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父亲节,我不想发朋友圈

节日并不总是让人快乐。

 上个月pyq被母亲节刷屏,

那天只有卡姐没发。 

平时一天能发 5+ 条状态的卡姐,

当天只转发了一条公司的广告。         

节日并不总让人快乐。

去年父亲节前夕,美国女性网上杂志 Bustle 刊登了一篇题为《不要对不庆祝父亲节的人说》的文章。

作者 Brandi Neal 的父母在她 3 岁时离异。21 岁时,她与父亲和解。但她的父亲在年仅 59 岁时就去世了。

她从亲身经历出发,列了 8 个不该和那些失去父亲或者和父亲关系紧张的人贸然谈论的话题。

这些可能会撕开人们心灵伤口的问题,也日渐适用于我国国情。

与父亲有关的性别暴力

据 2014 年家庭住户调查表明,我国单亲家庭超过 2000 万户。单亲家庭比例逐年上升,2010 年为 2396 万户,成因以离异为主,其中 70 %为单亲母亲家庭。

根据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发布的《2015 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

全国有超过 1/3 的儿童不能和父母双方同时居住,其中不和父亲一起住的儿童达 2495 万。

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2015》: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0 至 5 岁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与日常教育是母亲。父母双方共同照料的只占 7.5 %。

0 至 5 岁儿童在家日常教育承担人也主要是母亲,父母双方承担教育的比例只占 11.7 %。

据 2015 年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 2.7 亿个家庭中大约有 30 %存在家庭暴力,有 16 %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14.4 %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2015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报告发现:

在中国,3 至 6 岁儿童的家长有 67.1 %曾经在情感上虐待孩子,25 个城市中 28 %的 3 至 6 岁儿童曾经被忽视。

2018 年 5 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对 2010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52.9 %的受访者称与父母有心结。62.0 %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够关注。

父亲缺位、父母家暴、来自父亲的情感虐待等问题,已经受到媒体、学者、公众的一些关注。

但这些略显陈旧或笼统的数据表明,和父亲有关的性别暴力依然值得更密切的关注,以及更细致深入的讨论。

关于父亲的自白

 

冷冰冰的数字远不如故事生动。

以下三个基于现实案例的自白式小小说,来自那些在父亲节里(曾经)沉默或忧伤的灵魂。

他们可能是你的同学、同事、家人、工作对象……

他们可能来自一般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

他们的心路历程,可能会带给你一点思考:那些父亲节不快乐的人,需要的是什么?

- 90后“樊胜美” -

我想换个手机号

《欢乐颂》樊胜美

我还记得有一次聊天。

你追问我:

“那你爸爸怎么看?”

开始,我避而不答。

你问了两次后,我才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略尴尬地告诉你:

“我小的时候,我爸妈就离婚了。”

呵呵,那时我们都认识四年了吧。

我跟我爸基本没有交集。

跟我妈现在的老公也是淡淡的关系。嗯,我叫他叔叔。他开了一家餐馆,十几年前还挺赚钱的。他帮了我妈和我很多。我的中学学费,主要是他出。我妈经营一家杂货店,收入很有限。

我妈根本没想过我会上大学。所以,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她特别高兴。但毕业之后,她就希望我回老家。

我交的男朋友,她也总是反对。她因为自己的经历嘛,就怕我被人骗。

但是最让我抓狂的是,她这几年常常向我借钱。我继父是不出面的。都是我妈打电话给我。

我恨死电视购物了。我妈都不知道买了多少东西了,怎么说都不听。她才是那个容易被骗的人呐。

他们两个人去年看中了一辆车,非要买,向我借钱。

我说,等我过年回去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再决定,好吧?他们不听,先斩后奏。后来打电话跟我说,已经借了高利贷,付了定金了!

我快气死了!

我弟弟刚高考完,也要上大学了。哦,我弟弟是我继父和他前妻的孩子。

我妈原先说那个车是想买给弟弟当礼物的。

可是我说:

“你们自己买车都要借高利贷,我弟弟大学的学费怎么办?况且我弟弟在省外上大学,开什么车呢?”

