寻路山东|刘治彦:青岛应该成为连接天津和大连的增长极

青岛如何破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两年青岛的实体业发展萧条,海尔、海信、双星鞋、青啤的名气和实力大不如前,实体经济的萧条,引发了青岛房地产一路狂奔,工资追不上房价,成为了大部分青岛毕业生、上班族离开青岛的首位原因。

近日,青岛出台了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2018-2022年)》。根据方案,青岛将加速金融业的发展,试图用金融来填补实体业的滑坡。但是,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目前青岛的实体经济因为房价的上涨、人才的流失而暗淡无光。

吸引人才,发展民营实体,打造金融中心成为了一脉相承的事,所有问题的中心便是体制机制改革,青岛势必要从体制机制着手,引进高校以及分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调控房价,刺激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发展。

本文就青岛目前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治彦研究员。

青岛实体业的褪色

丝路君:与重庆差不多,近两年,青岛实体业迅猛萧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相比2016年,绝对值增幅为-3.1%。2018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2017年相比,绝对增幅为-26.9%。在实业投资方面,2018年1-4月,与2017年相比,增幅为-46.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不是也意味着实体业的萧条?

刘治彦:不能从这样几个数字上,就说工业萧条,因为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主要是针对大企业,它并不能说明整体的实体经济在萎缩。但也有可能是一致的,在一致的情况下,在产业组织结构上没有太多变化,比如过去的大中小企业比例是这样一个比例,现在还是这样的比例,而且中小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比较小,或者说同比例地在萎缩,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说明实体经济在萎缩。反之,如果仅仅是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呈现负增长,而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好,像南方的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非常好,那么也并不能说明整体实体经济的萧条。

但从青岛来看,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方面,首先,我记得原来青岛的四朵金花,海尔、海信、双星鞋、青啤。现在来看,这四朵金花的地位好像都没那么凸显,没有实体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华为、中兴,深圳的一些企业发展得那么好,这势必会影响青岛整体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其实际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很不利的。往往一个城市的经济,这些龙头企业很重要。

丝路君:这属于日常消费品,在其他制造业方面呢?

刘治彦:青岛的四方车辆厂是历史悠久的老国企,近些年在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稳步发展。但 四方车辆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并没有对地方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较大带动作用。

另外,外资企业投资明显 较低,它本来应该跟日韩有更多的联系,但近些年随着东北亚局势紧张,东北亚经济整体萧条对青岛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青岛在引进外资企业方面比较缓慢,此外,青岛也没有比较大的民营企业。

无论从区位还是产业基础,青岛应该是一个建设得比较好,很有潜力的城市。但是总体来看,近期确实乏善可陈。

要考虑金融业的现实和未来

丝路君:近日,青岛出台了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2018-2022年)》。根据方案,青岛将加速金融业 发展。试图用金融来填补实体业 滑坡,您认为青岛现在具备成为国家性金融中心的条件吗?

刘治彦:说到金融中心,就不能不说一个城市的功能、腹地。最近几年讨论最多的就是全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原来一些比较好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几乎都在争做国家中心城市。

青岛也毫不例外,但是青岛对于建立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为像北方的郑州、西安、天津等都是国家承认的中心城市,所以青岛跟大连同样面临着跟对手比,跟周边城市比的境地。

从青岛的区域条件来看,实际上它可以成为胶东半岛的中心城市,也可以说是山东省内的首位城市,虽然山东拥有将近一亿人口,但因为青岛不是省会 ,往西它又被省会城市济南分割了一部分,所以青岛真正的腹地只有三、五千万人口。

再往外围,天津、北京,甚至郑州都会对它有很强的挤压、分割作用,所以其区域中心城市的腹地很小;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日照港、天津港甚至连云港也在不停分割其优势,所以,它的腹地比较小。

