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被称为骗子的李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比亚迪最新声明态度缓和,做为涉事方的多年服务供应商相继发布声明,对比亚迪多有谴责,这其中的雨宏公司声明业务为比亚迪真实业务,而事件中被推上旋涡的李娟自己借财产不明主动向警方自首。这罗生门的一幕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般的荒诞感。

文丨AutoR智驾 王硕奇

比亚迪今日股价大跌。

比亚迪股份(HK01211)跌去了5.72%,比亚迪(SZ002594)也跌去了4.35%。

事情在向着比亚迪不可控的方向在发展。

今日,在比亚迪广告欠款门女主角李娟被声明被捕12天后,比亚迪官方微博又发布了一份关于李娟案的告知函,声称BYD自己也是受害者,并且希望相关公司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一口吻较之前的毫不知情,口气明显缓和,并表现出与涉事供应商协商解决问题的意向。

而在其发布的一份公告中称李娟及网传的李娟幕后老板自称“比亚迪隐形股东”陈振宇皆非比亚迪公司中人,并再次指控李娟待人冒用公司名义并伪造公章。

与此同时,在今天下午涉事公司之一上海雨鸿文化在今日凌晨发表了一份声明,并在今天下午举行了发布会,澄清了四点:

一、雨鸿公司从未授权李娟以本公司名义承揽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任何广告业务,李娟亦不是雨鸿公司的员工。雨鸿公司与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的合作系在2017年4月以后,在此之前李娟已经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超过一年半之久: 此后,李娟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亦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与雨鸿公司开展业务,并签署合作合同。据李娟本人陈述,深圳比亚迪相关人员对此事均知情。

二、由李娟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发包给雨鸿公司的广告业务均属比亚迪旗下真实业务,事中有比亚迪广告部门及大区相关人员对接,事后有大量业务确认。比亚迪则声明均不知情、 与其无关,罔顾事实、令人愤慨。

三、网上传闻雨鸿公司高管失联更是无稽之谈,实际上失联的是李娟的幕后老板。据李娟陈述,此人作为比亚迪高管告知其因比亚迪内部换血所需,指示其负责华东、华北相关工作。雨鸿公司在得知此人失联后,数次派人与深圳比亚迪联系确认相关业务情况,但均遭比亚迪无端否认。

四、据阿森纳官方声明称,比亚迪相信其已经成为杜涉及诸多广告协议的诈骗行为的受害方。但据悉,比亚迪截至目前仅仅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向上海警方报案,并非其所称诈骗罪,而且比亚迪报案系李娟在高压之下自首以后。在警方尚未查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即向阿森纳作出带有式断推断的通告,且通告内容与其报案内容并不相符,存在误导公众之嫌疑。

远在美国的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比亚迪北美分公司总裁李柯则发表了一条愤怒的朋友圈:

“此事实在让我愤怒,远在美国矜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时,竟然莫名其妙的被骗子陷害了!警方一定要把什么陈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后有猫腻的广告公司一并抓出来,狠狠严惩这样的欺骗行为!否则天理难容!”

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不认识“比亚迪隐形股东”陈振宇,也不认识李娟和宋博等事件中人。

在李柯态度鲜明地向外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情绪时,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一直没有发声。不过李柯系王传福妻子的身份也渐为外界所知。

而在今天公众号路由社发布的文章称,几天前在比亚迪声明中被警方逮捕的李娟,并非由警方主动行动,而是自己主动投案自首,而其自己的理由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这一事件呈现出荒诞性。

李娟在去年底以1200万元购买了一处房产,这种自我举报的举动让外界更加生疑。

夹在广告供应商和比亚迪两方中间的李娟,上海姑娘,30出头。

在公众号路由社昨天发表的《独家 | 因1200万自首,李娟揭开迷雾重重的比亚迪广告门》一文中借由李娟的一份《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简要说明了其中的原委:

