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亚·史塔克呆在人群里,眼睁睁看着杰弗里国王在一群咆哮着的群众面前公开处决她的父奈德·史塔克,行刑前还对之随意加以戏弄,她不禁泪流满面。《权力的游戏》里的这一场景在任何改编版本里都显得十分悲惨——然而一项来自伦敦大学的新研究发现,与电影和电视剧版相比,有声书让人“在情感上更加投入”。
伦敦大学与有声书巨头Audible合作,对102名年龄处于18-67岁之间的被试者进行了测量,考察他们对《权力的游戏》《火车上的女孩》和《远大前程》这三部作品的有声书版本以及影视版本里的不同场景分别有何种生理反应。选择这些场景的根据有二,一是它们的“情感强度”较高,二是它们的有声书版和影视版之间的差异也最小。以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沉默的羔羊》为例,被试者会观看或聆听克拉丽丝与汉尼拔·莱克特博士的交谈场景;在《傲慢与偏见》里,对应的场景是达西先生成功向伊丽莎白·班纳特求婚;最后,则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面的人们首次听到并且看见关于这只怪兽的描述的时刻。
在被试者看完或听完之后,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的心跳和皮肤电活动。测量完成后,他们又做了一份与看到片段之后的有意识反应有关的问卷。
根据这项研究,尽管被试者报告称影视版比有声书“更真情实感”,以量化表示平均超出了15%,但他们的生理反应却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听有声书的时候,被试者的心跳每分钟大约多了两次,体温也高了两度左右。

作为最后研究成果的论文《叙事投入程度的测量:心跳说明了一切》(Measuring Narrative Engagement: The Heart Tells the Story)指出:“尽管被试者自己报告称看视频时的情感投入程度比听有声书要高……但他们对有声书故事的生理反应却更强,这包括了更高的心率,更多的皮肤电活动,甚至还有更高的体温。我们的解释是,这些发现构成了以有声书形式呈现的故事在认知以及情感方面都更具感染力的生理学证据。这可能是因为,比起看视频而言,聆听故事乃是一个更为积极的、要求运用想象力的协同性创造过程(co-creation)。”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故事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之间,证据也保持了一贯性,这篇论文将于未来几个月里在某同行评审期刊上正式发表。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心理学专家、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约瑟夫·德弗林博士(Dr Joseph Devlin)表示:“我们的预测之一是,听书乃是更加具有认知性的工作,因为作为聆听者的你也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参与了故事的协同性创造。你的确是在听故事,但从精神上而言你却做完了所有工作;当你只是观看故事的时候,体验就要消极得多。完成影片的毕竟是导演的想象力。我们推测将会有一些生理学方面的发现,但并不期待这些结果会完全清晰如故。”
一名来自Audible、曾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与前述研究的发言人说,公司乐于看到大学在学术界公开这些研究发现,即便研究结果对有声书可能有所不利也无妨。“数据是实打实的,我们希望能有出版这项研究的机会,无论Audible那边对此是否感到舒适,”德弗林说道。
根据出版商联合会(Publishers Association)的统计数据,2013年以来,有声书方面的开支几乎翻倍,至2017年已从原先的1200万英镑增长到了3100万英镑。
(翻译:林达)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