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要上市,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但在线票务平台竞争趋于饱和,寻找新的竞争掘力点成为了一大难题。
虽然猫眼和淘票票声称走向不同的方向,但大家似乎还是慢慢走到了一起。巩固在线票务平台的优势,不断依靠“资源背景”进入上游。就连艺术片,淘票票和猫眼都丝毫没有落下,相继入局。
美团上市后,猫眼何时上市便成为了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如今,近10亿港元入股欢喜传媒,是猫眼加速上市的一个征兆吗?
作者:韩墨墨
编辑:庞宏波
猫眼在资本市场再次迅速出手,这似乎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7月2日,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欢喜传媒”)发布公告,宣布与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猫眼”)订立合作协议。猫眼将以约港币9.53亿元认购欢喜传媒的15%股份,并且双方会在影视项目的投资、宣发以及互联网流量、技术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欢喜传媒背后的 “导演天团”阵容堪称豪华,先后签下宁浩、徐峥、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张一白六位股东导演,与贾樟柯、文隽、王小帅、李杨、陈大明等导演也保持密切合作。猫眼顺利入股欢喜传媒的话,也就意味着能通过资本强绑定这些导演及其作品。
这对于猫眼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心针。一方面,上游优质项目的争夺战白热化,而且收益有风险,但通过入股欢喜传媒,猫眼则能优先得到知名导演作品的投资和独家宣发权,甚至可以通过权益转让提前锁定收益。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线票务市场逐渐饱和,猫眼的票务业务渐见天花板,其需寻找票务之外更多的盈利点去叙说被认可的资本故事,为上市做好准备。
斥近10亿港元猫眼和欢喜传媒
线上资源率先整合?
欢喜传媒是一家影视内容投资、制作及新媒体播放平台公司,由董平、宁浩、徐峥和项绍琨于2015年联合创办,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猫眼电影则是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线上电影票务平台, 其主要股东包括光线传媒、腾讯、美团点评及微影时代等。
根据欢喜传媒的公告显示,猫眼将以约港币9.53亿元认购欢喜传媒15%的股份,认购价格是双方合作协议签订日之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即每股约港币1.95067元。
猫眼的入股将会为欢喜传媒引入充足的资金。欢喜传媒公告称,认购事项的所得款项将用于发展在线视频平台、电影及电视剧版权投资及一般运营。
同时,认购完成后,猫眼有权向欢喜传媒提名两名非执行董事及推荐一名财务总监人选。
除了资本入股外,欢喜传媒和猫眼在业务层面也将达成战略合作。
一方面,欢喜传媒的电影、电视剧、网剧项目将给予猫眼投资权及独家宣发权,并且猫眼有权单独将这些权利转让给指定的关联公司;
另一方面,猫眼将在其网站及APP内为欢喜传媒旗下的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提供服务入口,并利用其流量资源对其进行推广;同时,猫眼将利用其互联网资源及技术,协助“欢喜首映”的运营与拓展。
从中可以看出,猫眼和欢喜传媒存在一定的业务协同,单单在欢喜首映上,猫眼就可以通过自身的线上线下流量为其导流,这对于欢喜传媒来说极为关键。
虽然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的欢喜首映注册用户已达到几十万,但想要达到日播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运营目标“还是有着极大的流量空缺。猫眼依托美团、微信两大生态系统,拥有美团、点评、微信、QQ、猫眼、格瓦拉六大流量入口。其10亿级用户覆盖能力,恰恰可以弥补欢喜首映的流量缺失。
双方的联手,基本实现了在线票务购票到在线内容消费的一次“直达”,理想的说这是双方率先展开了线上资源的整合。
资本强绑定上游资源突破票务天花板
实际上,最初以发行和票务为切入点进入行业的猫眼电影,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深入上游布局,在《心花路放》、《大闹天竺》、《羞羞的铁拳》、《驴得水》等项目中,猫眼都以出品方的身份出现。
但此前更多的是围绕电影,以项目制的形式与诸如光线、新丽传媒、开心麻花等公司组局与合作,资本入股上游与拥有内容投资、制作能力的影视公司合作实属首次。
这个举动或许可以看出猫眼在上游布局的紧迫感。
一方面,在线票务市场已经饱和。去年猫眼与微影时代合并后,电影票务市场最终形成以猫眼与淘票票为主的双寡头格局。根据艺恩数据显示,目前线上渠道的票务销售占比已经达到85%左右。
对于猫眼而言,票务业务带来的红利期已过,收入增幅放缓;同时,虽然票补退潮,但与淘票票的竞争未止,仍需投入一定的资源成本,继续输血。可以看出,猫眼急需拓展自己的产业链布局,寻找更多的营收增长点。
但往上游走并非易事。前有五大民营电影公司霸占着顶级的电影项目,后有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互联网影业的后起之秀对优质内容的“豪取强夺”,上游项目竞夺的形势随着行业玩家的增多越来越白热化。
同时,项目到手后还要面对口碑扑街、票房滑铁卢导致亏损的风险。比如猫眼参与出品的《万万没想到》,上映前业界预估其票房可达15亿,而最后却只收入3亿左右的票房,对于出品方而言,收益大打折扣。
因此,猫眼通过资本入股欢喜传媒,实际上是与欢喜传媒背后的“导演天团”及其作品进行了强绑定,对于欢喜传媒的电影和电视剧、网剧项目,猫眼有投资权以及独家宣发权,并且有权单独将这些权益转让给指定关联公司,也就是说,猫眼可以转嫁风险,甚至通过溢价提前锁定收益。
猫眼盈利成谜
上市前需讲好故事
在最近的上海电影节上,猫眼对外的口径表示,已经从票务平台升级为一站式互联网+泛娱乐服务平台。但猫眼的业绩以及盈利与否,一直是业界的一个谜团。
2017年5月,光线公布过一次猫眼的业绩,宣布其已经扭亏为盈,在2017年的前5个月营收10.32亿,盈利了7313万。不过猫眼2017年全年盈亏情况如何,截至目前仍未有公开数据可以查询。
而最大的一个争议点集中在2016年猫眼全年的利润上。因为在光线前后三次的公告中,分别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字。
根据自媒体“壹娱观察”的报道,去年5月光线发布的公告显示,猫眼电影2016年实现影业收入10.53亿元,亏损5.11亿元。而时隔4个月后,光线发布的文件中表示猫眼电影2016年的亏损金额从5.11亿元减少到1.09亿元。到了去年10月,光线的另一份公告显示,猫眼电影在2016年实现营收6.89亿元,收入较之前缩水超过40%,但是净利润数额为199.5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或许要等到猫眼正式IPO之前,关于它经营的更详细数据才能露出水面。但毫无疑问,摆在猫眼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持续扩大自己的营收规模以及缩小亏损甚至实现盈利。它太需要在资本市场讲好自己的故事了!
入股欢喜传媒可以说为猫眼的未来蓝图增加了重要的筹码。如果成效显著,未来更不排除猫眼会继续加码资本布局,争取在上游更大的话语权。
目前,猫眼对欢喜传媒的股份认购以及两者的战略合作仍在最后的公司调查与磋商阶段。一旦确定下来,对两者来说,都是利好的消息。不过蜜月期会持续多久呢?不得而知。而且玩家那么多,如果猫眼有意继续进行资本布局的话,下一个“欢喜传媒”会轮到猫眼吗?一切只能且行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