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百氏的“遗产”

一个超级的民族品牌的存亡,往往会牵动国人的心,比如乐百氏。

文|陈士信

一个超级的民族品牌的存亡,往往会牵动国人的心,比如乐百氏。

2000年,乐百氏与法国食品饮料巨头达能签订协议——后者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达能给了何伯权一个满意的金额”(《京华时报》提及达能以近200亿元获得乐百氏控股权)。

人们担心的或许是这个国民品牌被雪藏、被弱化、被消失!收购不久后,乐百氏出现了管理层动荡,以何柏权为首的元老团队出局;2005年出现巨额亏损,2006年起大幅裁员……最终乐百氏沦为一个饮用水老品牌,2016年再“变身”中国品牌。2016年11月,达能中国整体抛售乐百氏——乐百氏品牌、6家工厂以及员工整体转移,接盘方为盈投控股;保留脉动。

“27层净化”是乐百氏留给一代人的记忆,曾经的乐百氏比你想象的强大:1992年左右产值达8000万元,乳酸奶自1993年至1998年连续全国第一;乐百氏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保健品、乳制品、饮料等,成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早期为数不多的中国驰名商标。

乐百氏何伯权与雀巢或达能的精彩商战、权谋,乐百氏的横空出世、商标争夺、崛起、转卖、落寞;达能领导者范易谋表示,“在乐百氏问题上,达能犯下了错误”,都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笔者关心的是脉动怎么出现的,为什么能够做好?

2003年左右,达能以在欧洲流行的MYZONE(功能型饮料)为蓝本,在中国市场通过乐百氏推出脉动,当时它只是被定位为一款产品。达能拥有丰富的食品饮料运营经验,发达国家饮料消费形势也会早于我们几年,成熟产品的引入往往能够抢占先机,这有点类似于“降维打击”。

脉动早期创立顺利源于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其一就是乐百氏,借助著名品牌推出新品牌,获得渠道共享、母品牌强力背书,消费者愿意接受;然后脉动逐步弱化乐百氏——包装瓶右上角很小地显示后者,脉动逐步独立、到自立。其二当然是达能,产品蓝本、独特瓶型,花大价钱培育。

“随时脉动回来”的崛起,原因方方面面。近几年功能型饮料需求增长快速,瓶装、牛磺酸类能量饮料表现优异,碳酸饮料下行,果汁、茶饮、乳类饮料等分割市场。脉动算是早期进入的品牌,抢占了市场先机。

产品本身的优质及创新,是持续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补充水分与人体所需维生素的功能、果味+维生素组合、时尚瓶型包装与品牌形象,让产品保持活力。脉动大致每隔一年推出全新口味产品,满足年轻人追求新鲜感,也有专为都市女性推出的“纤系列”。

广告攻势。做品牌就是打广告,许多老板笑了;做快消品不打广告,许多消费者笑了。今年夏季,在电视广告、腾讯视频、分众等众多媒介,脉动投播了大量的广告,清新、活力,如此频率及量级广告投放,对应的销售体量至少是几十亿级别的。以年轻都市男性为广告主角,并紧跟新口味推出全新广告片;广告片制作精良,创意延续了脉动瓶子由歪归正,伴随“随时脉动回来”,拥有恢复体力、活力的美好联想,打动人心。近年来,脉动在电视广告之外进行多渠道、多场景联动,效果颇佳。

据报道,2006年脉动销售额只有5-6亿元,2008-2014年营收持续高速增长,据《华夏时报》报道,2014年脉动销售86亿元,2015年高达98亿元,表现不凡!

与时俱进方能保持一个品牌的竞争力。2017年3月,或许是看到了中国牛磺酸能量饮料市场的巨大机会(红牛、东鹏特饮、乐虎等),脉动用力推出了升级产品脉动“炽能量”,以牛磺酸、植萃为核心卖点——以不含咖啡因、不爆充为产品差异化诉求。脉动期冀以百亿单品累积的品牌势能,快速切入能量饮料,同时推出新品丰富产品线,可谓一石二鸟。

上市半年后,《糖烟酒周刊(食品板)》调研了几个省的经销商,脉动“炽能量”市场表现两极分化,一二级城市销量、铺货不错,小县城及乡镇市场表现一般。该杂志还对原因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三点,值得参考:

一是,产品性价比不高,“炽能量”相比脉动常规产品,价格高了、容量少了;二是,品牌策划推广缺位。对比“脉动回来”的广泛影响力,“炽能量”新概念并不醒目,也缺少大力的宣传造势。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