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摄影艺术家时晓凡:摄影,不存在取悦他人的需要

作为一名曾经与法国奢侈品牌 Dior 开展过跨界合作的中国摄影艺术家,时晓凡最近推出了“似曾相识”限量版艺术书,借此机会和我们沟通了他对时尚、对自己所热爱的艺术的看法。

时尚与艺术的关系永远非常紧密, 同时,艺术家们对待时尚的态度却总是若即若离。时尚奢侈品牌与插画艺术家、涂鸦艺术家的合作越来越多,而在品牌视觉内容的制作中,也经常出现与摄影艺术家等的合作。

作为一名曾经与法国奢侈品牌 Dior 开展过跨界合作的中国摄影艺术家,时晓凡最近推出了“似曾相识”限量版艺术书,借此机会和我们沟通了他对时尚、对自己所热爱的艺术的看法。

时晓凡,中国70后先锋摄影艺术家,自学摄影,最早在大学时给一些地下音乐人和艺术家拍照。1998年大学毕业后,时晓凡去了北京并开始其专业摄影生涯,2000~2002年间,其作品在参展过程中被伍斯特美术馆(Worcester Art Museum)等美国博物馆收藏。

除了个人的艺术创作和表达,时晓凡亦活跃于时尚商业领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时晓凡与法国奢侈品牌Dior 的几次合作:

2008年,时晓凡与Dior合作了艺术项目《 The Stranger In The Glass Box(玻璃箱里的陌生人)》,并在当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UCCA )名为”迪奥与中国艺术家“的展览中同张洹,王庆松,张晓刚,荣荣和映里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展出,作品受到世界重要时装杂志及艺术摄影杂志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2009年4月这个系列作品20张在莫斯科当代艺术博物馆名为”Christian Dior 60年影像”的展览中中展出,并随后在新加坡及美国加州做了巡回展览。

2010年,双方合作的“克丽丝汀·迪奥 – 上海旧梦”(Christian Dior·Shanghai Dreamers)艺术项目,制作跨越巴黎,北京,纽约,得到迪奥的大力支持并将在5月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展出。

无疑,与Dior的合作大大提高了时晓凡的个人知名度,也收到了一些争议,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品牌与中国历史元素的结合和鲜明的对比。在与品牌合作过程中,一边他会飞到巴黎的Dior时装秀后台拍摄,一边回到中国后,他还是站在成长中自己熟悉的河北某城,以废弃的游乐场、工厂、身着中国制服的工人为背景。

当被问到怎么看待时尚,他先是摆手笑笑说自己不懂,但随后却多次谈及“什么是属于中国的时尚”,以及未来当中国时尚走向全球,“如何定义并呈现自己的核心精神”。

回忆起与Dior 的合作,时晓凡表示这些合作项目更偏向艺术表达,是一篇“自命题作文”。他告诉媒体 “我要表现的是西方和东方的对话。中国的制服代表的是集体主义,玻璃箱内Dior的高级定制服装代表的则是个性主义,带出强烈的抽离感。它们的对话是有隔膜的。”

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帧帧画面就可以被永久保留下来。在时晓凡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中,摄影师每一次想要按下快门,源于他想要找到一个画面来激活自己的记忆,利用每一个记录下来的画面重现记忆中模糊的部分。

2009年,时晓凡前往美国深造学习,他坦然表示“美国对我们70后这代人而言是必须实现的梦想”。在那里一待就是8年,期间也一直在中美两国间往返。谈到美国这段经历,对比中国摄影市场,时晓凡认为中国摄影的商业市场距离“成熟”还很远:

“普罗大众不觉得摄影是门艺术,因为相比较画画等所需要的工艺和时间带来的附加值,摄影只需要按下快门的一秒就能搞定。然而欧美等地摄影早在21世纪前后就在艺术市场火起来了,亚洲地区比如日本也有很多公认的国际摄影大师。”

但时晓凡更清晰的认识到,艺术家必须依托所在的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对比90年代人们只有跑到画廊、美术馆看摄影作品,如今的互联网时代,Instagram等图片社交软件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随意拍摄、分享以及欣赏各种摄影作品,关于社交媒体、摄影设备的移动化和普及对摄影所带来的影响,时晓凡身处其中,表示自己的很多摄影师朋友也会在此类社交软件上上传自己的作品,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正面临新的挑战。

但他表示,自己还是会坚持在美术馆画廊等这样殿堂感的空间展示作品,这种坚持他认为是自己所在年代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而造成的。但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看到和欣赏,这也是艺术家在自我表达和商业市场平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他也从不避讳自己与品牌的商业合作:时晓凡的商业作品涵盖广告,时装和杂志摄影,曾为包括Vogue, Harper’s Bazaar, Esquire, GQ等杂志拍摄图片,商业客户包括阿迪达斯,微软,索尼爱立信和西门子等等。近期,云图映画联合时晓凡发起艺术项目“似曾相识”,合作推出了“似曾相识”限量版艺术书1000册,其中包含了时晓凡本人近5、6年的作品。

“我创作的动机都与记忆有关”,在最近与云图映画合作的“似曾相识”艺术影集中的序言部分他提到了自己的记忆。“很多人的记忆会越来越抽象、模糊,但影像是永恒的。”

摄影师在拍摄时的快感来自于那一刻自己对镜头对面的共鸣,然后就会情不自禁产生拍摄冲动,这是一种生理反应。时晓凡在拍摄中最在意的是色彩和光线,这通过他的作品也可以明显感受到。

对于这本艺术书是否会获得市场的热捧,时晓凡很淡然。他认为摄影是没有假想观众的,不存在取悦他人的需要,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是因为患者有这个病,所以给他开相应的药,而不是患者得了病以后,根据他的病去定制一款药。用他的话说,“喜欢就是喜欢,我不是一个教父。”

谈及此次与云图映画合作推出艺术书,时晓凡将其比作音乐人推出唱片,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一个摄影艺术家不可能像流行明星那样,我们就算有一些成绩,通常也只能为行业而非大众所知晓,但终究还是希望自己的创作为更多人所喜欢。”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图片、视频唾手可得,甚至呈现泛滥之势,但除了画廊展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呈现艺术作品,获得更大众的欣赏和认知,或许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更多采访对话:

《华丽志》:是否有计划静态图像以外的创作?

时晓凡:正在计划导演一部艺术电影,《卧虎藏龙》制片人江志强会给予其支持。拍电影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艺术家拍的视频往往会有更深刻的印记,可以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

《华丽志》:请问您未来是否愿意与中国品牌/设计师品牌/新锐品牌跨界合作?

时晓凡:还是要看品牌调性是否与我的作品相符, 我的作品多含有80年代成分偏复古风格, 如果品牌调性与作品合适,也是极简、复古的风格,那我愿意与其合作。

《华丽志》:作为一位活跃于时尚、商业、电影等各领域的摄影艺术家,个人平时的生活状态是?

时晓凡:12点起床,4点睡觉。

《华丽志》:用三个词介绍自己?

时晓凡:摄影、光影、回忆

《华丽志》:穿的什么品牌?

时晓凡:我喜欢简约的品牌,身上这件是 Jil Sander。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