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安睡于此

作家Lucia Benavides偶然发现自己如今的居所是马尔克斯的故居,借此他回顾了这位作家的生平,以及拉美文学的发展。

图片来源:LA Review of Books

第一眼看去,我居住的这个巴塞罗那街区似乎与文学扯不上什么关系。这里没有刻着“知名作家故居”的牌匾,没有挂着写有双关介绍语牌子走来走去的“人形广告牌”,当地的书店里也没有专门隔开一块区域,来摆放著名作家曾经在这条街道上创作的作品。

一直到后来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自己现在住的地方原来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居。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我不是唯一一位对此毫无头绪的居民。我试着探寻这间公寓的历史,并直接找到了已在这栋大楼工作了20年之久的守门人,询问她对此是否知情,她笑了。“我也是等到他去世之后才知道的。”她说。

2014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千里之外的墨西哥城刚刚离开人世,她所看守大楼的入口处便迎来了蜂拥而至的新闻记者。这个远离市中心社区里发生的异常骚动让大家都很震惊,来访的记者询问守门人,是否方便让他们上楼去加布(马尔克斯的朋友对他的昵称)曾经住过的公寓里瞧瞧。

“一开始我告诉他们,‘你们肯定是搞错了,’”她说,“我从来没听说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前在这里住过。我问了附近的居民,他们同样也满头雾水。”

后来我发现,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曾于1967到1969年间在我的公寓里居住过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当时他的《百年孤独》刚刚在南美洲出版,名气还远未传到西班牙来——于是在我们社区中居住的一年又几个月里,他得以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低调生活。他在巴塞罗那生活的七年岁月——他后来搬到了另一个社区的一间更大的公寓里——开创了拉丁美洲文学的新辉煌,当时巴塞罗那的街头随处可见拉美作家,他们相互鼓励、激发灵感,开启了“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时代,使拉美文学实现了空前的繁荣。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范晔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1年6月

在大众认知中,这片繁荣始于1967年,始于加西亚·马尔克斯搬到我的公寓,并开始写作《族长的秋天》之时。但也有人认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根基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文学经纪人卡门·巴尔塞斯(Carmen Balcells)会面时就已埋下,这位来自加泰罗尼亚的女士后来永久地改变了西班牙出版业的面貌。

卡门·巴尔塞斯把包括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和胡里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在内的许多拉丁美洲作家引入了巴塞罗那老城区,当时这座城市在这些拉丁美洲侨民眼中,就如同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一般。巴尔塞斯是他们的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被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发言人和引路人):她是他们的缪斯、训导员和智慧师。

当时的西班牙并不让人舒心。20世纪60年代,当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卷入一场场反战抗议和社会运动时,西班牙仍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进行着独裁统治,直到1975年他去世后才走向民主。当时对出版物的审查法令尚在,而巴塞罗那——尽管加泰罗尼亚语被明令禁止——在那个年代是西班牙出版业的中心。那些作家就这么位于高压的中心,创作出了一部部将永久改变拉丁美洲文学的小说。

加泰罗尼亚撰稿人哈维·埃扬(Xavi Ayén)把这十多年间出版的作品编撰成了一本令人目不暇接、近千页的文学选集《文学爆炸的那些年》(Aquellos Años del Boom)。他在书的开头写道,只有巴塞罗那这座城市才会让这样的文化融合萌芽,因为,“在这座城市,书本为王;而在这个时代,文学为后。”

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新书和作家——最值得一提的是,“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文学流派从拉丁美洲走向了全世界。但这个“文学爆炸”时期究竟应该囊括哪些作家却还未有定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作家杰拉德·马丁(Gerald Martin)说,有几位作家的入选毫无争议,他称他们为“神奇四人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胡里奥·科塔萨尔,和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

“‘文学爆炸’可以说是拉丁美洲20世纪现实主义运动的结晶和高潮。”杰拉德·马丁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传》(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A Life)中写道。在世界步入后殖民时代的数十年后,拉丁美洲文学终于被推向了更加广泛的读者群。

点燃“文学爆炸”导火索的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哈维·埃扬写道,自从1967年出版后,这本书就一直保持超过十万本的年销量,这在拉美文学作品中是从未有过的成绩。正是这个爆发,让其他拉美作家纷纷效仿,并且最终也凭借他们自己的作品成了欧洲图书市场上的畅销书作家,这在当时可是头一回。

“拉美文学此前一直在国际上处于边缘位置,”埃扬与我在巴塞罗那喝咖啡时说,“最佳在世作家的称号第一次花落拉丁美洲。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对拉美人来说是巨大的骄傲和激励,就像是为整个拉丁美洲赢得了文学界的世界杯一样。”

