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非主流杀马特,这家亚文化电商年销1500万美元

创业者们如果也身处或熟悉某个小众群体,也可以效仿Dolls Kill提供适合这个群体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些人的社群需求,应该也是非常好的小而美的创业方向。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身着奇装异服,染着各种发色的非主流年轻人。

不知你会作何感想,忍不住心怀好奇多打量几眼,感慨年轻真好,还是有几丝轻视或畏惧,心里骂几句脑残。

在别人眼中的非主流和杀马特,在美国夫妻Shoddy Lynn 和 Bobby Farahi 眼中,是文化、社群、财富和商机。

这对夫妻于2011 年创立了亚文化电商网站Dolls Kill ,针对非主流人群售卖哥特风、嬉皮士、摇滚风、夜店风的服饰美妆产品。

&

网站上既包含他们四处搜罗来的商品,也有他们自己推出的几个品牌。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这是一个非主流的小众生意,但此后的发展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从 2011 年到 2014 年,Dolls Kill 增长了 3342 %,被 the San Francisco Business Times 提名为年度发展最快的私人企业,年销量达 1500 万美元。

去年Dolls Kill在旧金山海特街区办了一个线下快闪店,闻讯而来的人们排起了长队,里面什么颜色头发的人都有。

&

&

&

这让许多人不知情的人第一次认识到这家非主流电商的受欢迎程度。

创始人Bobby Farahi以前是做广播监控服务生意的,2005 年卖掉公司后,在旧金山的各种 DJ 活动和派对中,认识了当时做电音DJ,后来成为他妻子的Shoddy。

Shoddy当时兼职在 ebay 上卖二手衣服,她总能挑选出最古怪独特的单品。

&

她觉得要是有一个地方能把这些夸张的单品集合在一起就好了。

和Farahi谈论这件事时,他们看到了商机。

这种消费需求虽然小众,但真实存在且粘性很高,而且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甚至一直被压抑着。

这个群体的人经常感到被孤立,也不知去哪儿买这种风格的产品。

将这种地下反主流文化和时尚语言结合,以一种适合的方式为这个群体的人提供产品,并让他们有社群的归属感。

这成为Farahi夫妇创业的动机,2011 年,这对夫妻创立了 Dolls Kill。

&

最开始从卖小配饰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在圈子里逐渐积赞了不少人气,并扩展到衣服和美妆产品。

Dolls Kill还创建了五个虚拟人物的形象作为自家产品代言人。

&

喜欢 EDM 和 Rave 文化,总是穿着色彩丰富的衣服的 Kandi、喜欢粉色总是打扮精致的女机器人 Coco、暗黑哥特风格的 Mercy、嬉皮士风的 Willow 和摇滚女孩 Dorby。

此外他们还选择雇佣这个圈子里人作为员工,用消费者做模特,维持与快时尚差不多的价格。

这不但帮他们吸引来亚文化群体,还吸引了那些在特殊节日寻找夸张装扮的人。

比如每年万圣节是 Dolls Kill 销量最好的时候。

Dolls Kill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创建了一个提供亚文化群体产品的电商网站。

还在于他们创建一个品牌和社区,让这些非主流消费者有归属感,找到更多和他们一样的人。

去年Dolls Kill 获得了1090 万美金的投资,正在考虑创建新的街头品牌和布局线下零售店。

Dolls Kill的投资人之一 Rebecca Kaden 说:

“作为品牌,他们了解他们的核心客户,一方面这些人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表达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成为某个团体中的一部分。将这种共鸣和理解与夸张的产品结合在一起,是推动他们增长的秘诀”。

移动互联网提升了沟通效率,让从前孤单的小众爱好者更便捷地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小众部落和圈层。

每个身处小众群体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纠结和矛盾,一方面想表达自我,另一方面又害怕孤独,渴望归属。

创业者们如果也身处或熟悉某个小众群体,也可以效仿Dolls Kill提供适合这个群体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些人的社群需求,应该也是非常好的小而美的创业方向。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