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财经声音】吴晓求:经济低迷时财政政策应扩大支出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吴晓求:经济低迷时财政政策应该扩大支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18日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时过于注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忽视了对经济的有效调节。面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应该起到逆周期的调节作用,这一点上,货币政策做得比较好。 他指出,当经济低迷的时候,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扩大支出,推动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并不一定是以收入的增长为前提。一味追求财政收入的增长,甚至比GDP增长还要快,这并不一定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

刘尚希:以税收增长批评不是真减税显然错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7月18日晚间在新浪微博表示,以税收增长批评不是真减税,显然错了。刘尚希说,对减税与税收快速增长迷惑不解,主要还是对减税的政策含义理解有误。可从如下公式来分析:税收=税基x税率。减税主要是针对税率的操作,各种优惠、降法定税率、扩大扣除抵免等。而税基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增值税的税基是增加值,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利润,个税税基是居民收入,等等。“当税率下降速度小于税基扩展速度时,就会出现减税的同时,税收也在增长。但这并不表明减税是假的。”他强调

贾康:软预算约束是央行和财政部“互怼”的核心问题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新京报》撰文指出,央行和财政部“互怼”反映我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出现了较明显的问题,这背后深层难题是软预算约束。所谓软预算约束是指企业一旦发生亏损,政府对其追加投资、增加贷款、减少税收、并提供财政补贴。 在他看来,从中长期计,财政、央行和相关各方,必须共同努力治疗地方、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顽症,近日两个综合部门与其公开互怼攻讦不如加强磋商协调,这样才符合当下的现实意义和全局意义。

黄奇帆:要从融资结构和体制考虑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日前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论坛上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同角度能得出不同原因和结论。比如,是金融机构不够努力?还是地方政府不够积极?在他看来,这都不是问题的核心。他表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方面要在宏观上转变每年新增融资债权比重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微观运行中通过产业链金融体系促进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有效控制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形成小微企业贷款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祝宝良:未来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要把GDP稳在6.3%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近日接受《中国改革报》采访时指出,未来几年,对中国一个重大的挑战是要把GDP稳在6.3%左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宏观杠杆率。他建议,应把握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平衡关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地加强金融监管。对中美经贸摩擦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做出预判和预案,尽量管控好分歧。

白明:上海是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的“探路者”

针对上海日前公布的扩大开放100条措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界面新闻撰文指出,“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出台要面向上海,但看起来更像是为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去积极探索。在广度上不难看出,未来上海在国际化环境下的触角会伸得更远,在深度上,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方面的举措占32条之多,而这32条在“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之中可以说是最重头戏。他表示,201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而此时“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推出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浓墨重彩一笔,更为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

李迅雷:消费能否提振经济的前提是财税改革的顺利推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撰文指出,从2011年至今,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行,消费对GDP的贡献相应回升,尽管消费增速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明显小于投资。外界普遍认为,在传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消费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不过李迅雷则表示,扩大消费内需仍面临两大障碍,一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潜在内需下降;二是收入结构问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都凸显了财税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