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 静水流深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周春芽的作品就是这一理论最好的注解。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周春芽的作品就是这一理论最好的注解。山石、红人、绿狗、桃花、园林……不论题材如何变化,他坚持把心底最本质的东西作最真诚的呈现。

《石头系列》,1993 年,布面油画,200x150cm

3 月末,“春 芽——周春芽作品港岛集粹收藏展”在保利香港艺术空间展出。彼时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等各种艺术盛事举办正酣,将这座城市的热闹繁忙又放大了数倍。周春芽把采访时间约在了清晨,酒店二层空无一人的咖啡厅让我们暂时跳脱开了那片繁盛与喧杂。他不喝咖啡,只饮茶,说标准的普通话,却带有成都话温文绵软的调韵,不徐不疾,平和儒雅。

他的画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比如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桃花系列作品,流淌在画布之上满目深深浅浅的桃粉色,绚丽浓烈,不若“桃花带雨浓”那般娇羞,而是以令人血脉贲张的妖冶“占断春光”。还有同样在艺术家生涯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绿狗系列,尽管采用了象征宁静、浪漫与抒情的绿色,却以狗之龇牙咧嘴的狞厉状态释放出动物原始的野性欲望气息。就连那千古沉默的石头到了他笔下,也从凹凸有致的轮廓中渗出几抹吊诡的猩红,仿佛一副沉睡隐忍多时的老灵魂发出暗哑低沉的嘶吼。

《冬天已过去》,2010 年,布面油画, 210x300cm

批评家漆澜用“斯文与暴力的同构”来描写周春芽的绘画风格,这一对意义相悖的词语此时却正好是我对现实中和画作中的周春芽的两种不同印象。忍不住想要探寻“斯文”背后 “暴力”的源泉,发现表象之下原来有个广博而深邃的世界,交织着中与西、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多条文化、艺术线索,连接这些线索的,是艺术家真诚的情感。

“画自己真诚的情感,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比你怎么画重要。”这一原则贯穿于周春芽艺术生涯的每个阶段,不论是落拓不羁时,或是功成名就后,均未改变。正因如此,周春芽跨越了“伤痕美术”、“乡土绘画”、“85 美术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却又似游离在这些时代之外,对直觉和情感的遵从与坚持让他的作品没有了时间的局限,反而历久弥新。

艺术家 周春芽

“画自己真诚的情感,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比你怎么画重要。”

80 年代留学德国是周春芽艺术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笔。“我看了很多美术馆、博物馆,了解了世界美术史的面貌和脉络,知道了世界艺术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德国艺术的爆发力和绘画语言极致的表现力让他感到兴奋,科柯斯卡、巴塞利兹、基弗尔作品中的直截了当和他们对艺术信念的执着令他感动。印象派对色彩的革命带给他许多的刺激与思考。最为有趣的是,曾经对中国传统绘画兴味索然的周春芽通过对德国生活过程中一些细小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认识到自己骨子里“顽固的中国方式”,开始重新认识并迷上中国传统文化。回国后他就开始“补课”,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和审美趣味。从宋代、元代到明代,从董其昌、四僧、龚贤、四王到黄宾虹等,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让他感到“很刺激、很有力量”。他尤喜风格各异的四僧从构图到题材上对常规的打破——八大山人笔下一树一鸟、一山一石的笔致简洁、凝练沉毅,髡残画中的幽深壮阔及用笔之苍浑狂野,石涛作品的别具一格、甚至“带点儿诡异”,渐江的笔如钢条、墨如烟海、于极细弱处见苍劲,都令他回味无穷。

《晚樱与桃花》双联,2015 年,布面油画,200x400cm

虽然眷恋传统,但周春芽却并不赞成复制传统,因为单纯的模仿非但不能超越,且不能与时俱进。前人的感知和表达于他而言都是知识与素材,在大量研究与深度积累之后,他结合对当下的观察与思考发掘了自己鲜活的、个性化的表达。西方强烈的色彩观念和表现形式,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趣和深刻内涵,二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春芽自己的创作体系。著名艺术批评家、理论家栗宪庭曾说周春芽成功地通过油画把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转换了出来,当我提及此事时,周春芽立即放下了刚举到口边的茶杯,“没有成功,我其实真的没有成功。”顿了顿,他接着说:“一些知识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没有想过刻意去结合中国传统和西方艺术,很多时候我其实是把它们藏在后面。艺术家需要多样化的思考,思考这个时代跟你自己的结合,思考你如何在这个时代中去体现你的个性。艺术家需要的修养也是多方面的,你对社会的坚定的看法,你的勤奋,你对自己所表现的题材的爱,这种爱是真诚的,是说真话的,不是说假话的,这很重要。”

“艺术家需要多样化的思考,思考这个时代跟你自己的结合,思考你如何在这个时代中去体现你的个性。”

周春芽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画面中包含了他去过的地方和喜欢的风景,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我为什么会画这个石头,在什么地方画了这幅风景?这些都源于我亲自经历的一些事情和生命的感受,是我自己的生活,看到它们我就会回想起当时的感觉,回想起过去的一段历史。”

