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保国:120万买来的平遥第一大院隐士般地活着

他们是为古老平遥招“魂”的人。
大门上方的五个“吉”字
分别代表了吉祥、吉利、吉瑞、吉庆、吉福
下方的横幅或许有些煞风景
却代表着主人的身份,也是他的生计

我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来平遥了。因为距离北京不算远,有那么几年,经常利用周末到平遥小住。

1997 年,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当代中国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开始恢复它曾经拥有的荣光。但也是从那之后,我们这些世俗生活的狂欢者,像一群刚刚发现新大陆的海盗,疯狂地参与了这座古城的实用主义大开发,一遍一遍地磨损着这块中国古典生活的活化石。

一时间,感觉平遥古城就是为游人准备的。但是我们往往看不懂平遥。

在一个拜金主义的时代,物欲是一种时尚。很多人来到平遥,可能就是冲着那些古代富商的豪宅去的。他没有住过那样的大院,那是他的动力。而一个文盲来到平遥,一定会自惭形秽,甚至激发出内心的恶,因为那些匾额、楹联、雕刻,无一句无出处,没有足够的古诗文修养,可能一句也看不明白。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古城,只会越看越仇恨

而那个更市井、更生活、更真实的平遥,在现代生活的洪流中往往被遮蔽。

在平遥古城内书院街葫芦肚 7 号院,一位土生土长的平遥手艺人,二十年如一日,一笔一划、一砖一瓦地修复着一座有着 400 余年历史、占地 3000 多平方米的古院落。这座大院原名冀家大院,是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掌柜冀玉岗的祖业,现在叫浑漆斋大院。这位手艺人就是大院的主人,他叫耿保国。

外面的世界虽然喧嚣,但在这里,时间变得异常缓慢。

浑漆斋大院外雄内秀,晋风凸显。因为并不靠近主要街道,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这座平遥古城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并没有纳入到平遥古城一卡通门票。但它在当地太有名了,加之是免费参观,所以仍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参观。

耿保国,平遥推光漆器大师,1949 年出生,1965 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漆艺创作与绘画艺术。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多有创新,1994 年被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 年被认定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人称平遥三宝之一的耿保国

如今除了“画”、“器”之外,他还在“字”上下了很大工夫。大院内的很多牌匾、门联,都出自耿保国的手笔。其中一对门联上刻着他的家训:“勤劳节俭积善种德乃治家上策,诚信谦让敬老爱幼为处事良规。”

我在平遥街上转,听到那些导游说,平遥有三宝:牛肉、漆器、耿保国。有人赞叹说,这个耿保国真是有眼光啊,当初投资了那么一点钱,就买下了这么一座大院子,几辈子都吃不完了。

而耿保国则说,投资并不是他最初的想法,如今大院身价倍增,那是因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了。实际上,在 1997 年 7 月份买下这个院子之前,耿保国一家人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住。他在平遥县城内先后搬了 11 次家。谈到买这个院子的真实目的,耿保国说,首先是为了两个儿子有地方住,另外,就是可以有地方搞一个工艺厂,他要有一个车间。另外,“我买到平遥最好的院,给父母长脸了,我的心也落地了。”

耿保国赶上了一个好时机。

1997 年,平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些建筑不维修不行。但平遥是个贫困县,政府拿不出钱,就拍卖了一批大院,让社会参与古建维修。那个时候,平遥并没有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是在申报,大院看的人多,但没有人要。耿保国太喜欢这个院子了。对一家人而言,有了这个大院,人人各得其所,和而不同。对他来说,有了这个大院,则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东拼西凑,分三次买,前后花了 120 多万元,终于买下了这座院子。

