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推出试点项目,允许国外化妆品“零残忍”

一大波高道德标准化妆品品牌或将涌入中国市场。

作者:夏至

来源:聚美丽

一直以来,限于中国对进口化妆品动物测试的要求,很多国外“零残忍”化妆品无缘进入中国的实体店渠道。但现在,事情似乎迎来了一丝转机。

据澳大利亚财经评论网(Financial Review)的信息显示,上周五(6月22日),国际零残忍组织(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推出一个试点项目,被邀请的外国化妆品企业无需对产品进行动物测试,就可进入中国销售其产品。这一协议是由中国政府、中国监管部门和国际零残忍组织共同签订的。

所谓“零残忍”(Cruelty Free),是指企业不给自己的产品做动物测试,采用不用动物测试就能证明对人类安全的新原料。通常情况下,化妆品公司通过将化妆品滴入兔子的眼睛或豚鼠的皮肤来测试产品,以确定它是否会对人体有害。所以,国际上相关组织对“零残忍”的认证一般以兔子作为标志,动物保护人士发起的“零残忍”活动大多也以兔子作为主题。

△由善待动物组织(PETA)颁发的零残忍认证标志

△由国际零残忍组织(CFI)颁发的Leaping Bunny认证标志

目前,上海东方美谷产业园区已经与国际零残忍组织达成了这一试点计划,该计划将邀请在园区内运营的外国公司进入试点,通过简化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申请程序,免除对其产品的动物测试要求。

国际零残忍组织首席执行官Michelle Thew表示:“我们将邀请品牌参与试点项目,与政府达成协议,通过监督其申请流程来确保化妆品企业不仅不必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动物测试,也不用接受后市场测试。”

“我们希望这是打开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让中国消费者可以使用到这些在国际上优异而安全的化妆品。这真是有重大意义的一件事,因为此前从未有过这样一份由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三方共同签订的协议。”Michelle Thew补充道。

国际零残忍组织(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是如今反动物测试领域的权威机构,集颁奖、认证、政治游说和调查等活动于一身。国际零残忍组织给化妆品企业提供名为Leaping Bunny的认证服务,对企业进行独立审计,并通过系统监测来确保该企业没有进行动物实验。目前全球约有1000家化妆品公司已获得此项认证。

△通过国际零残忍组织认证的部分零残忍品牌

目前,尽管拒绝接受动物测试的外国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但通过这种方式很难在中国市场建立起知名度,也很难以去管控产品和品牌在当地的销售和运营。

很多这些国外化妆品企业很容易陷入两难情况,要么就是扔掉自己一直标榜的高道德标准并接受动物测试,要么就是与快速增长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绝缘。去年,NARS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引发了众多粉丝的抵制。著名道德品牌The Body Shop此前也曾一度进入中国机场的免税店,但随即迫于压力撤离。

△欧洲的反动物测试游行

自2014年6月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对国产“非特殊用途”产品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动物实验,但要求所有进口化妆品和国产特殊用途产品必须经过动物实验。

2017年底,国家食药监局启动了一个名为体外科学研究所的非动物实验室,推动全国范围内非动物测试的研究进展。

此外,很多化妆品企业在非动物测试领域也做了很多尝试。2017年1月伽蓝集团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亚洲人的皮肤模型,可用于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测。欧莱雅集团建立的上海斯安肤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体外重建皮肤模型,被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验证采纳。

澳大利亚品牌Swisse中国政府关系经理Emily Dunn表示:“我们对正常贸易渠道的开放感到非常兴奋。我们正在跟踪试点,虽然尚未确认会成为参与者,但我们认为中国消费者非常关注天然产品。”

像Swisse这样的化妆品品牌还有很多,他们通常希望在保持自身高道德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全球扩张。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他们不愿意放过,但对通过跨境电商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又显得意犹未足。

△英国Lush公司的零残忍化妆品

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国逐步放松对国外化妆品的动物测试要求。那么,更多像The Body Shop和NARS等品牌将会涌入到中国市场(如果以Leaping Bunny认证名单来看的话,那就是1000多个品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一个福音。但对于国内的化妆品企业而言,一旦放开对动物测试的要求,直接面对的就是未来国际上1000多家化妆品品牌商的竞争压力。

目前,这一试点项目还在筹备当中,初期将邀请部分国外化妆品公司进入试点项目。记者曾致电国家食药监局,但工作人员拒绝透露更多信息。进一步的信息还有待于聚美丽记者的跟进报道,敬请期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