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已突破1000家 上半年投资规模近8000亿元

回看2018年的上半年,大资管行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行业发展元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恒天财富

2011-2018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成为一种主流趋势,2011年仅有2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但是随着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收益水平不断得到强化,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随之逐年攀升。

根据已经公布的3532家上市公司数据汇总,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089家,共认购理财产品的数量达到10015个,合计金额为7859.65亿元。上市公司的主要理财渠道以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等)和证券公司(收益权凭证等)为主,除此之外,部分上市公司也会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产品。

回看2018年的上半年,大资管行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行业发展元年。在央行与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宏观审慎的统筹协调下,重新改组后的“一行两会”为整个金融行业建立起了以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为双支柱,综合考虑微观审慎、行为审慎等因素的多元目标监管制度。在这种监管机构配置下,上半年各个金融监管机构发布的各类监管条例,让大资管行业浸润在“统一监管、对外开放与回本溯源”的环境中直面转型。

在以上监管环境下,各个资管子行业的业务管理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波动。截至2018年7月19日,银行理财、信托资产、保险资管、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129.53万亿元,相较于17年年末增长1.74%。

图表1: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官方统计(截至2018年7月19日)

数据来源:Wind,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

银行方面,7月20日,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进一步规范流程及降低公募产品门槛外,并未提出新的监管要求,基本与资管新规一致。据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2日在"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介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30.6万亿元,,速回落至1%,较去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同业理财规模继续收缩,较去年同期净减少3.6万亿元。

而根据来自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董事长梅世云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末银行理财余额超31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6%,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的趋势。

从投资者类型看,个人理财产品增速较快,银行同业理财产品的规模和占比继续“双降”,其中,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同比降幅高达54%。虽然保本理财和3个月内的理财依旧在发售,但发行比例会逐渐压缩,未来这两类的产品供给也会越来越少,以非保本和中长期为主的产品供应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监管要求,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受市场热捧,诸多保本理财的企业客户转至购买结构性存款。

券商方面,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 3月底 ,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16.12万亿元,较去年底下降4.5%。券商资管新增的产品备案持续下行,不论是在备案数量还是发行金额都有不少缩水。业务方面,与银行协同进行净值化产品的合作持续深化,主要模式为券商负责投研和管理,银行负责资金端。

信托方面,资产规模25.61万亿元,相较于17年末下降了2.44%,是近两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资产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同时,信托行业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调整,行业正在往高质量方向发展。固有资产中,投资类资产占比仍最大,且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这表明信托公司日益重视固有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加对于长期股权、证券类业务的配置比重。一季度信托业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5.52%,同比上升5.52,较上个季度下降41.4%,整体收益率回归理性。

保险方面,资管规模17.50万亿元,同比增长0.92%。在各保险公司对新规的适应性增强以及险企整体资管水平的上升后,保险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国家大力推行的税延养老险产品各项细则逐渐落地,寿险迎来红利发展期。在总资产规模当中,寿险公司资产规模最大为13.64万亿元,占比79.19%;其次为产险公司,2.45万亿元,占比14.25%;再次是再保险公司,0.34万亿元,占比1.99%;最小规模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规模为0.05万亿元,占比0.3%。

公募基金规模13.41万亿元,较17年底增长15.56%; 主要得益于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在市场流动性紧缩、信用违约频发的大背景下,低风险、高流动性及场内交易的货币基金成为了企业进行现金管理非常重要的方式。

私募资管规模12.57万亿元,相较于17年底增加了13.23%。由此可见,在上半年逐步趋严的强监管趋势下资管行业总规模呈现略微上涨趋势,结构不断优化,业务质量有所回升。

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截至2018年7月19日,整个资管行业的规模达129.53万亿,而在2014年,大资管规模尚不到60万亿。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是:1.居民财富的增长以及理财意识的提高,推动了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2.企业理财意识凸显,对于货币资金充足的企业,开始对短期不使用的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中短期的债权投资以及产业投资,不再是将闲置资金放在银行活期存管,提升资金收益率;另一方面经营效益稍差的行业内企业逐渐关注非主营业务收入,在行情不好时收缩低端产能,将资金用于理财投资或产业投资。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1089家上市公司共计认购理财产品10015个,合计认购金额为7,859.65亿元。这部分认购资金一般由闲置的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闲置的募集资金一般由闲置的计划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组成。对于计划性募集资金,公司通常会开设一个独立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这一账户将会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项目的投资。而这部分资金之所以会闲置,是因为项目和项目之间的时间间隔或是项目分期等因素造成暂时性闲置。而对于超募资金,一般是指公司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的超过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的部分,公司会将其和计划性募集的闲置资金放在同一账户内。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在2012年之前,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兼并收购,银行存款等非主营业务。近年来,理财产品作为现金管理的一种方式,凭借回报稳定、周期性较短、风险可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主要是由于对理财产品的投资将极大地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是,上市公司出于等待合适的投资时机、防范风险等考虑,公司往往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对阶段性持有的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厚公司业绩。其二是,购买委托理财可以充分盘活闲置资金。实践中,募投项目往往存在多个投入时点,且可能根据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根据监管要求,募集资金需专款专用。因此,在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或暂时不需要投入的情况下,公司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有利于盘活闲置资金。其三是,部分公司出于年度分红的准备,在正式实施分红之前,选择期限短、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这样,既提高了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又不影响后续分红。

