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木
刚刚,中石油东方物探再次引发了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目光。
2018年7月19日,东方物探(BGP)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在阿布扎比签署了海上和陆上三维采集合同。
合同金额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8.5亿),是全球物探行业有史以来三维采集作业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合同。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与阿联酋国务部长兼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贾贝尔出席签字仪式并见证了双方合作文件的签署。
同时,这一巨额订单的签订也再次印证了东方物探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
走向高端市场
一直以来,物探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由于其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导致25%左右的闲置率成为行业内的常态。尤其是油价寒冬以来,情况更加严峻。
而从近期油气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刚刚发布的《世界能源投资报告(2018)》,2017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较2012~2014年比依旧低迷,预计到2018年也难有很大改善。
在这一紧迫形势下,作为石油行业“找油先锋”的物探,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
不过,随着石油行业竞争的加剧,物探行业却呈现出愈加明晰的发展格局。
物探市场已经由本世纪初WGC、CGG、PGS、Veritas等“四大天王”组成的垄断竞争格局(约占市场80%的份额),分化为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两个明显的层次。
在目前发展形势下,东方物探凭借着先进的软硬件装备与技术,牢牢站稳了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导的高端市场。成为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等一流石油公司的服务商,进入高端类型油服企业行列。
尤其是此次东方物探和众多国际知名公司竞争,拿下阿布扎比100多亿人民币的巨额招标项目,更是彰显了其实力。
据悉,该项目由于工作量大、涉及金额多,受到全球物探行业的广泛关注,最终却由东方物探拿下,对其进入中东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方物探的市场扩张之路
相比西方物探公司的发展历程,东方物探起步并不占优势,晚了大约几十年的时间。
从1988年,东方物探走出国门,在缅甸拿下第一个国际项目,发展到如今服务五大洲、59个国家的200多家油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60%,东方物探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尤其是在技术方面,东方物探可谓是经历了多次封锁。
2002年,东方物探整合了6家油田公司的物探业务。也是在这一年,公司的国际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国内业务,作业区域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引发了国际油服公司的技术封锁。
在此形势下,东方物探正式启动了超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GeoEast的自主研发,铸就了物探中国“芯”。并一举打破了西方的长期垄断,填补了我国物探领域的技术空白。
如今,该软件已经成为中国石油主流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平台,在中石化、中海油、煤田矿业、地调系统、科研院所和50多所国内高校以及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一些大学应用。
截至目前,GeoEast软件共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2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91件,认定企业技术秘密51件;软件应用率达到46.4%、解释项目软件应用率达到66.6%,为我国石油勘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正是这种对技术、质量的执着,使东方物探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并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中国石油行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尤其是在中东市场上,连续中标沙特、阿曼等超大型项目,将市场占有率由2013年的44%上升到90%以上。
带领中国石油企业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国油服行业经历了重大变革。而东方物探作为一家享誉国内外的企业,在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带领作用。
2017年11月15日,中石油审议通过《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业务改革重组框架方案》,将对旗下测井、钻探、物探等业务进行重组改革。
其中,在物探方面,根据中石油的规划,重组整合物探业务,打造新的东方物探,将川庆物探和瘦身后的大庆物探整体划入东方物探。
随着12月16日,东方物探和川庆钻探签署物探业务重组交接协议,将川庆物探公司整体划转到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旗下,成立西南物探分公司,重组改革也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东方物探将为这些新加入的成员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部的改革,东方物探也积极进行着企业内部的调整。据悉,近4年来,东方物探累计减少处级机构17个、科级机构182个,管理机关可控变动费用累计降幅30%,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多举措联动的态势下,东方物探的营业收入已经连续3年保持全球物探行业第一,其陆地业务市场份额也已经连续十几年位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东方物探还积极开展经营承包试点,帮助经营困难的企业实现扭亏。截至目前,在东方物探的协助下, 10家特困单位两年累计减亏3.2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专项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