没想到的是,耿保国 1997 年 7 月买下这个大院,当年 12 月,平遥古城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县政府也愿意将这个院子卖给有手艺的耿保国。这座大院找到了他最合适的主人。耿保国看遍了平遥乃至全国各地的古建,最后自己动手,和他的两个承继父业的儿子一起,起拱架梁,描金画银,修旧如故,一丝不苟。这些年下来,整个大院的外部已经基本修葺完毕,现在的重点是内部装饰。他们一边完善院落,一边推广漆器,上上下下勤俭持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与那些只剩下空壳的民居博物馆相比,这里才是原汁原味的平遥生活,早上四百年的话,大门外面的石桩上,应该还会拴着马匹。

20 年前的 120 万元不是个小数目
但以当年大院的状况,并没有人与耿保国竞争
这是耿与两个儿子修复大院的场景
这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场景
其中的牌匾、门联,多出自耿保国的手笔

“将来大家到了平遥,要看最好的漆艺,那就是浑漆斋,我会给它展示出来。”耿保国说。

在平遥的大街小巷,漆艺随处可见。卖漆器的商店鳞次栉比,光是几百米长的明清街上就有 40 多家。漆器曾经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器物,它可以是家具,可以是装饰品,可以是餐具,也可以是茶具酒具。它有着神奇的防腐防水功效,外表可以达到瓷器般的光滑,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人影。在漆器身上,“实用”与“美”浑然一体,不可分离。而平遥推光漆器更是源远流长,2006 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耿保国说,那些大街上的推光漆器,并不是真正的传统漆器。传统漆器的精华是天然大漆,而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化学漆,主要有青漆、聚氨酯、腰果漆等。在耿保国看来,这些只能称为涂料,而不能叫漆。“几千年来只要说到这个漆,必然是天然大漆。”他说,“你看这个漆字,本身就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了,它的字形已经说明它完全使用天然植物材料制成。”

天然大漆,其实就是从树上割下来的树脂,然后加工而成。天然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国漆。在很多地方,它就叫中国漆。

据说,一件传统的平遥漆器,不仅仅要用天然大漆,而且还要上好的木材,还必须是铆榫结构,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上漆之后的推光,需要人用手在上漆表面反复推磨,最好是少女的手,而且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保证漆器外表的光泽与细腻。与此相比,大街上那些五光十色的漆器工艺品,就没有了温度,没有了真正的生活气息,它们迎合的,只是现代人一种速生速朽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耿保国想让更多人看到更好的东西。他希望把浑漆斋大院做成一座古今结合的漆艺最高殿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带着两个儿子正努力制作一些漆艺精品,希望永久性地展现在这座古宅中。

他们是为古老平遥招“魂”的人。

平遥,这个古代帝国的金融中心,如果你认为它的“魂”就是那些曾经无可匹比的财富,那这座城市早就死了。事实上,正因为这座城市见证过太多的财富,所以它真正的“魂”恰恰不是钱,而是这座古城的建筑与格局之美,是人们的栖居和生活方式,是天人合一的手工与漆艺。

由于没有进入平遥的一卡通,而且上面也不允许浑漆斋大院卖票,耿保国和他的两个儿子现在没有其他收入,就靠卖工艺品来养这个院子。有关领导曾经建议他将大院改造成宾馆,这样至少可以搞出七十多间客房,收入相当可观。耿保国一听连连摇头:那不行,七十多间客房就要有七十多个厕所,浑漆斋大院要是搞出七十多个厕所,“我就成了罪人了。”

有关部门也曾经给耿保国政策,让他到地理位置很好的地方开店,但是耿保国不去。他觉得要开商店的话,他的两个儿子就成商人了,他不想让他们当商人,而是想让他们当艺术家。他曾经把自己的小儿子送到清华美院学习。他在自己院里开了一个手续齐全的店铺,两个儿子轮流值班,各自卖各自的作品,维持家用。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时间进行漆艺创作。

“我们还是应该把老祖宗这些古老的工艺传下去,尤其是这些传统漆器所承载的自然、绿色、惜物等价值理念,更值得我们珍惜。”耿保国说。

其实,作为手艺人的耿保国,更像是古老平遥的修补匠。

浑漆斋大院就是修修补补出来的。耿保国的修修补补,是平遥对古典生活的认真寻找。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中,修补匠不可或缺,你想,天都是女娲补出来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修补匠,不仅修复文物,还要修复世道人心。

