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研究所孙国峰: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地方金融风险逐渐凸显

孙国峰认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出席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时表示,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地方金融风险正逐渐凸显。并且呈现出纵向上向监管相对薄弱的省级以下区域倾斜,横向上向监管竞次形成的监管洼地集聚的趋势。

究其原因,他认为,这与当前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不无关系,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纵向制度变迁反映了央地之间基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博弈,地方政府往往通过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争取配置更多的金融资源。”孙国峰说。

“在中央建立垂直监管体系和明确地方对非传统金融业态的风险处置责任之后,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成为地方非传统金融业态组织创新的重要载体,出现了P2P网贷、股权众筹和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多种互联网金融组织形式,对民间资金形成了巨大吸引,也造成了一些金融乱象,线上非法集资屡禁不止、股权众筹跑路频发、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乱批乱设……”

对于当前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他指出,一方面,由于针对金融科技相关的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独立适用的法律法规等,金融科技在非传统金融业态的应用,面临监管缺位的状态。

另一方面,去实体化经营和依托于互联网的销售渠道使得机构摆脱了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具有收益本地化、风险外部化的特性,地方的风险处置责任难以压实;此外,地方金融办同时兼具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职能,当二者冲突时,有可能从金融机构审慎角度出发忽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他认为,这些监管问题也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定位尚不够清晰,监管协调机制缺失和监管能力不足等有关系。

对于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孙国峰建议:

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包括央地监管体系的协调、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以及金融科技监管与传统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

二是明确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定位,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非传统金融业态的分工与定位,防止监管重叠与监管空白。

三是压实地方金融办的责任,强化对金融科技应用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监管和处置,防止收益本地化,风险外部化的倾向。

四是依据金融科技发展的特征加强行为监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

五是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

六是加强监管科技在地方金融监管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监管科技识别风险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