他们又说先给我继父开。说他现在退休了,可以当网约车司机,等弟弟毕业了再给弟弟开……

我现在都没什么钱了。我工作这几年,积蓄基本上都给他们拿走了。

我和老公现在都不敢生孩子。

我一跟我妈吵,她就说:

“你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不靠你靠谁?”

我说:

“你说我是你唯一的亲人,但你有为我着想吗?”

唉,我现在觉得把我最后的两万块也给她得了,这样他们就没有理由再向我要钱了。从今以后,没事尽量就不要再来往了……我可能会换个手机号……

我妈可能比较害怕我继父吧。我感觉她在用我的钱买我继父和我弟弟的爱……

我以前还挺感激我继父的,但现在我觉得自己有点像樊胜美——不过没她那么严重吧。

父亲节,呵呵。

父亲节我需要……清静。

- 富二代之子 -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26岁时,我和我爸才算是和解了。我觉得沟通特别重要。

我12岁的时候,我妈和我爸离婚了。从我记事起,他们就常常吵架。有一次他们吵得特别厉害,我和我妹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分开。

《梅尔罗斯》

那时我们还在幼儿园。几周之后,我和我妹都出现无缘无故就哭的状况。幼儿园的老师不胜其烦,扬言要把我们送回娃娃班重读。

长大后,我才意识到那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之一。

其实我和我妹都盼着他们离婚。

他们离婚后,法院判我跟我妈住,我妹跟我爸住。我们兄妹后来就只能偶尔见面了。基本是放假的时候在祖父母家见。

因为我跟我妈住,她常在我面前指责我爸背叛了她。我也觉得她很可怜。

《离婚》

我小时候特别讨厌我爸。他就是那种到处沾花惹草的人。我跟我妈一样,觉得他是一个渣男。

我当时每天心情都不好。

虽然我爸我妈都有各自的公司,我和我妹衣食无忧,但是当你的父母每天拉你站队,再有钱的富二代也会活得很郁闷的。

我有时讨厌自己是个富二代。我怀疑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作为富二代要付出的某种代价……

我总是觉得自卑,成绩也一般。大学时,我转了两次专业。我很容易被那种特别阳光的女生吸引。我觉得她们之所以阳光,是因为她们来自我所没有的完整家庭。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大学毕业后,我想留学。但是第一次申请失败了。我更加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觉得我家的情况是导致我 GPA 达不到申请要求的主要原因。

之后我扛住我妈拉我进她公司的压力,在大学老师的推荐下,进了一个帮助家暴受害者的公益组织工作。

我在那个公益组织工作了三年。

为了工作,我看了不少 TED 视频,也看了一些原生家庭、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的书。我觉得国内的反家暴还相对局限在身体上的暴力,比如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情感暴力得到的关注不够多。

感觉这两年大家开始讨论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了,特别是今年年初北大毕业生王猛写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新闻,让更多人意识到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言语暴力,也是一种家暴。

总之我就是在公益组织工作的时候,开始反思我和我爸的关系。

我意识到我妈告诉我的关于我爸的事,不都是事实。她受伤的心情,使她有时会添油加醋,以求获得我在情感、道德上的支持。

我也慢慢地计划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不想让原生家庭定义我的人生。

我开始多和我妹接触,然后和我爸谈。

我没有原谅我爸过去出轨时给我妈造成的伤害,但我能理解他的行为动机。一个被传统男性气质束缚的人,不怎么尊重女性,也不愿接受妻子渐渐变得和自己一样强。他是个可怜的“渣男”。

他现在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特别是第二次婚姻被全职太太出轨后,他比较能体会我妈当年的感受了。

和解后,我感觉我和他的人生都在转变。

去年我第二次留学申请,报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被录取了。我很开心。

- 00 后教师之女 -

贯穿三代人的心结

上月底,我看到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个关于两代人心结的调查结果。

2010 名受访者与父母之间最普遍的心结是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自己一直很压抑(42.1%),其他还有:

