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出手,政策底来了?天真!

从技术形态上看,大多数指数距离右侧趋势还有一定距离,而且别忘了最重要的外部风险还没完全过度,此时追高买入,赔率不高。

◎作者 | 牛叫兽

7月9日股市盘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事情,主流指数都出现大反弹,3100多只股票收红盘,是自从中美问题之后第一次全面反弹。

记得6月28日分享《回忆过去20年,A股1000点的绝望时刻》一文的时候,最后作者提到抄底有两种方法,一是冒风险左侧交易,二是等止跌回升之后做右侧交易。

当时有几位读者朋友都认为要等右侧交易,毕竟当时千股跌停之后还在跌,谁知道做左侧会跌到哪。

前天全面反弹,昨天虽然指数不断在震荡,但尾盘还是上回来,是不是意味着右侧行情要来了?

从技术形态上看,大多数指数距离右侧趋势还有一定距离,而且别忘了最重要的外部风险还没完全过度,此时追高买入,赔率不高。

01

话说上周五(7月6日)中美“摊牌”那天,指数先是V型反弹然后阳痿,反弹力度比预期弱。

这周一回来却突然全面反弹,主要是因为下面这一则消息:

证监会两位领导和上市公司召开座谈会,“听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这时间窗口高层出来调研,很容易刺激市场的神经,顺理成章地理解为“国家队要来救市”或者“政策底”出现,然后刺激资金猛攻一轮。

这是想太多了。

如果股市会因为监管层的动作而大逆转,就不会有这么多散户亏钱,甚至多杀多。

从以往经验看,所谓“政策底”也不是市场真正的底部,况且当前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不在市场内部,而在中美问题。

从今年三月中旬大跌开始,连续三个跳空低开都是被美帝砸的,而且都没有回补动力。

上周五因为关税规定正式实施,力度没有超出市场预期,之前连续下跌的指数立刻V型反弹,再次证明主导因素就是中美问题。

现在这把头顶的大刀在挂在上面,如果无视这一点全仓冲进去,一只黑天鹅飞来就挨棍子。

02

熊市不言底,A股动不动就搞“自由落体运动”,这时候分析行情不能再用基本面的逻辑去理解,估值高低和盈利增速都不管用,因为此时影响行情的关键在市场情绪,交易氛围,唯有套用技术分析的思路。

这里的技术分析只用最简单的均线指标:在指数探底阶段,中短期均线(5日、10日、20日三根)逐步形成多头排列,表明趋势开始回暖,如果有成交量配合放大就更好。

例如下面两张上证综指的历史走势图,分别对应2016年9月、12月、2017年4月的三次大跌,行情回暖初期都会先修复三条中短期均线。

这方法也适用于个股,但准确程度会随着盘子的缩小而下降,对大盘股比较有用,对小盘股的效果就不太稳定,特别是次新股。

刚上市不满一年的次新股,流通盘只有1亿股左右(甚至更小),这些小盘股都成为了短线资金的御用韭菜田。

这些股票用均线太滞后,需要看其他股票的资金博弈联动。

但是要注意,技术分析只是其中一个角度,并不是买卖的唯一理由,本质上都是概率游戏,如果照着来做也可能吃亏。

例如今年5月初,上证综指止跌回升,均线也像上面说的那样,慢慢形成多头排列,但后面还是跌回去,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影响A股的因素已经从内部,逐步转到中美问题上来。

03

从上面的图片也可以看到,当前要谈右侧交易为时尚早,因为上证指数距离20日线还有一段距离,更说不上均线排列修复,最靠近底部的还是创业板指。

当前市场对待贸易摩擦的态度还是不太明确,如果哪天美帝再打关税条子,我A也不为所动,那时可能才是真正的底部区间。

对待底部区间,正确姿势是“摸”,而不是“抄”,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仓位控制。

抱着抄底心态的人,大概率是会砸重仓,万一遇上什么变数就很被动。

而摸底强调小步慢跑,手里留着一定比例的现金,心仪的股票万一继续跌,也可以继续加仓,自己不至于太过被动。

而配置方向,还是保持之前的观点不变:①、小盘类指数基金;②、业绩好,且财务质量健康的优质白马股。

04

插个题外话,昨天地产股下午开盘直线拉升,华夏幸福还奔涨停了。

最近因为棚改的消息影响, 地产股崩了一大片。

虽然我没有研究地产行业,但是看着国证地产指数已经从8800点跌到5300点左右,直接跌到2014年12月的位置,技术上严重破位超跌,最近应该应该有一轮反弹。

而且,香港那边不少内房股的股东在大手笔增持回购,如恒大、碧桂园、奥园、龙光等房企。

我统计过这些房企股东的回购,自家股票的行情也确实在他们回购之后,出现一波比较可观的上涨。

可以看下面的图,红色框是股东回购股票的区间。

综合这些情况看,虽然不觉得以前的行情可以复制,毕竟当时估值水平不同。但最近超跌的地产股可能会探底反弹,那位拿着华夏幸福的朋友不妨耐心一些。

关联阅读:

1、均线技术分析讲解—>《40亿元史上最壕回购将诞生,是大机会?还是巨忽悠?》

2、投资方向——>《暴跌之后干他一票,但只有这两类适合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