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百亿精准扶贫战略落地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等“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绿地集团积极响应中央战略部署,启动百亿精准扶贫战略,通过自身的基建、产业、品牌、渠道、资金优势与贫困地区的资源精准对接,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的转变,打造具有绿地特色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文/牛绮思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等“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绿地集团积极响应中央战略部署,启动百亿精准扶贫战略,通过自身的基建、产业、品牌、渠道、资金优势与贫困地区的资源精准对接,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的转变,打造具有绿地特色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借助产业优势发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绿地集团发挥自身产业、品牌、资本及市场等优势,确立“绿地百亿精准扶贫战略”,以“产业扶贫为主、慈善捐助为辅”的方式,积极投入到扶贫攻坚战役之中:成立了总规模95亿元的绿地扶贫产业投资基金和5亿元绿地扶贫慈善专项基金,面向上海市对口扶贫省及绿地重点投资省的贫困地区,定向投资具有协同效应的当地潜力企业和项目。

据了解,今年2月,绿地与陕西省政府正式签署产业扶贫合作协议,绿地梁家河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扶贫基金正式成立;4月,绿地与昆明市政府签署总投资35亿元的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开发及捐赠帮扶等多渠道扶贫;5月,绿地又与遵义市政府签署总投资35亿元的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桐梓县等遵义及贵州其他地区的贫困县结成对口帮扶。

2月2日,绿地集团与陕西省延川县政府签署产业扶贫合作方案与协议。

5月18日,绿地集团与遵义市政府签署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

短短4个月时间,百亿精准扶贫战略已先后在3个重点贫困地区全面启动。绿地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产业扶贫管理委员会,并逐步在重点贫困地区设立精准扶贫办公室,争取3年内创造6000至1.5万个就业岗位,扶贫项目企业年经营规模达15亿~30亿元,带动2000至5000户农户脱贫致富。而扶贫投资项目落地以及运营质量、解决当地贫困人员脱贫数量及质量等都已纳入相关产业集团的年度考核指标中,用制度确保扶贫效率,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让梁家河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贫困地区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生态环境较好,且有些地区也具有相对显性的产业方向,这一基础性优势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消费升级的需要。绿地集团以其对市场的敏锐度在精准扶贫中找到了一条解决之路。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绿地将积极发挥在“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领域的全球化规模及产业影响力优势,促进产业、品牌、渠道、资金与当地资源的对接,通过线下线上电商扶贫、红色旅游扶贫、基建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特色小镇开发扶贫、金融产业支持扶贫等组合方式,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的转变。

实操方面,绿地给出的实施方案是对症施策、靶向治疗,使企业与贫困地区实现“双赢”。

贫困地区具有后发优势,资源潜力不容小觑。鉴于此,秉持市场化原则,绿地积极挖掘贫困地区的优势,通过“定制扶贫套餐”的方式,以产业资源助力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丰富产业内涵。

例如,百亿精准扶贫战略落地的首站延川,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自然资源优势,有着17年发展历程的梁家河原生态特产品牌就是从延川县梁家河这个小村庄起航的。绿地聚焦做大做强延川特色产业,以推动当地农产品等资源企业产业升级、扩大市场份额为目标,通过打造500~1000亩扶贫产业园,以获取授权、收购企业的方式重组当地部分龙头企业,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品牌。

截至目前,绿地商业集团与梁家河两家食品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采购引进11款特色食品,已下单采购15万元生产备货,现有8款农产品作为首发产品进入上海各G-Super门店,打通了梁家河—上海—全国的物流配送环节。

与此同时,绿地还根据商品销售及供货情况,适时为当地引进资金和技术,提升商品市场竞争力。后期,梁家河产业扶贫项目样板将在云南、贵州复制推广,帮助当地产品进入全国门店并形成特色品牌。

让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

据了解,绿地集团2017年投入1476.76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在贵州省安顺、遵义等地区开展了建筑工人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并接收1831名培训合格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就业;结对贵州省雷山县,投入274万元用于改善教育资源,资助6106名贫困学生共计726万元;投入55万元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分别投入33万元、18万元为陕西省蓝田县湾村、牛家口村改造饮水管网、太阳能路灯等。

多年来,绿地集团已在全国各地陆续设立了助老帮困、慈善助学、拥军优属、再就业、救助残疾儿童、见义勇为等数十个专项基金,累计赞助、捐助10亿多元,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另外,目前绿地集团拥有36个直属党组织,基层党支部116个,只要项目一落地,党的工作马上跟进,使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拧成“一股绳”。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