被父母决定人生道路,感觉自己不被尊重(28.7%),

父母偏心(27.5%),

父母教育方式粗暴,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23.0%)等。

我就是个和父亲有心结的人。我爸和我爷爷也有心结。这个调查结果符合我家三代人的状况。

我是个高中生,来自一个教师家庭。

3月份时我看到微博上有个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分布图。

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分布图

自杀率最高的父母职业前三名分别是教师、公务员、医生。

我想给我爸妈看,但又怕他们说这个样本太小,或者以为我要自杀,或者认为我在控诉他们……

哎,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说话要特别小心。

2018 年 5 月 4 日至 5 月 21 日,三个教育类微信公众号联合开展了教师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结果共收到全国各地(除台湾地区)3354 份有效问卷。

调查表明:

教师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普遍焦虑,影响教师家庭亲子关系最突出的是对自己孩子的高期望值。

我感同身受。我的父母都在大学工作,但他们的价值观和焦虑程度和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很违和。

他们喜欢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我表示反感时,他们就会认为我玻璃心。

可是如果我拿他们和马云、王健林、董明珠比较,我估计他们会比我还要玻璃心。

《百年酒馆》

他们喜欢说教,不爱认错。可能是教师的身份导致他们不愿放弃权威吧。

我爸还喜欢以爱为名,为我安排人生。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甚至毕业后找什么工作,他都替我设计好了。

他虽然对我期望很高,但心里还是暗暗觉得我是女生,单纯幼稚,不如他经验丰富。

我不想说他有“直男癌”,只能说他在性别教育方面“单纯幼稚”。

《女儿国的杰基》

我爸和我爷爷的心结,和我爷爷重男轻女有关。爷爷奶奶去世后把大部分遗产留给了长子,我的两个姑妈都生了儿子,但也没有分到啥遗产。

我爸爸最耿耿于怀的是我爷爷将传家宝留给了我大伯。他认为这些传家宝的分配是我爷爷偏心的突出表现。他还怀疑我爷爷之前瞒着他,把从他那儿要的赡养费转给了我大伯。

我爷爷可能和我爸一样,也是个喜欢保持权威的人。我爸曾委屈地说,他小时候爷爷常打他,但爷爷矢口否认。

我爸也为自己的身高感到遗憾,坚持说自己是个被营养不良耽误了长高的男子。可是,当我想长得更高时,他却摆摆手:你够了,女孩子长太高不好看!

我觉得我和我爸的心结有朝一日还是可以解开的,可他和我爷爷的心结要怎么解开呢?

《百年酒馆》

父权制就是一口死沉死沉的大锅,哪家端着哪家累。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

独立又相互守望、平等且互相学习是最和谐的家庭氛围。

愿那些曾在父亲节暗自垂泪的人,能在余生遇见理解,遇见尊重,遇见成长。

别急着走,和橙雨伞一起欣赏一部动画短片——《父与女》

参考资料:

https://www.bustle.com/p/what-not-to-say-to-people-who-dont-celebrate-fathers-day-62007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rabbi-baruch-halevi/fathers-day-when-you-have_b_5489053.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17/06/16/opinion/why-fathers-leave-their-children.html

http://baby.163.com/15/0323/10/ALCQ8S5M00364MNT.html

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5_06_03_321988.shtml

https://weibo.com/1749268803/Gk7WJ0wpl?from=page_100106174926880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http://news.ycwb.com/2017-06/18/content_25076174.htm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620/1198509.shtml

http://new.qq.com/cmsn/20150621/20150621003829

http://edu.people.com.cn/n1/2015/1224/c1006-27969467.html

http://news.sohu.com/20160204/n436852244.shtml

http://www.xinhuanet.com/edu/2015-05/14/c_127800298.htm

http://www.sohu.com/a/74209083_248625

http://news.sina.com.cn/o/2018-01-30/doc-ifyqyqni5096228.shtml

https://new.qq.com/omn/20180525/20180525A06PG6.html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4840289003577398&wfr=spider&for=pc

http://www.sohu.com/a/192461594_684927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哈哈

 

 

喜欢娱乐新闻,9岁入坑,传播学研究硕士,关注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暴力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爸爸妈妈你们别打了,我害怕!”

 

没错!那个在台上打碟的人就是我妈 | 母亲月特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