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黄益平:中国数字金融走向2.0版,持牌经营,技术金融分工合作

CF40&SFI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谈到中美金融科技发展差异,并表示,中国的数字金融要走向2.0版。

7月7日,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NIFA)、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召开。

会上,CF40&SFI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谈到中美金融科技发展差异,并表示,中国的数字金融要走向2.0版。

黄益平解释称,金融科技2.0时代指,过去鱼龙混杂、野蛮生长、完全不管牌照和规则、风控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后要全覆盖、接受监管、持牌经营。数字金融行业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化。最后分化的结果,应该就是技术和金融两个不同领域的新的分工、新的合作,让擅长做技术的,擅长做金融的,同时允许相当部分的机构和个人两个方面都做,技术和金融之间新的分工和合作,是未来数字金融的新方向。

 黄益平表示,中国数字金融在全球保持暂时领先的位置来之不易。关键问题是,要控制风险,同时通过业务的创新、监管政策的创新,保持我们相对领先的优势。核心就是保持优势,而不是“通过监管一巴掌把整个行业都给拍死”,在创新和稳定之间求得平衡,RegTech(监管科技),还有监管沙盒的做法河实践都值得借鉴学习及进一步地推广。

根据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黄益平介绍了三个现象:第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几乎每年翻一番。第二,区域性差异非常大,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发达,内陆地区相对比较落后。但在最近五六年间,地区间的差异在很明显地缩小。这个缩小充分地反映了数字金融这样一种特定模式的普惠性。第三,数字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由年轻人在推动,90后发挥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黄益平将中美数字金融发展作对比并总结三点经验:其一是,在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中,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突出。虽然行业庞大,但一大批的潜在客户没有获得好的金融服务,尤其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这也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普惠金融潜在的服务对象不能获得好的金融服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在中国尤其突出。 其二是,数字技术的发展。过去这几年,尤其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其三是,中国的监管环境相对比较容忍、宽松。一方面,行业高速发展,变成了引领世界潮流,另一方面,风险频出,P2P平台曾经一度5000多家平台,最后健康运行的就1000多家,甚至不到1000家。黄益平声明,各个领域金融政策监管都在加强,核心最后就是落实监管全覆盖,要持牌经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