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员工打瞌睡 AI空调将会监测工作状态

是恰到好处的提高劳动生产力?还是真的点错了科技树?

在日本,所有的人早睡晚起却经常打盹。这种通勤、上课、开会随时随地都可以睡着的作息方式被称作“居眠り”(inemuri)。前不久日本国会上议院讨论“赌场法案”,安倍首相难当困意当众打瞌睡,因而上了新闻头条。这种独特的、被日本人包容的睡眠文化,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有所改善。

对那些春困秋乏夏打盹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也可能是个坏消息。日本NEC和大金空调经过实验性调查和验证后,于7月25日发表的新发现称:通过灵活运用办公室空调来提高员工生产力。一旦发现有睡意的员工,大金空调将调节温度,输出冷风,帮助员工提神。即公司将注意力放在与生产性密切相关的“觉醒度”上,觉醒度越高,生产水平也就越高。简而言之,就是要防止打瞌睡。

“空调技术”的要点:觉醒度

在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Mearns Yerkes的研究中,清晰指明了人类生产力的和觉醒度(=脑的兴奋度)两者属于“逆U字型”的关系。用他的话来解释,就是说觉醒度过低,很容易睡着;反之觉醒度过高,人则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这两种情况就是“逆U字型”的两个极端,但是无论哪种都会带来令人不满的表现。

出于此种顾虑,大金空调公司和NEC意识到有必要保持适度的觉醒度,他们想到可以借助外部刺激。以前,人们常常将两句话挂在嘴边——“太舒服了,好想睡觉”和“去外面呼吸呼吸新鲜的凉爽空气,醒醒觉”,很显然我们的身体机制与刺激密切相关。理所当然,觉醒度当然也是可以被控制的。

以100名社员为对象,将温度、照明和香气等条件作为环境变量,两家公司查实了觉醒度的变化曲线。与室温保持恒温27度的环境相比,如果中途温度降至24度,保持30分钟后再调回27度,后者可以做到唤醒睡意,一阵凉风之后至少能保证员工45分钟以内精神抖擞。之所以调回27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度寒冷而失去舒适感,另一方面也防止人们对温度变化带来的刺激产生免疫。实验结果也告诉我们,同时使用多种刺激,营造出既香气宜人、光线很好又凉快的环境,在效率上也可以获得协同效应。

NEC玉川事务所内试用。撮影・川村力

技术准确读取“睡意”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睡意连连?如果肉眼将眼皮打架判定为“觉醒度低”、“快睡着了”,此次研发的AI空调更准确,运用监测人眼眼皮运动状态,来判断员工的觉醒度。

据称,此种技术开发原理是基于人性的——再怎么有主体能动性,对一个想睡觉的人来说,他既无法提起沉重的眼皮,也很难做到左右眼皮的一致。当人们感到瞌睡时,利用NEC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眼皮睁开的时间和左右眼皮的跳动差异,最后判断出员工身上是否出现摇摇欲坠的不稳定感。除了眼皮运动以外,AI技术还会分析处理经麦克风、语音识别技术获取的环境、对话信息,和从传感器获取的温度、湿度数据。未来,NEC、大金希望AI技术能控制照明系统以及其它办公室设备,改善办公环境并降低能耗。

目前控制温度的技术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虽然降低温度是一个有效提神方法,但消息放出后,仍然听到了不小的怀疑声。一种将此种行为视为过度压榨,认为办公室里布满了麦克分和摄像头,不是有人情味的、人道主义的做法;另一种则称“点错科技树”,把“让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和“让人工智能监视人类工作”的两者颠倒了。据报道,NEC、大金预计可在2年后投入使用AI空调,实现技术和研究的实用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