大型漆画《盛世祥和》,耿保国近年新作

也是大院四百年后的镇宅之品

《盛世祥和》局部

仲伟志搜神记:浑漆斋大院现在名声在外,号称平遥第一大院,为什么不进入一卡通呢?这样你也会得到一些财力支持,可以更好地维护这个院落。

耿保国: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进入一卡通。2001 年县里开发旅游,讨论一卡通,经常叫各个景点的人到县里去开会,当时县里就定一些标准,给你评分,其中有一条说,哪个景点不在主要的街面上,就要给你扣分。我说这一条我认为不对,为什么?好酒不怕巷子深,要是根据这样的理解,五台山在山里面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我提了这个意见,后来他们组织了各个部门给咱们院评分,当时平遥 18 个景点,评了分以后,17 个景点进了一卡通,就我这个景点进不去。

仲伟志搜神记: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不临街?

耿保国:其中一位领导说,进来以后看什么?你这里有什么看头?我就跟他讲你要看什么,四百年的历史有吧,木雕有吧,石雕有吧,砖雕有吧,平遥城墙就是砖跟土,那城墙更没有看头了。我就跟他讲这个。但是讲了后来也没用,同样把你挤掉。

仲伟志搜神记:但是一卡通的景点还在增加啊,你可以继续申请啊。

耿保国:好像是 2012 年,又评了一次,我这个大院也报了,评了 56 分,他们有记载。下来的第二个景点的分是 30 分,再下来是 26 分,但是 26 分和 30 分的进去了,56 分的没有进去。我就很奇怪,我就问他们,为什么我这个点进不去?后来我也不知道哪个领导给我打电话,说耿老师你再准备一下,再策划一下,重新报一下。我说我不报了。他说为什么?我说我已经没有财力了,投资不起了。真投资不起了,因为我第二次申报的时候又花掉将近 20 万。你知道我是一个手艺人,怎么投资?所以我投资不起了。后来平遥县也没有再搞这个活动,我也就一直没有再申报。我就自己卖票,增加点收入。到 2013 年不让卖票了,说我是黑景点。从那到现在一分钱的票都没卖了。这中间他们下来检查,查你卖不卖票。现在他也不下来检查了,他查我也不卖票,我院子里有很多人,可以随时问。拍电视连续剧《平遥人》的时候,这个院子来旅游的人特别多,电瓶车带着人过来,他们看拍片。拍完连续剧以后,平遥有领导过来看了一下,回去以后一两天开了个会,不允许电瓶车再到浑漆斋。后来电瓶车也不敢来了,来了要抓的,要罚款的,所以我就想不通,想不通也得通,没办法。

仲伟志搜神记:这样客流就会少很多,这不等于把你困死了吗?

耿保国:对,我两个儿子没有工作,都从小跟着我学漆艺。我们也要生活。我在家里边有一个小商店,营业执照都正规,就是东西卖不掉,没有人来,怎么卖?还好有媒体能介绍一下,让大家知道平遥有这么一个好院子,能扩大一下影响,让更多人进来。

仲伟志搜神记:就是说,你希望让更多人来到你的浑漆斋大院,促进一下你和你儿子的漆艺工艺品的销售,因为你们现在没有其他收入,就靠买工艺品这个来养这个院子。

耿保国:对。我把一生赚到的钱、一生的心血都花在这院里了,很多人问我,国家给你多少钱维修啊?一分钱没有,而且也没有人过问。这个院我 1997 年 7 月份买到,当时平遥古城还没有批世界文化遗产,政府拍卖这个院子,看的人多但没有人要,就我一个人要了。现在人都说我有眼光,能投资,实际上投资不是我的真实想法,那是因为事情发展到这一点了。实际上当时我买这个院子的目的,是两个儿子有地方住,不用我再到处找住处。另外,就是有地方可以搞一个工艺厂,我要有车间。

