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职业生涯的小管家 重拾对工作的热情

不管是“万死不辞”还是频繁跳槽,很多人或许并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想过自己的优势和目标是什么,没思考自己要不要进行职业转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想上班”的心情在现代职场人中并不少见,苛刻的老板、上班途中拥挤的地铁、太早的上班时间,或是不怀好意的同事,都让人“上班如上坟”。面对这种丧的情绪,有人把希望寄托在辞职后的下一份工作上。

知乎上关于辞职的问题就有1万多个,很多人只是“准备辞职中”,尽管迷茫和痛苦,却不敢把辞职付诸行动,原因很简单,无非是经济上没保障、没能找好下家、怕自己会贬值等。最近有个段子或许反映的就是这种窘境,“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但有的职场人凭着能力和人脉找好了下家,便毅然地辞了职。据领英大数据显示,2014-2015年员工平均跳槽周期为34个月,而2017-2018年期间员工平均每22个月就会跳槽。中国雇员跳槽越来越频繁,活跃的招聘市场给了他们更多的机遇。

不管是“万死不辞”还是频繁跳槽,很多人或许并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想过自己的优势和目标是什么,没思考自己要不要进行职业转型。美国作家和职业转型专家梅尔切(Michael Melcher)建议,我们要做自己职业生涯的小管家,“在看待你目前做的事情时要格局大一点,再把它作为你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他讲这个过程分成了四个问题,或许你可以问问你自己。

价值观:我喜欢做什么?什么能最大地发挥我的优势?

愿景:我想怎么样成长?我想为自己创造出什么条件?

能力:我有什么能拿得上台面的?我有什么价值,且如何随着时间的增长更有价值?我需要做什么才能进入更高的级别?

关系:谁能支持我?谁和我是一队的?我可以向谁学习?

“这就是你职业生涯的意义所在,”梅尔切说,所以找时间回答这四个问题,并采取行动。

接受职业道路是非线性的

当你问完了这四个问题,意识到目前的工作不适合你,便可以考虑职业转型。在梅尔切看来,每个职业都有转型和周期,我们或许不用像上一辈那样,择一业而终老。梅尔切用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非线性的职业道路,他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后,曾在美国政府担任外交官,之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MBA和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律师。他还是一家初创互联网公司的CEO,他也是演说家和作家,为《纽约时报》和赫芬顿邮报等撰稿。现在,他是Next Step Partners公司的合伙人,帮助领导者和员工进行职业转型。

“有一种职业道路是线性的,很多人告诉我线性是对的。但我自己的职业道路更像是一盘意大利面。你可能往前走两步,再后退两步,或往旁边走,尝试别的东西,”梅尔切有点生动地讲述着,这并不意味着你是错的,这说明你在探索新的东西。

每天花20分钟朝着目标前进

你不需要做一件重大的戏剧性事情来取得进步,你每天做的事情比你偶尔做的事更重要。如果你确定了你在职场的目标,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部分,每天花20分钟去完成。当然每个人都有20分钟,只要这20分钟不去刷微博或抖音,你就可以做些事朝目标前进。

在时间管理上,梅尔切说你需要注意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或许你今天、本周不完成它没什么问题,但拖到最后肯定会陷入困境。“每天花20分钟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有助于治好拖延症。”

问问别人如何看待你

梅尔切建议和朋友一起做一些“职业练习”。一是想想你曾有过的最“燃”的时刻,你投入某件热爱的事情,完全没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可能是旅游、策划活动、在做一个大的项目或准备一份重要的报告。问问你自己,“我在那次经历里做了什么?我感觉如何?还有谁参与其中?我展现了什么样的天赋?我和别人是如何交流的?”你也可以问问朋友的想法,“跟朋友交流并问他们‘你是怎么看我的’是一件好事,”梅尔切说,“因为朋友通常会认识到你的一些核心价值。”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