“文学爆炸”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还促成了当中作家之间的亲密友谊。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在60年代都曾在巴塞罗那定居——加布(马尔克斯的昵称)搬离我的公寓后,他俩就一直住在高档社区Sarrià的同一条街上。加布曾说,自己只要敲敲家里的墙就能跟巴尔加斯·略萨交流了,来调侃两人住址之近。这个社区里有一家名叫Bar Tomás的小酒馆,它开张于20世纪初,至今仍生意红火。两位作家经常相约此地谈论文学与政治,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巴尔加斯·略萨(1936-)

每逢生日和节假日,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其他西班牙朋友的家人都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大家都知道音乐发烧友加布有着全社区最棒的音响设备,所以朋友们经常会在晚上光临他家共享听觉盛宴。莱蒂西亚·埃斯卡里奥(Leticia Escario)和她的丈夫路易斯·费杜奇(Luis Feduchi)虽然不是作家,但也成为了这个朋友圈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布是个很慷慨的人,有时候有点儿害羞。他不喜欢瞎卖弄,”某天清晨我与埃斯卡里奥一起喝咖啡时,她这么说道,“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经常一起度过周日,也会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对方。路易斯和加布甚至还会一块儿吟诵诗歌。”

但并不是所有“文学爆炸”时期的作家都选择定居巴塞罗那,比如胡里奥·科塔萨尔就把家安在了巴黎。但他也曾经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巴塞罗那度过了很长一段时光。把这些作家聚集在一起的核心人物,正是文学经纪人卡门·巴尔塞斯。

我在“卡门·巴尔塞斯文学经纪事务所”拜访了她的儿子路易斯·米格尔·帕洛马雷斯(Luis Miguel Palomares)。母亲于2015年去世后,他就接管了事务所的全部工作。我去的那天是个沉闷的阴雨天,但那间拥有百年历史的宽敞公寓却十分亮堂。路易斯的办公桌上摆了一座他母亲的白色半身像,以及一些拼贴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儿子与妈妈的合影,里面的路易斯还是个小孩子。

我问路易斯,他是否认为卡门·巴尔塞斯和加布是“拉美文学爆炸”的基石,就像“披头士乐队中的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一样”?他迟疑了。

“还有不少其他关键人物,”他说着便列举了好几位,“他们只是这群人中的其中两个罢了。我并没有要对我母亲在其中的重要性发表意见的意思,但只要你翻翻跟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你就会发现传记作家和记者都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她永久地改变了西班牙出版业的面貌。”

此言不虚。只要搜索卡门·巴尔塞斯的名字,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赞扬她引导了一代拉美作家的数十篇相关文章。她是驱使那个时期的许多作家搬往——或者至少是经常造访——巴塞罗那的主要原因之一,她为他们提供了进入欧洲文学市场的机会,这对当时许多拉美作家来说还是头一回。但真正让她深受追捧的是她对待出版业以及她旗下作家的态度。许多作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大妈妈”。

“她总是不遗余力地照顾和关怀作家,”路易斯说,他很小就开始帮着母亲一起处理事务所的工作,也曾经见过绝大多数“文学爆炸”时期的作家,“这跟金钱和生意无关,纯粹是她的自发行为。”

在为各位作家的新作品跟出版商谈判,并尽量争取对作者更有利的合同条款之余,卡门·巴尔塞斯还会帮助作家找住处,为了让他们免受干扰,她常常会选择远离市中心的房子(在这里我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深表同情,我经常抱怨自己这间坐落在小山上的公寓离任何地方都远得要命,一点也不方便)。当那些作家入不敷出的时候,她会把自己的钱给他们,甚至还会帮他们处理私人的事情,比如为他们的孩子物色学校,或者在他们生病时帮忙找医生。

“他们芝麻大点的小事都会找她,像小孩子似的,”撰稿人哈维·埃扬说,“但她的原则是,只要找到她,他们就必须按她说的做。所以从没有人质疑过她什么。”

卡门·巴尔塞斯希望这些作家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写作,而且只要操心写作就好。

“她承担了巨大的经济风险,”路易斯说,“她给予他们的保护远远超过了普通经纪人对旗下作家的付出。她愿意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舒适。”

卡门·巴尔塞斯(1930-2015)

许多人认为卡门·巴尔塞斯是促使这些作家聚集在一起的重要人物——甚至在1976年后,也就是巴尔加斯·略萨拳击加西亚·马尔克斯面门这一著名事件后也是如此——但传记作家杰拉德·马丁却认为,想要深入理解“拉美文学爆炸”,关键不在于卡门·巴尔塞斯,而在于她与加布的联合。

“他创作了拉丁美洲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一。而且这本书的地位至今仍然无可撼动。所以,用他们的话说,她相当于是中了彩票,”他在一次通话中说,“毋庸置疑,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卡门·巴尔塞斯把马尔克斯招募到了自己旗下。”