李娟2009年毕业,在瑞安房地产工作时认识了公司高管陈振宇。2013至2016年,在广告公司工作时,她认识了现在的上海雨鸿负责人Helen。

工作7年,李娟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直到2016年初的一天,与陈振宇的一次会面,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陈振宇讲了一个对李娟颇具吸引力的故事。他自称比亚迪集团隐形股东,将与集团副总裁李柯对集团进行换血,想安排李娟作为上海比亚迪市场负责人,并许诺其“换血捧人上位完成后”为上海团队升职加薪。

这之后,李娟一步步变成了媒体眼中的“双面娇娃”:一面是豪掷11亿免费给比亚迪做推广宣传的新时代活雷锋,另一面则是利欲熏心、不惜私刻公章来贪赃枉法的犯罪嫌疑人。

*《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截图

在路由社发布的李娟《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的文件截图上标明她的幕后老板陈振宇上级汇报的人物正是不认识她的比亚迪集团副总裁李柯。

随着更多的真相正在浮出水面,更多的涉事方开始发声。

今天主导比亚迪与阿森纳合作的上海霜阳文化传播公司发文《邪不压正—还原被比亚迪扭曲的事实真相》中对几方的合作讲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

在今年年初,李娟与我们洽谈BYD与阿森纳的合作,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期待及兴奋的合作,既能助力国产品牌代表与国际顶尖球队合作,又能参与其中提升我们公司自身经验及影响力,机会难得。但是得知BYD项目无预付款,且账期为210个工作日,所以我们动用了一切能力和资源与资方签署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来获取项目所需资金。同时也因为行业内熟识的公司都在进行合作(如千乘文化、竞智广告、PTO)而且更相信BYD品牌的影响力,故最终才会和资方共同决定投资BYD项目并着手准备进行相应业务的开展。

霜阳文化同时向比亚迪发出四问:

BYD拒绝和供应商沟通,警方尚未查明案件,是如何深入了解的情况?

BYD五月底发现端倪,未采取任何行动,6月20日依然有合作进行开展?

BYD声明背后极力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BYD你真的无辜吗?你真的真的无辜吗?

*霜阳文化发布的最后与BYD签订的一份合约日期为2018年6月20日

在舆论场,虽然各方纷纷公布各自证据,但比亚迪表示自己也是受害方,在经历信誉危机之际,今天比亚迪在新的声明中态度明显有所缓和,希望与相关公司进行沟通解决。

此事的开端还要从7月4日比亚迪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不足150字的简短声明说起,声明称公司发现有不法单位或个人伪造比亚迪公司印章、冒用比亚迪公司名义开展广告宣传类合作业务,在公司报案后,犯罪嫌疑人李娟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当时看到这条消息时,小编君并没有觉得事态有多么严重,以为是一般的职务犯罪。然而,7月12日,比亚迪又发布了一则《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披露了这一事件更多详情,声称李娟假冒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身份,使用与比亚迪邮箱域名@byd.com高度近似的邮箱域名@sh-byd.com,伪造比亚迪多枚印章,以比亚迪名义,与多家单位及机构展开广告宣传类合作。这份声明再次明确,李娟等人的这一行为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

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该事件殃及的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被比亚迪一句“不知情”激怒了,在公众号发表文章《人BY脸,天下无D》痛斥比亚迪是“老赖”,微信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此时作为吃瓜群众,突然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12日这则声明,在外人看来并无端倪,但是作为一个业内人士,仔细揣摩会发现诸多漏洞。

从比亚迪在此声明中,我们大概可以梳理出一个时间点:李娟从2017年5月开始主动帮比亚迪进行免费宣传,并且推动比亚迪与阿森纳之间的商业合作。

但此后一切推广计划和合作,比亚迪并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李娟的身份以及公章全部是伪造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供应商欠款数额巨大,据澎湃新闻对前述供应商人士的专访说到:“一共30多家,有的供应商甚至为比亚迪先行垫付了一亿多,总金额我们算了算,差不多有11亿了。”

