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与她相守16年的狗狗,以最体面的方式离开了世界

当离开的时候,请让它走得更有尊严。

1

 我收到了一条微信

3月12日晚上,我收到了一条微信,发信人叫阿恒,广州某宠物善终服务机构负责人,信息里说明天有个宠物主人愿意接受采访,问我是否过去。

这是两个多星期以来,我等到的第一个愿意接受采访的宠物主人,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回复了阿恒,并跟他约好了明天的拍摄时间。

把手机放好后,我的最后一丝睡意消失了,脑子里浮现的全是明天的画面,是什么样的人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宠物告别的仪式会是什么样子?具体有哪些步骤?整个过程我们该如何记录?假如受访人情绪崩溃的情况下,我又该怎么调整设定的采访提纲?

一夜未眠……

2

 子菲与“BB”

在宠物善终中心我第一次见到了受访人,她穿着一条贴身的连衣裙和长靴,身材高挑,打扮时尚,年龄不到30岁,广州人,她的名字叫子菲。

我们随阿恒一起来到告别室,告别仪式从一块往生布开始,阿恒把狗狗的遗体安放在告别台上,先为它仔细梳理了毛发,然后指引子菲帮忙穿上最喜欢的衣服,再放上狗狗生前喜欢吃的零食,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不到十分钟。这段时间内,阿恒和子菲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在整个过程当中,阿恒一直专注的在处理狗狗的遗体,按步骤完成每一步的仪式,熟练且专业;期间,子菲默默的哭过两次,一次是阿恒将狗狗的遗体从箱子里抱出来放在告别台上的时候,第二次是她最后一次帮狗狗穿衣服的时候。

整个告别仪式即将迎来最后的环节,狗狗的遗体要被送进火化室了。子菲退到离狗狗大概一米远的角落,以便阿恒抬动它。那一米不到的距离,大概是子菲与狗狗之间最远的距离了。

子菲眼睁睁看着阿恒将狗狗的遗体抱起,走向距离告别台不到五米的火化炉,阿恒将狗狗轻轻的放入炉中,面朝相守一世的主人,完成他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的告别;随着哐当一声响,火化炉的门关上的那一刻,子菲终于控制不住,痛哭出声。

炉内是火光,炉外是泪光。

子菲在一旁喃喃自语:“它在里面会不会很热,它在里面会不会害怕。“

那一刻,我找不到更好的语言来安慰,只能轻抚她的背跟她说,别伤心,它会永远陪着你的。

3

 它虽然丑了点,但我还是把它带回了家

BB是狗狗的名字,这只狗的品种子菲也叫不上来。

子菲与BB的故事,开始在十六年前,她当时先看到的是另一只长得好看的小狗,第二眼才是旁边长得有点丑的BB。BB或许是一只聪明的狗狗,它主动舔了舔子菲的手,正是这个动作,让子菲决定把它带回家。

十六年的相伴,可以讲的故事太多太多,子菲每天回家开门的那一刻,看到的永远是热情迎接她的BB。自从有了BB,子菲一家三口从没试过一起离开家超过两天的时间,哪怕是出差,他们总会留一个人在家,然后在工作结束后尽快赶回家,因为BB很胆小,看不到他们会很害怕。

一个礼拜之前,医生告诉子菲BB快不行了,让她开始准备后事。当时医生给了两个建议,一是把遗体交给政府的处理中心统一火化,二是找个地方把遗体埋了,但子菲不接受,她认为一定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她开始上网寻找关于宠物善终的资料,无论如何,她必须让BB的最后一程走得体面,走的有尊严。

4

 有多少人会跟子菲做一样的选择呢?

从宠物善终中心回来的路上,心情一直无法平复,在整个过程中,我的情绪几乎跟着子菲的情绪同步起伏。看着车外变换的景物,我试图将自己的思绪抽离,也不禁想起了自己想要做这个故事的原因。

2017年,中国在册登记的宠物数量超过2.5亿只。看到这个庞大的数字时,我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当宠物去世的时候,它们的主人知道怎么处理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把身边养宠的朋友问了个遍,得到的答案一致得让人不敢置信。原本以为不养宠的人才不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没想到正在养宠的朋友,几乎全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们给我最多的答案是:交给宠物医院处理。