问题在于,一个金融中心,钱从哪里汇集,然后又给哪提供,需要一个区域性的腹地或者很强的本土实力,比如深圳,它本土有好多大企业,外向程度很高,但青岛这两方面都不行。

从刚才的分析来看,一个作为金融中心的城市,如果是服务青岛周边的几千万人口,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金融更多是对区域腹地的辐射、吸纳作用,一个融资中心,一个投资中心才有意义,比如到海外做一些离岸金融,像香港,但青岛的外向程度比较低,对韩国、日本没有起到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 在日韩也比较弱,甚至不如西部,所以我认为目前青岛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尚待时日。一般省会城市作为省内行政中心,也都是一个省的金融中心 。

丝路君:怎么做才能具备国家金融中心的条件呢?

刘治彦:除非是国家给它一个政策,使它变成一个国际上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也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很强的中央政策来支撑,而且还要有其它的配套条件才行。

任何一个金融中心,一定要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然后有一定的腹地与其相匹配。如果是运动式的心血来潮,实体经济搞不起来,就玩虚的,是不可持续的,要记住虚拟经济一定要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

北京作为中央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总部所在地,当然是金融管理中心。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搞期货、证券,需要全国的实体经济来支撑,而且必须要有中央的制度安排。当然有比较好的国际金融网络市场也可以成为金融中心,比如香港就是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所以,建立金融中心是顺势而为,有很多条件,它不是说实体经济不行了,我们再搞金融。

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才能发展起来,要协调配套,上到国家的规划政策,下到本地企业,当然体制机制非常重要,但体制机制对一个区域、城市来讲,不是他自己能够制定的。

现在的好处在哪里?新一代新技术,特别5G时代以后,人工智能逐渐推广,将来进入智能社会,它超越了市场经济。

将来的资源配置完全是按需生产、按需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发展模式、人类的生活方式都会改变,我们要适应这样一种新趋势来考虑城市的发展。

区块链、比特币现在存在争议,但是我相信未来的趋势是信息化的,这个趋势会改变我们很多东西,是颠覆式的。要考虑金融的本质什么,金融的未来是什么。

青岛要成为连接天津和大连的增长极

丝路君:一个城市怎样才能得到长期优良的发展?青岛呢?

刘治彦: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的原因,三是体制机制。人的原因是最根本的,但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所以还是从体制机制上创新。

当然光有体制机制也不能说一个城市就能发展起来,如果不具备前面我说的其他条件,比如在沙漠中建一座大城市在现有条件下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城市发展还是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区域条件来支撑。如果先天的条件非常好,那就要从机制上考虑,城市各种软的因素和硬的条件都应该比较好就一定会可持续发展繁荣,反之它可能只是一时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像青岛这样的城市,应该主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要形成一个激发人人创新创业,广揽天下英才的环境,人们愿意到那里去就业和生活。

丝路君:您觉得在体制机制方面,青岛应该怎么做?中央应该给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对其利好一些?

刘治彦: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希望今年也能够出台一些更大力度的改革政策,国家层面应考虑面向全国城市、特别是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出台一些政策,激发其活力。我们从专业角度考虑,青岛市上有很大的潜力,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一些政策方面支持,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增长极。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将天津打造成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有好多不利条件,比如它的资源条件、港口条件都不如青岛,它要通过青岛、大连等一些城市作为支撑点来配合它,它才可能形成北方经济中心,单靠其自己,相对来讲比较弱,所以天津要真正成为北方经济中心 ,可以考虑把青岛和大连作为两个副中心来支撑它,实现共同发展。

所以如果能把青岛培育成一个新增长极,对于北方经济振兴,对于发展一带一路,以及国际上的东北亚合作、国际贸易投资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这次上合会议的召开也表明国家对青岛的支持,所以青岛应该抓住契机,重新谋划。

此外,山东整体还是国企较多,青岛目前的企业都是国企,像海尔、双星、钢铁集团、青岛啤酒,济南的浪潮,江浙、广东和山东不一样,那里有很多民营企业,像阿里巴巴。所以青岛应该多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丝路君:其实杭州那边政策应该比较不错,青岛和杭州相比差在哪里?