至于阿森纳,7月14日,事件涉及的阿森纳俱乐部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声明,在该声明中,阿森纳称,“根据比亚迪告知阿森纳的信息,比亚迪相信其本身已成为一桩涉及诸多广告协议的诈骗行为的受害方。今年5月8日,俱乐部与比亚迪曾在阿联酋航空足球场举行仪式,共同宣告双方正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而此次事件亦涉及已启动的这项合作。”

阿森纳称,“我们正在调查事件现况,并与此前参与启动这项合作的比亚迪高层代表们共同商讨此事。”

有评论称比亚迪似乎用一些方法稳住了阿森纳。

但问题来了:如果比亚迪如其所说对相关合作并不知情,那么阿森纳声明中所说的“此前参与这项合作的比亚迪高层代表们”所指何人?

而对于伪造公章不知情的这一说法,则是显得有些可笑。如果真的伪造公章,还在上海陆家嘴租了一个办公室并且运营了两年多,那么比亚迪的法务部就可以取消了,他们真的没有什么用。

也许是漏洞太多了,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在文章《人BY脸,天下无D》一文中对比亚迪进行了诸多实锤,用以证明比亚迪公司确实参与其中。

从公开的合作文件中显示签字人为“牟晓萌”。在2010年的公开报道《比亚迪汽车积极响应凤凰网“酒驾入刑”倡议》内,牟晓萌出现在“比亚迪汽车部分员工签名”中。

这被认为比亚迪工作人员参与了其中。

事实上,广告公关行业垫付款的合作模式相当普遍。

近日《界面》引用业内人士说法介绍了广告业垫款的基本模式:

在甲方确定合作及乙方提供的报价后,一般会邮件确认,然后双方走合同。

这时也就默认为项目已经启动,乙方会先垫付项目所有产生的费用。这个费用不会超过之前报价的数额。随后客户会进行回款,在回款情况则看双方协定而定,几个月到几年的回款时间都存在。

“而回款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客户习惯在项目开始后,在不同阶段回款30%或50%,项目结束再支付尾款。”另一位在国际4A广告公司工作曾服务某大型餐饮品牌的负责人说。如果甲方在协定的期限内没有支付款项,公司法务会通过法律程序发出律师函等方式追款。

垫款模式成为制约乙方在甲方面前弱势的原因。

而这一涉及11亿元金额,30多家广告公司的比亚迪广告门最终走向如何,随着各方开始撕下庄严,正以一种鱼死网破的方式暴露在公众面前。  

在上海雨鸿文化今天下午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现场给出了一些雨鸿文化与比亚迪展开合作的证据,证明比亚迪不可能是“无辜脸”。

而竞智广告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们表示,此前合同的公章已经被浦东经侦带走,他们正在比对公章。

现场展示的比亚迪签约阿森纳的往来邮件,其中qq邮箱为李娟操作,回复他的是byd.com邮箱,也被比亚迪强调是正版的。

*雨鸿文化负责人汪晓婷出现在现场

目前搜索此事件,线索繁多难分真假。

但是随着各家媒体调查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件细节浮出水面,但是事件也渐渐发展为一场罗生门,几乎涉事三方均表示自己被骗了。

可是大家都说自己被骗了,究竟谁在说谎?

那么这些付出了劳动,但真如比亚迪所说其中介方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这些广告公司还有没有可能收回损失呢?

法律专家指出这可以引用合同法和民法支持的“表见代理”原则,申请法律救济。  

根据合同法49条认定表见代理,即便没有代理合同,比亚迪也可能要支付相应款项。

此次比亚迪最新表态口气缓和,可能已经做好了经过谈判支付款项的准备。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比亚迪又该如何应对,我们还需要等待更多的信息,客观分析。

但无疑比亚迪在这一事件中品牌价值受到了影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