两人是终身的密友——他们的逝世日期仅仅相隔一年。加西亚·马尔克斯住在巴塞罗那的几年间,每周都会拜访巴尔塞斯的事务所好几次,去那儿找她聊聊天,或是寻求建议。他们会互相看望对方的家人;路易斯记得,自己以前曾经去过加布的家,跟他的儿子们一起玩耍,几个孩子正好年龄相仿。即使在后来搬离巴塞罗那后,加西亚·马尔克斯也经常故地重游;巴尔塞斯的事务所也一直保留马尔克斯的绿色西雅特1430,可让他随时驾驶。

“他在巴塞罗那落脚时,第一个找的人就是她。他最开始的几处住所都是她帮忙安排的,”杰拉德·马丁说,“她把他写的书以最成功的方式转化成了商品。这些优秀作家与这位优秀经纪人简直是天作之合。”

虽然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当时进行独裁统治的西班牙国家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并无好感,但他自从小时候在祖国哥伦比亚接触了一些从西班牙内战中逃离的流亡者后,就一直对加泰罗尼亚的一切深深着迷。30年后,他来到了巴塞罗那,当时这座城市里举目皆是反对佛朗哥的激进主义分子和地下运动。在当时的独裁统治下,加泰罗尼亚地区所受的压迫堪称最严重,因为这个地区的人民渴望说自己特有的语言,奉行自己特有的文化。

“当时的地中海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莱蒂西亚·埃斯卡里奥说,她本人在佛朗哥的独裁统治期间就生活在巴塞罗那,“实话说,当时巴塞罗那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开放。它离法国很近,所以人们想过去也很容易。”

在加布心里,居住在巴塞罗那的时日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回忆。哈维·埃扬的《文学爆炸的那些年》中收录了马尔克斯的一篇个人回忆文章,文中他承认,在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下,巴塞罗那所呈现出的自由实在是让他惊奇。但他知道自己身在的是“取得了胜利”的区域——虽然这个取胜不是相对于战争而言——这份胜利归功于作家、艺术家、记者,以及加泰罗尼亚人民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现在他感觉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拉美文学爆炸”的绝大部分已经从巴塞罗那的历史上抹去了:人们提到这座城市时,一般会想起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亦或是曾在此短居的毕加索,最近大家更喜欢把这座城市与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和阿根廷球星里奥·梅西相提并论。对于那些50年前掀起文学革命的作家,以及他们的热血经纪人,这座城市却没有一座属于他们的纪念碑。在穿梭于巴塞罗那的数十条文化旅游路线中,绝大部分都只与那些以这座城市为背景的小说或者故事有关,真正创作于这座城市的作品却遭到忽视。

巴塞罗那街头

亚历克斯·洛勒达(Alex Lloreda)的公司“Literat Tours”专门负责策划旅游线路,他表示,在他入行的十年间,从未有人提议要做一条基于“文化爆炸”的文化旅游线路。但他本人对这个想法并不反感;他曾经考虑过在加布和巴尔加斯·略萨居住过的Sarrià社区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但加西亚·马丁内斯的名字还是得以长留于这座城市:一座以他命名的新图书馆已于数月前开始建设,可完工的话还得等上至少两年。

许多人问我,租房子的时候,房东为什么居然没有告诉我这里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居。但房东本人其实也不知道。这间公寓里还有一个比我早来许多年的室友,她也一无所知。这栋大楼和这个社区里的居民同样对此毫无头绪,而那些在50年前亲历此事的人亦无意向自己的孩子和年轻的邻居讲述这些故事。

只有在Sarrià社区里,我才得以从人们的交谈中捕捉到蛛丝马迹。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经常光顾的那家小酒馆Bar Tomás里的酒保就时而幽幽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最近的一个星期二下午,我来到这个酒馆,酒馆的生意相当好,酒保一边忙着倒啤酒、把炸丸子等小吃装盘,一边跟我聊了起来。“这里流传着加布当年的故事,”其中一个酒保对我说,“大概只有社区里某些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记得他们来过吧。但除了他们之外,当年亲历这一切的许多人都已经去世了。”

加布在Sarrià社区的住所与我租的公寓一样,丝毫找不到他留下的痕迹。它安静隐于这个社区,在这里,当年发生的一切,当年诞生于此的举世闻名的小说,以及当年那群影响世界的作家动辄数小时的高谈阔论,似乎都已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我站在大楼外,望向那个加布曾经凝望远眺的窗口,心想,也许这是更好的安排。这片小小的土地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这段历史并没有随着时间逝去,而是随着那些有幸知道的人重演了一遍。

(翻译:黄婧思)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洛杉矶书评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