刘治彦:像杭州一带的人,哪有商机,就跑去哪,人的意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强化人的市场经济观念,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

控制房价、引进高校、激发民营活力

丝路君:中国政府网7月25日公布消息称,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的名称改为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这也说明了国家力图改革国企的决心。

如今的青岛,仍是国企占主要角色,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土地房屋成本居高不下。相比重庆,除了物流成本,青岛的税费成本、要素成本 都比较高,也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问题出在了哪里?怎么解决?

刘治彦:不光青岛,全国都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有的地方做的比较好,比如重庆、长沙,成都,他们把炒房列为一种罪,所以有的地方在控制房价上做的挺好,但有些城市的房价是失控的,包括像海南、青岛,实体经济收益低,便开始搞房地产,这样会对实体经济形成饮鸠止渴的效应。

从经济学上来讲,也应该控制这样行为,虽然房地产来钱快,但问题是房地产成本升高以后,带动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提升,所以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长期来讲对经济发展不利,也剥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所以还是总书记说的那句话“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很多地方觉得自己的房价太低,就觉得城市比较差,所以房价越高,好像城市越好。恰恰相反,成都和重庆,最近几年城市发展的成绩单很不错,人才引进也都不错,年轻人觉得房子压力相对小一些,所以这次抢人大战重庆和成都占了一些便宜。

丝路君:那青岛的问题出在那里?

刘治彦:肯定与整个大形势有关,重庆、成都、长沙的城市发展理念,就是想控制房价,它不完全依赖土地财政,系统考虑利弊,房价太高对实体经济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创业者本来想投资,房价太高就走了,没人投资,就业便有问题,就业不足,企业效益不好,职工工资比较低,消费力上不来,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必须控制住房价。不要盲目攀比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一线城市房价高,但工资也高,而且它有一些独有资源和高端企业。

对青岛来讲,年轻人毕业找工作,房价高,工资又低,他便会到外地,自然环境并不是他唯一的选择,有比你更好的环境。

丝路君:怎么解决?

刘治彦:我觉得想解决很容易,像长沙、成都、重庆,都是控制的很好的一些城市,别人可以,青岛也可以。

事实上,许多大都市,包括北京在内,都感觉房价太高留不住人,所以北京现在推出150万套人才房,不光自己建,好多可以政府采购,政府购购置完之后,就可以作为人才房,进行租赁。所以想留住人才,一些产业园区里完全可以建一些房子;其次, 从未来城市竞争力来看,尖端大学、科研机构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像建立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分校,对培养一些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将起到较大作用,青岛或者山东确实缺少一流顶尖的科研院所。这和一个大省是很不匹配的,像广东,包括深圳、珠海,都在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设分校。

丝路君:人是城市鲜活力的根本,青岛的人才战略怎么才能吸引住人?

刘治彦:山东要加强和北京等一些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比如中科院可以设一个山东分院,除了科研院所的支撑外,像深圳,它是靠成果的转化,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转化能力,尽管没有一流大学,但是有一流的企业,同样也可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作为人才聚集平台。像山东一流的企业,海尔、浪潮等,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来吸引一流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岛分部

丝路君:为什么青岛本土的VC不愿意投资青岛本土的企业?怎么改变这种局面?

刘治彦:人才有了,什么都解决了。

丝路君:近期,国家发改委赴山东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试点调研,青岛的出路除了海洋经济还有什么?

刘治彦:发展一些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新兴产业。

改善环境,抓住人才,面向未来,走向海洋。建设开放包容的环境,吸纳天下英才,在体制机制上形成重要的激励机制,打通北京到青岛的交通和联系渠道,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发展。

【采访嘉宾简介】

刘治彦:1967年8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祖籍河北乐亭,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丝路财经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