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难题:如果不“抢跑”就落后了?

幼小衔接课程并未停止,但有的工作人员会回避“幼小衔接”字眼,换一套说辞来介绍,大体上都包含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几个科目,其中一些培训机构的暑期课程已经“满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王帆

7月12日,李欣的孩子在幼儿园参加完毕业典礼,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离高考倒计时还有4380天。从现在停止娱乐,开始学习吧!”两天后,她给孩子报了某培训机构的网校英语课程。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对诸多家长而言,幼儿园毕业的那一刻仿佛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尚可投注大量精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旦要进入小学,重心马上转移到学业成绩上。“心急”的家长一刻都不愿落后,一边幼儿园生涯刚刚结束,另一边暑期培训就已衔接上。不少受访家长反映,各个幼儿园教的东西不太一样,到小学差距一下子显现出来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甚至,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只满足于孩子在起跑线上与别人同步,而是开始“抢跑”,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学习小学知识。

这也再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出,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通知》由此提出,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但显然,这并没有浇灭家长们的“热情”。记者近日咨询了不同城市的数家培训机构,幼小衔接课程并未停止,但有的工作人员会回避“幼小衔接”字眼,换一套说辞来介绍,大体上都包含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几个科目,其中一些培训机构的暑期课程已经“满员”。

在接受教育的整个周期里,大多数学生要面对层层遴选的升学压力,由此不难理解家长们“抢跑”的焦虑。但在儿童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被视作一个关键阶段,过早地接触科目学习会对孩子带来什么影响?“一步领先”是否意味着可以“步步领先”?

入学前已负重前行

为了让儿子雨航读到心仪的小学,刘嘉早早就在小学对应的片区租下了房子。

刘嘉一家有深圳户口,有学区房,在幼升小的入学积分里原本颇占优势,但她对自己房子对应的学位不甚满意,决定换一个学区。

7月14日,儿子雨航从幼儿园毕业,心仪小学的录取通知书也顺利拿到,刘嘉并没有因此松一口气,对她而言,“战斗”的号角从这一刻才真正响起——她一口气给儿子报了一家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拼音班、数学班和英语班,不仅有实体班授课,还有网校的体验课程。

在此前众多的兴趣班里,刘嘉只给儿子保留了钢琴和围棋,整个7月,儿子雨航的课程被排得满满当当,6岁多的他向亲戚抱怨,“我学的东西太多了”。

但刘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身边所有的家长都在这样做。以前我不能理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但轮到自己,原来真的不想让孩子从上小学起就被拉开差距。”

在幼儿园期间,儿子雨航是“文艺小明星”,会走模特步,学了钢琴、跆拳道,在文艺汇演中曾独立表演街舞。说起这些,刘嘉满是自豪,但她话锋一转:马上进入小学,真正到了比拼学习成绩的阶段,时间的分配也会重新安排,转移到以学业为主,至于才艺课程会做一些筛选,或许保留一两项。

“以后应该还会报奥数班,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从现在开始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刘嘉说。

与刘嘉不同的是,陈燕妮早就决定了要送女儿读私立小学,因为有面试环节,在女儿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她就给女儿报了一家课外培训班幼小衔接的数学七大能力课程,包括观察力、逻辑推理、运算能力、动手操作、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陈燕妮说,面试时的竞争挺激烈的,要考察运算、表达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必须要提前做准备。今年,她的女儿顺利被一家私立小学录取。

在陈燕妮女儿的培训班里,也有不少计划读公立小学的同学。“家长的目的是培优,有些小孩真的挺厉害的。”她说。

“零起点教学”难题

尽管家长们不希望孩子落后,甚至快人一步,但进入小学后,孩子们遇到的将是“零起点教学”的要求。

早在2013年,教育部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就明确提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也重申,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

北京一位小学老师范蕾告诉记者,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基础不一样,但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材和课标该讲的都不能少。

河南洛阳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方方也表示,正规的公立小学一般能够保证“零起点教学”,不会因为一部分学生提前学过,老师就教得更难。

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零起点教学”仍会遭遇尴尬。在几年前上海的一份抽样调查中,三所小学、四个班级的一年级学生,真正“白纸一张”的仅有六七人。最近亦有家长反映,“有些老师不教基础知识,这不是逼着所有的家长提前给孩子报班吗?”

进入小学前,各个幼儿园的要求就参差不齐,这也成为家长们时常“攀比”的话题。在深圳一个80后家长群里,一位家长说,幼儿园要求背古诗,尽管他家的孩子还不识字,但可以背20多首唐诗了。

这立即引起了其他家长的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幼儿园没有要求?我家娃只喜欢做手工,背不出古诗快要哭了!

在各种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在越发扩大,这确实成为了小学一年级老师们面临的难题。如何既承认差异的存在,同时又真正执行“零起点教学”?

方方告诉记者,这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要打破死板的讲授方式,而是注重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让不会的学生学会,已经学会的也有兴趣去巩固和强化。

范蕾则表示,提前学过不一定完全懂,或者认知有偏差,需要重新纠正。学过的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既能共同进步,当小老师也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

但对于家长而言,这样的“理想状态”远远不能消除他们的焦虑。刘嘉说,“如果别人早早就学会了,我的孩子不会,影响到了他的自信怎么办?”

尊重教育规律

李莎莎最近陷入了另一种苦恼,早在上幼儿园时期,她的儿子就认识了近千个汉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上小学后,儿子天天回家抱怨学校上的课无聊。

教育领域的“三年级现象”成为热点话题,指的是孩子入学后面临着重复教学,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同一二年级时的优秀表现有着天壤之别。

有教育专家指出,学前期的“超前教育”正是“三年级现象”的始作俑者,学生对重复的知识“日久生厌”。

方方最近几年一直在教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她告诉记者,这里面其实包含综合因素的影响。除了重复接受知识导致专注度下降之外,一二年级的知识难度相对较小,孩子们相互间的成绩偏差尚不明显,但如果家长的关注点只放在成绩上,而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到了三年级,随着知识量和难度的加大,一部分人可能会“掉队”。

她继而指出,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在升入小学前,一些小朋友的认知水平未必能够接受过多的知识,如果家长一味以最高标准去要求孩子,进行“填鸭式”学习,小朋友可能会过早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一些小朋友是“后发型”,一开始表现并不突出,一旦到了某个年龄,认知和理解水平上去了,有可能会出现“爆发点”。但家长往往没有这样的耐心,要求孩子时时刻刻都不能落后于人。

“其实在我们老师看来,培养良好的习惯远比当下掌握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重要。比如在幼小衔接阶段,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很重要,这个过程和效果是长期的,并且终身有用。家庭的陪伴和氛围营造很关键,但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是简单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在那里,家长可以直观地得到孩子每天学会多少生字、拼音的承诺。”方方说。

李欣最近在关注各类幼小衔接教育的资讯和心得。她刚刚转发了一篇文章,作者的教育主张正是亲自陪伴女儿玩耍、运动、体验,致力于把女儿培养成“一名自发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是跟风报读各类培训班。

李欣发了一条评论说,这得内心多么强大才能做到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