《石头系列》,1993年,布面油画,162x130cm

作品 《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中,石头的色彩鲜红浓烈,左上角晕染开的一片墨绿与之相衬,让整个画面透出一股潮湿味道。雅安有著名的“三雅”:雅鱼、雅雨、雅女。雨季的上里古镇是感受“雅雨”的大好时机,湿润空气中,薄雾萦绕于吊脚楼间,那被水浸透的石头透出的古朴的红,一切都湿漉漉的。周春芽一定是被这景象打动过,才有了作品中那充满生命力的红石。山石是周春芽从德国留学归来后迷上的第一个题材。这大概与他那时深入研究中国文人画不无关系。石头不移不朽,却变化万千,历经不同朝代画家们的观察,并在他们笔下反复呈现。周春芽创作山石之时,并未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式形态上去理解,而是按照自己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陌生”和“惊喜”,他集中探索色彩、肌理、质感和造型,“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捕捉和玩味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它们强化、放大,同时强调写意、表达个性,既契合了西方表现主义又兼具中国写意精神。此次港岛集粹收藏展中的《太湖石》非常引人注目,灰白色的石头于肃穆黑色背景前静立着,肌理凹凸不平,每个镂空凹洞表面和细节被精心打磨过,流动的红色如血液般从深色孔窍中溢出,静默的石头忽然有了个性和生气。“其实我从来没想过画血,后来看石头里面有泥巴,调色时红色调多了一点儿,画上去像血流下来的那种感觉。后来学生提出我的太湖石系列中有血腥、暴力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太湖石的魅力和它那矛盾的状态与气质。”

《太湖石》,1999年,布面油画 200x150cm

《太湖石》,2000 年,布面油画,200x150cm

令周春芽名声大噪的绿狗系列作品缘起于艺术家曾经的爱犬黑根。作为家庭的一员,黑根有 4 年的时间曾经与周春芽同睡一床之上,以黑根为原型的创作便从那时开始了,“我每天跟它一起打鼾,没有那种感情,画出来感觉不对”。如同一位父亲以孩子口吻的文字记录其所思、所想一般,周春芽以画笔揣摩着黑根的喜怒哀乐,并将那些去除了矫饰与伪装的真实情绪通过黑根的动作和神态快意挥洒而出。在某次偶然加入绿色并发现效果奇特之后,黑根渐渐演变成为张晓刚所言颇具观念性的绿狗。绿狗对周春芽来说是个令他新鲜和欢喜的意外,但这个系列的创作在 1999 年黑根病逝后停滞下来。直至两年后,绿狗才重新回归,不过它已经渐渐远离原来的“黑根”情结,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符号。绿色代表了安静、浪漫和抒情,它预示着爆发前的一种宁静”。

桃花系列的创作亦始于偶然。周春芽在一次春游中被漫山盛放的桃花打动,萌生了创作的念头。而后桃花系列同样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在这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艳丽的色彩在画布上奔涌、流淌,旺盛的、鲜活的,动荡着一池春色,绽放着无法遏制的欲望。作品《桃花风景系列 2006——蓝色的天空》中,红人与桃花一同在春风中肆意共舞,扔掉了含蓄的面纱,将生命的绚烂、张扬、野性盛放到了极致。周春芽并不讳言画中的色与情,“我的画都是关于激情和浪漫的,欲望是人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性的感情和欲望都是活力的体现,象征着全盛时期的生命。”

《桃花》,2006年,布面油画,120x150cm

《桃花风景系列 2006——蓝色的天空》,2006 年,布面油画, 200x250cm

加缪说,每一个艺术家都在他的内心深处保留着一眼唯一的泉水,在其一生中滋润着他之所是和他之所说。

我想,周春芽的泉水便是他最真诚的情感。这情感中,包含他一直强调要坚持的良知和正义,也包含他对艺术一直保有的敬畏感。“我画画的时候一直是战战兢兢的,感觉需要去表达,但是又表达不好,然后去修改它,最后还是有很多遗憾。”很难想象一位年过六旬、声名赫赫的艺术家在创作时仍如赶考少年般忐忑与兴奋,“每次满怀激情画出来的画,最后都很后悔,都觉得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和理想,只好又满怀激情去进行下一次创作。周而复始。”这大概便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说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不要小看园林的平静,说不定里面暗藏杀机。”

桃花之后园林成为了周春芽创作的又一主题,褪去艳丽妖娆的红,取而代之以大面积的紫,画面变得更为平稳,透出游山玩水之安逸。大众自然地将画中韵致与艺术家的生活联系起来,周春芽自己也应和道:“人老了,现在家庭也比较平稳,两个儿子这么小……”而当你以为看懂了他园林系列作品中所追求的平静安稳,他却忽然话锋一转:“但是说不清楚,我还有几十年要活,说不定园林里面暗藏杀机。”他身子微微前倾,眼睛里透出几分孩童般的兴奋与狡黠:“就像上海的豫园,里面很丰富、很复杂的,暗藏各种阴谋阳谋,以前小刀会的总部就在这个园林里面,经济交往、政治斗争、艺术品交易都曾在这儿发生。所以不要小看园林的平静,它里面是充满杀机的。”

《个园 II 》,2017 年,布面油画,210x320cm

话语间,仿佛窥见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正从艺术家心底喷发出来,在他温和平静的外表下,酝酿着下一次的惊艳。卡夫卡说,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 “从内向外”表现自我意识的过程,我想起了周春芽2015年的一幅作品《仿石涛》,黄褐为主的色调,山石堆叠,形状各异,一棵小树摇曳着旺盛的绿意,树旁悠闲地坐着一人,周春芽说这是把石涛画中坐着的人画成了他自己。画中的周春芽似在远眺,又似在思考,抑或只是在放空,他面前是一汪汩汩流动的泉水,深浅未知。这画,如同周春芽其他作品,也如周春芽其人一般,静水流深。

《仿石涛画》,2015年,布面油画, 200×150cm

文/VIVIAN 图/周春芽工作室 编辑/石薇薇

The End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