在此背景下,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这一热点趋势作为讨论主题,综合汇总和分析已认购理财产品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并就被认购理财产品的产品属性进行具体汇总和归类,更加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间资金进行理财产品投资的配置逻辑。

一、 2011-2018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概况

2011-2018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成为一种主流趋势,2011年仅有2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但是随着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收益水平不断得到强化,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随之逐年攀升。

2018上半年,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089家,这一数字对比2014年整年增长一倍多。

从过去7年各年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数量来看,也呈现逐级提升的趋势。以2013年为例,286家上市公司一共认购2205个理财产品。而五年后,仅18年上半年,这一数量达到10015个。另一方面,认购金额随着被认购理财产品数量的提升而增加,20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一共认购理财产品金额7859.65亿元。

图表1.1:2011-2018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公司总数(单位:家)

数据来源:Wind

图表1.2:2011-2018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数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Wind

图表1.3:2011-2018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金额合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二、按上市公司行业属性

从2018上半年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分布格局来看,进行理财产品认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电子和计算机行业,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130、106、94、81和76。

图表1.7:各行业认购理财产品公司数量(单位:家)

数据来源:Wind

从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数量所处行业分布格局来看,进行理财产品认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化工和电子行业,认购理财产品数量分别为1266、1061、782、744和707。

图表1.8:各行业认购理财产品数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Wind

从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金额所处行业分布格局来看,进行理财产品认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汽车和化工行业,认购理财产品金额分别为809、642、610、528 和484亿元。

图表1.9:各行业认购理财产品金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三、按认购产品属性

1089家上市公司认购的10015个理财产品中,约56.7%为银行理财产品,其次约27.4%为结构性存款,9.9%为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其他类型产品占比较小。

图表1.10:已认购各类型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单位:%)

数据来源:Wind

10016个理财产品中,信托产品和投资公司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相对最高,分别为6.75%和6.50%;存款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最低,约1.62%。

图表1.11:已认购各类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信托和投资公司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高(单位:%)

数据来源:Wind

从上市公司单笔认购理财产品金额的区间来看,单笔金额在1000-5000万元的数量最多为4686个,约占全部认购数量的46.8%。而单笔金额大于5亿元的数量约为1.3%。

图表1.12:各单笔认购金额区间的理财数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Wind

从收益率区间来看,除去未公布的产品,约一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落在4%-5%;其次是3%-4%;只有约0.59%的产品收益率超过8%。

图表1.13:理财产品收益率区间分布,收益率在4-5%的产品占比最大(单位:%)

数据来源:Wind

从产品期限来看,除去未公布的产品,约49%的理财产品期限在1-3个月;其次是3-6个月(约25.4%);只有约0.17%的产品期限超过1年。

图表1.14:理财产品期限区间分布,期限在1-3个月的产品占比最大(单位:%)

数据来源:Wind

四、总结

目前上市公司的主要理财渠道依旧是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和证券公司(以收益权凭证为主),除此之外,部分上市公司也会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产品。2018上半年,共有23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产品(不含信托、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等代销产品)64只,合计金额46.59亿,主要以预期收益型的类固收产品为主,期限从几天到1年不等。

从购买金额来看,金额最大的是法尔胜,主要是今年以来大量短期的私募现金管理产品的认购,其次是广汇汽车6.72亿元,美克家居3.09亿元,安正时尚3亿元,中原内配2.8亿元,欧普照明2.5亿元以及华鼎股份2亿元等。

从购买私募产品的数量来看,中原内配和安正时尚的购买私募经验较为丰富,分别购买了11个和10个私募产品,合作的私募机构也比较多,同时偏好购买信托和私募产品,各类产品选择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

据悉,目前有私募基金开始专门为企业提供定制理财产品的服务,着重加码两类私募产品: 1、现金管理产品,将产品进行净值化改造,投资标准类资产,对标货币基金,满足极佳流动性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收益优势;2、底层标的清晰的单一债权类产品,一般具有多重的担保及风控方式,在期限收益方面相较信托具备一定优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融资以及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在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里,金融监管日益深化,行业发展日趋规范,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从个人高净值客户群体向优质企业进行延伸。逐日兴起的企业金融服务应秉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需求,以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基金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