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7月释放流动性超1.4万亿 下半年或降准一到两次

相较单方面的货币政策宽松,市场更呼唤财政政策的积极转向。

文/侯潇怡

7月23日,金融市场收到多重提振信号。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重要部署,要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再次提出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要保持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等多重利好信号。

央行近期的操作显然完全符合这一思路。7月23日,央行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维持3.3%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并无MLF到期,央行也未开展逆回购操作,结合有17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投放332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Wind获得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以来,央行向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含国库现金)14605亿元,而去年同期央行累计净投放(含国库现金)仅为3310亿元。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环境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市场多认为,央行货币政策确实由紧转松了。

市场反应看,伴随央行公开市场屡屡大手笔操作,shibor中长端利率连续下行。7月23日除隔夜利率上浮1.6个bp外,其他期限均继续保持下行,如1个月shibor下行2.1个bp报3.162%,3个月sihbor下行3.3个bp报3.503%,1年期shibor下行3个bp报3.923%。中长期限资金利率已经从年初近4.8%大幅回落至2016年末资金水平,最高跌幅逾100个bp。

三季度或将继续降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基本已形成共识,央行货币政策已转向边际宽松。而今年已经出现了三次定向降准,未来是否继续降准,市场仍存分歧。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认为,在大额流动性投放下的货币政策转松、监管文件边际放宽下的监管政策配合,过去两年的去杠杆政策正逐步向稳杠杆过渡。而降准+MLF置换组合延续,本次MLF放量操作提升MLF存量,为下一次降准置换打开空间。参考今年4月份降准的经验,预计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

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不会全面放水、也不会重走大搞房地产基建的“老路子”,但结构性放松可以确认;预计下半年可能还会降准1-2次。

IMI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可以确定的是央行对“水闸”不能太紧了,但是否继续降准还不能确定。他认为,三季度是否继续降准需要结合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情况,如果资产价格稳定,通胀指数合理,而社融和ppi持续不振,则有必要继续降准。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在报告中直言,从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3次定向降准,累计释放2.3万亿基础货币,相比于央行35万亿的总资产,这一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

就在上周,央行窗口指导向一级交易商额外提供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几乎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引导银行间流动性注入实体。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夏乐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流动性流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但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以目前的信用状况看,银行的执行情况尚需观察。

熊园也告诉记者,虽然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但“紧信用”的拐点还没来,强监管、去杠杆的大方向未变、“破刚兑、压同业、去嵌套、防套利”仍是监管主基调,但力度和节奏放缓可以确认。但鉴于资管新规细则对非标松绑,预示信用风险得到缓解、后续社融也有望好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相较单方面的货币政策宽松,市场更呼唤财政政策的积极转向。而国常会上释放的积极财政政策信号,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也是极大的提振。

温莎资本执行合伙人简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接下来的稳杠杆阶段,整体金融市场会有新的正向周期,主要是进行结构性调整。他认为,很多高杠杆企业在接下来一到两年依然会较为艰难。“紧信用”仍在持续,不给非优质客户贷款,不给次级债市场增加流动性,让次级债、垃圾债爆雷出清,同时隔离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定点爆破。财政和货币都有较大空间,金融市场受利好因素影响短期可能会有几个月的反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