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游列车
周末的时候,带着他们逛逛博物馆、艺术馆,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体验历史长河的不断演变,激发兴趣、引导思考,不失为培养孩子们建立视野与大局观的好方式。
装载着广州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国家档案馆,历时5年建成,并于今年6月9日“第11个国际档案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里以现代化方式让历史变得触摸可得,让观众能在浸入中感受档案的历史文化魅力。带着孩子们一同进入时光隧道,回味广州上下两千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广州国家档案馆
其前身广州市档案馆(局)成立于1959年,于199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其中馆藏民国档案不少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史料。自8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向社会开放了馆藏民国档案和一部分解放后各机关形成的档案。
2018年6月9日,历经5年建成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正式开放,位于广州大学城档案馆路33号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占地面积54007平方米。截至目前,馆藏档案量达130余万卷(册)。新馆二期重点进行智能馆库建设,3-6层共46个档案库房,能容纳400多万卷档案(一期二期共能容纳630万卷档案)。
国家档案馆有哪些引人入胜的地方?
一楼—— 数字展示大厅
蓝屏是水动幕帘,有数字顺水流下显示,让人惊叹!
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展厅实景(电子数字显示),站在指定位置大手一挥,显示出固定画面,挥手领导入画中。
互动的烟花也很有意思。
专业讲解员操作放影机进行新旧广州对比。
数控灯光骤然亮起,惊艳无比。
二楼——亚运展厅
木制纪念品——请柬
各地送来的纪念品
馆藏珍品——宝马身上披金龙
外国友人送的纪念礼品
三楼—— 老广州纪念照片和墨迹
这座博物馆有什么特别之处?
图文声像环环相扣吸引公众读懂历史,在《档案广州》历史记忆展中,展区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展厅分为历史名城馆、生活历史馆、地图印记馆和时光隧道四部分,共展示珍贵档案500余件,讲述广州从先秦以来2200多年的历史故事和人文往事。
1937年,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尚时在广州七星岗发现古海岸遗址,展示了几千年来广州城及其周边区域的海陆变迁;1954年,在海珠区马顶岗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之后,特别是南沙鹿颈村发掘的3000多年前成年男性骨骸,这是广州地区首次出土的先秦时期的完整人类骨架;1983年,南越王墓出土的“番禺”铜鼎鼎盖上刻有的“蕃禺”铭文,成为广州城建史的重要物证……
触摸可得的史料电影和新潮动画,随意选取出一件件详实的记忆档案,以体验式空间营造的模式,图文声像环环相扣吸引公众,让观众能在浸入中感受档案的历史文化魅力。
四大专题展区读懂广州2200多年城市史,生活历史馆则将清末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档案资料融入生活场景,述说清末至今广州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新中国生活部分,观众可以通过展览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
唤醒声像档案记忆:国内特置声像档案制作室
作为目前领先国内的一项独特声像档案内容,新馆二期特别设置了声像档案制作室。声像档案制作室作为声像档案照片拍摄、音频录制、视频拍摄制作的场所,在功能上和电视演播厅类似,设有《家族往事》《图说广州》《口述历史-档案纪实》三个访谈区,公众可在声像档案制作室领略各种声像档案制作的全过程,也可以现场体验访谈区效果。
6月9日起,展播活动主题为“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并将不定时地进行调整,为游客们呈现丰富多元的声像档案内容,每天上映新鲜好片,给孩子们全新的影院级体验!
地点:从一期四楼国际会议厅,转至二期声像档案利用室。
温馨提示:每逢周三闭馆;凭身份证免费拿票入场。
交通指南:
一、乘车
1、公交车: ①大学城专线2、大学城环线1、361路、86路到市国家档案馆南站下。
②B25路、380路A、380路B、大学城环线2、387路、565路、广佛城巴快6线、大学城专线3、801路到中部枢纽下,再步行5分钟即到。
2、地铁: 地铁四号线大学城北站A出口,转乘大学城环线1路公交车到市国家档案馆南站下。
二、 自驾车
1、 广州市区方向前往市国家档案馆:
(1)科韵路——南沙港快线(北往南)—— 广州 大学城出口——前行100米第一个口掉头,掉头后转右上斜坡前行100米即到。
(2)科韵路——大学城隧道——外环西路——档案馆路即到。
2、 番禺 、南沙方向前往市国家档案馆:
南沙港快线(南往北)—— 广州 大学城出口——前行50米转右——前行100米十字路口转右——前行2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