仲伟志搜神记:这也是一举两得的想法。

耿保国:对,就这样买下来了,结果到当年 12 月,平遥就批下来世界文化遗产了。当时我们平遥有个文物局的官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他是主力,批了以后他告诉我,耿老师你这个院向着旅游的方向去发展,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后,平遥的旅游会年年翻倍。他的话是真的,到现在,真的年年翻倍。我就听他的话,向这个方向去思考,考虑怎么样去维修。我懂一点工艺方面的技法,我采取的套路就是修旧如旧,对吧,你进来看了,我动了很多很多地方,你就看不出来,我告诉你的时候你才知道这是新的、那是新的,是这样的。所以我有时候给平遥的一些朋友们讲,这里面也包括政府的朋友们,我说我这个院应该作为平遥政府维修的典范,现在平遥维修你们看,很多都是保护性破坏,对吧。文物嘛,你只能完整,不能新,跟旧的一体,对吧。所以上次拍电影《1942》的时候,冯小刚带了一班人过来,他的美术编导在外院跟我说,耿老师你这个院很好,我在山西看了很多古院的维修,你这是顶尖的,维修最好的。他这样赞扬我。但是他们为了拍片要做局部改造,我坚决不同意,给多少钱都不行。这个院到现在,外边基本上就不动了,已经维修好了。现在就是内部,我前院也差不多,今年我把后院的木工漆工撤到别的地方,都做成装饰,将来大家到了平遥,要看最好的漆艺,那就是浑漆斋,我会给它展示出来。

仲伟志搜神记:你是想把做浑漆斋成漆艺的最高殿堂。

耿保国:一座古今结合的漆艺最高殿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正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制作一些漆艺精品,展现在这座古宅中,成为永久性展示。

仲伟志搜神记:这个院子的历史文物价值是很高的,当时政府为什么要卖给你呢?

耿保国:当时卖的不光是这一个院,有几十个院。因为当时政府领导他们也讲过,咱们平遥是个贫困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些建筑不维修不行,维修政府又拿不出钱,所以他就让社会去维修,是这样的。维修好了,有媒体报道,很多人去评论,有的说买断了好,政府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院子也找到了好的主人,也赞扬我。但有的人也这样讲,说你维修好了,就离国家收购不远了。会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考虑那些。

仲伟志搜神记:他们这种说法也算是一种历史阴影的投射吧。

耿保国:我是这样想的,人的一生总要做一点事,留一点痕迹。这个院是我按照一个作品去做的,那就是痕迹。一个新华社的记者看了这个院,到前院让我儿子找我,说耿老师这个院是你的吗?我说是我的。他又追问,真是你的吗?我说你要这样问那就不是我的,也不是平遥的,这是世界的。他问,你把你一生的心血放进去,值得吗?我说这个问题应该看你自身的认识,你要是一个为金钱奔波的人,那你就不值得。如果你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去干事情的人,我认为就值得。

仲伟志搜神记:你买这个院子的时候,你家里人支持吗?

耿保国:我当时买的时候,我弟弟妹妹都来我家劝我,说哥哥你不能买,你要买了以后将来国家没收了,你什么都没有了。我说你不要给我讲这些,你们不懂。我生在平遥长在平遥,搬到这个地方搬到那个地方,搬了11次,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住。现在我买到平遥最好的院,给父母长脸了,我的心也落地了。

仲伟志搜神记:你只是一个工艺师,当时哪里有那么多钱买这个院子?

