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美国对华政策转变 但未到“遏制”程度

两位中美关系专家近日指出,美国主流政治态度尚未达到对华“遏制”的程度。同时,从双方实力而言,美国目前也难以对华实施“遏制”。

美国总统特朗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特朗普政府在对华贸易政策上日渐强硬,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对华战略正由“接触”(engagement)转向“遏制”(confine)。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美国主流政治态度尚未达到对华“遏制”的程度。同时,从双方实力而言,美国目前也难以对华实施“遏制”。

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公共知识分子项目成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马钊表示,对于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更加准确的描述是“后接触时代”。“至少从美国政界的主流来说,没有到‘遏制’的层次。”他说。

所谓“接触政策”,是指过去数十年美国政府实行的避免对抗、寻求合作的对华总体战略。

马钊在周三举行的国观智库中美关系对话会上说,当下中美关系呈现出全面、复杂、影响重大等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对华“遏制”很难成为现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美在经贸层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他援引洛杉矶联储的一项调查结果称,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每1美元产品中,有大约45美分(价值)归属美国。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表示,美国是否对华转向“遏制”,关键要看目前美国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他认为,当前美国遏制中国的能力越来越弱,这与20年前有很大不同。

“美国已经在几份重要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但特朗普是否会在各个方面跟进推出具体政策,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并且,特朗普不是以系统化战略思维见长的人。”陈琪说。

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反复多变的政策已经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家信用,因而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和行动号召力迅速下降。相较之下,中国更有信心应对中美关系的挑战。“根本性地解决中美关系矛盾是一个长远的努力目标,我们只能阶段性评估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办法。”

马钊认为,当下中美关系冲突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过往双方关系中的合作面并没有形成增长点。他表示,要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中国可以考虑在“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上主动设立议题,争取双方共同合作。

马钊在当天的讲演中还指出,特朗普的成功当选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特色鲜明的特朗普的出现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从政治层面上讲,特朗普是共和党过去二十年间话语和政策的集合与顶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共和党集体右转,在国内和国际诸多问题上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政策导向,其中包括强调对移民的严控、拆解政府内的监管部门、弱化对国际社会的承诺等。这股“右转”风向得到了媒体和党内派系的助力。

经济层面上,过去三十年,美国经济完成了从制造资本主义到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型。尽管美国仍总体上保持着发展的势头,但制造业的衰落和华尔街的繁荣导致的结构性变化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制造业外流、中产阶级饱受打击等等。

马钊说,针对美国国内出现“中产阶级忧郁”和“蓝领阶级忧虑 ”等现象,民主党迟迟未能就这一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一些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柱的关键州开始转向共和党,最终促成了特朗普当选。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