它用一生陪伴了你,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你却将它草草处理,难道就不能给它一个更好的告别方式吗?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宠物遗体处理的信息,最后,焦点落在了“宠物善终服务”这几个字上。

或许,这篇故事可以为那些不会说话的小动物们做些什么。

5

 不同的声音

我开始联系更多与宠物相关的人、职业、组织,当中有宠物主、有宠物店主、有宠物医生、有流浪动物救助机构、有动物饲养员……我想听听他们对于“宠物离世是否需要仪式感”内心真实的声音。

他们当中,有不了解宠物善终服务的人,只能选择以简陋的方式来埋葬;也有无数次想过在宠物离世后该怎么处理的主人,不愿把遗体一裹扔垃圾箱里,万一再被其他动物刨出,他认为那相当于把自己的良心拿去喂狗了。

他们当中,有既是宠物主也是流浪动物救助的志愿者,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与其等爱宠走了以后再做这些仪式,还不如在生前的时候对它好一些,这样自己也不会留有更多的遗憾。

他们当中,有经历过宠物离世,并且选择以宠物善终的方式来送别宠物的人,这种仪式感,更多的是给主人一个安慰,一个缅怀自己宠物的机会,如果可以,他更想跟自己的狗狗说声:别走。

他们当中,有宠物医生,他觉得宠物善终服务是整个宠物服务行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宠物离别举行一种告别仪式很有必要,因为这是让主人情绪得到释放的一个有效的渠道。

他们当中,有动物饲养员,他们告诉我,动物园的动物在离世以后,需要马上通知兽医院和动管科,兽医院会将遗体接走进行解剖,分析病因,最后再将遗体送去卫生处理中心进行无公害处理。

在他们的分享当中,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6

 “你可以不认同,但请多花点时间去了解”

阿恒是我锁定的采访对象,在广州的宠物善终服务行业来说,算是小有名气。

因为工作需要,阿恒必须将手机24小时带在身上。包括采访那天,我跟他见过四次面,每次的谈话总会被打断几次。

从业的这几年里,很多宠物都是突然离世的,主人通常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他告诉我,电话时常会在凌晨响起。

在几次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谈到,对于宠物善终,目前仍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规范的行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有人认为既然政府已经有统一处理动物遗体的机构,宠物善终的服务自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人认为生前对宠物好点不就可以了么,为何还要在死后搞什么仪式?

我把这段时间了解到的一些关于对宠物善终较为尖锐的观点通通拿来与阿恒讨论,询问他作为一个从业者怎么看待这样的质疑。

“我不知道说这样的话的人,了不了解政府的这个机构是如何处理动物遗体的。不管是家禽、老鼠,还是一些体积较大的动物遗体,全都跟你宠物的遗体堆放在一次,每天一次,集中焚烧。你可以不认同宠物善终服务,但如果可以的话,请多花点时间去了解。”

阿恒家里养了三只狗,其中一只得了脑癌,情况不太乐观。我问道,如果有一天狗狗走了,会不会亲自帮它做整个送别的流程,阿恒沉默了,几分钟以后,他轻轻告诉我,会的。

7

 当离开的时候,请让它走得更有尊严

其实,宠物善终服务在欧美早已十分成熟,对于宠物服务行业的管理也相对规范得多,这当中,是否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呢?

或许不说那么远。在香港,所有的宠物在离世后,宠物主人是必须将自己的宠物送到指定的火化机构进行无公害火化处理的,这是一种受法律约束的行为与责任。

子菲说,养宠就像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尽管它注定会先离开你,但它终其一生会对你不离不弃。

你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有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而它的一生,从你选择它的那一刻起便只有你一个人了。

因此,当离开的时候,请让它走得更有尊严。

8

子菲的答案

我想起了采访子菲的时候,问她的最后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她说:“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有宠物善终这样的服务,在自己宠物离世后,能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送别它们,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很有意义。”

戳视频

▲关于宠物善终,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鸣谢

宠物主人  子菲

宠物主人  缤果

宠物主人  滨豪

老友狗狗宠物店  店主  北极

宠回家团队  志愿者  小强

德善堂动物医院  院长  陈志达

广州动物园  黑猩猩饲养员  姬姐

广州动物园  大象饲养员  小麦

彩虹桥宠物善终服务机构  负责人  阿恒

感谢以上所有人对本故事提供的帮助。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