耿保国:我哪有钱。我是分三次买,第三次买的前院。买前院的时候政府给的价格不到 50 万。那个时候批了世界文化遗产了,很多人来看,有的老板看了以后告诉我,耿老师这个院我们定了,我要了。我说好,我祝贺你。后来平遥政府下了一个文件,定向购买必须耿保国全买。我认为政府这个文件还是很好的,不要破坏这个格局,别人买下一部分,就把这个格局破坏了。那么政府让我买,我没有那么多钱啊,当时县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耿老师这个地方你买得起也得买,买不起还得买。我说我确实买不起,怎么买。他说这样吧,你写申请,我帮你贷款,我说行。他说你贷多少钱?我说 50 万。他说 50 万哪行,最低 200 万,我堂堂县长开口向省里面贷款 50 万太少了,200 万。我回来以后和老伴商量,我说最少要贷 200 万。她不让我贷,她怕。没有办法,我就从农村信用社和我的朋友、亲戚那里,凑了钱买下来的。

仲伟志搜神记:我发现平遥的漆艺工艺品店到处都是,你就没有想到开个临街的店铺?

耿保国:有过这种机会。有关部门曾经给我们政策,到地理位置很好的地方开店。我要是为了钱我就必须占这个地方,但我要是为了我的漆艺,我就不能占这个地方,为什么?就说占了这个地方你必须开商店,你不开商店不行,当时有条件的,必须搞成漆器艺术馆和商店。要开商店的话,我两个儿子就成商人了,我不想让他们当商人,想让他们当艺术家,所以我就拒绝了。现在我们在自己院里开了一个店铺,两个儿子轮流上班,各自卖各自的作品,收入也归各自所有。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时间来创作。历史上有钱的人多的是,但是他能留下多少痕迹?你赚十个亿,可能还不及李白的一首诗,对吧?所以我认为,没有钱那绝对不行,但是要得太多,对于我来讲,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我驾驭不了那么大的钱,给我一个亿我干什么?我都想不出来干什么。

仲伟志搜神记:再买一大院啊。

耿保国:那不累死了吗?对吧。

仲伟志搜神记:你培养你儿子的方式,在平遥也是与众不同的。你本身是工艺美术大师,却不让他们参评大师。

耿保国:对,现在评国家级大师他们邀请我,我不去。我现在省级大师就到头了。当然荣誉好不好?很好,但是话说回来讲,最有说服力的是你的作品。过去有很多的画家留名,他是大师吗?他也没评过大师。我就对孩子们说,你要是评了大师你也不一定是大师,而你的作品放在这个地方,全国的大师说你这个东西好,你就是大师。

仲伟志搜神记:最有说服力的是你的作品。而你有两种作品,一个是漆艺,另外一个就是这个院落,是你更大的作品。

耿保国:对。

仲伟志搜神记:我在平遥街上转,听到那些导游说,平遥有三宝:牛肉、漆器、耿保国。平遥旅游这么火,漆器市场应该不错吧?漆艺传承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

耿保国:在平遥这个市场还是可以的。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平遥可能有两三千人,还可以。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真正的平遥漆艺的传承还是后继乏人。

仲伟志搜神记:为什么?

耿保国:它是市场大,但是做的作品不是咱们理想的。为什么现在国家要培养这些传承人呢?就是要接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么漆艺里边的精华在什么?就是咱们的材料必须要真材实料,要天然大漆,这是宗旨。只有天然大漆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传统漆器。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化学漆。你看这个漆字,本身就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了,它的字形已经说明它完全使用天然植物材料制成。几千年来只要说到这个漆,必然是天然大漆。中国的漆是从象形字开始的,你说漆的历史有多长?现在很多化学漆,它不能叫漆,它叫涂料。天然大漆可以做成涂料,涂料不可以做成大漆,不可以叫漆,我是这样认识的。我们还是应该把老祖宗这些古老的工艺传下去,尤其是这些传统漆器所承载的自然、绿色、惜物等价值理念,更值得我们珍惜。

小儿子耿晓飞继承了漆艺家学
却奉命不再参评“工艺大师”头衔
耿保国向我介绍耿晓飞的作品

相对于平遥古城满街的现代漆器

耿保国和他的儿子坚持用天然大漆

耿晓飞历经几十道工序、数年时间反复打磨的犀皮漆器

由于未纳入平遥旅游一卡通

不许卖票的第一大院必须靠出售漆器

维持其已近二十年的整旧如旧计划

以及耿氏一门三代人的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仲伟志搜神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