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 推进金融改革

曹远征强调称,人民币国际化的安排,是应对国际需要,它对金融改革有巨大的挑战,国内金融改革一定要加速。

6月8日,财新峰会在香港举行,会议探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与金融开放等热点议题。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中使用人民币的趋势会增强,作为一个主要的贸易货币,投资货币和融资货币,它的功能在持续发挥。

在曹远征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三个含义,一是对贸易的计价和结算,也是最初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二是在贸易计价结算中有投资产出,就会变成金融工具;第三,人民币要变成投融资工具,就是价值的承担者,它就会变成储备货币。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8年1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66%。截至2018年3月末,全球超过34.9万家企业和386家银行开展了人民币跨境业务,境外137个国家(地区)的银行在我国境内开立同业往来账户5028个。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推进了国内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曹远征强调称,人民币国际化的安排,是应对国际需要,它对金融改革有巨大的挑战,国内金融改革一定要加速。

曹远征进一步解释称,如果大家都开始使用人民币价值、人民币利率,那么人民币利率一定要市场定价,利率市场化由此可以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这个利率不应该是中国本国的利率,而是全球的利率,那金融服务业开放由此被提出了。只有利率市场化了,利率和货币才是平价关系,那汇率又必须要自由化。这样一来,资本限制也会开放。

曹远征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多地是制度安排,“它是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共商、共建、共享,人民币在这中间变成一个公共产品,变成中国的义务了。”

“这个义务会带来很多的挑战,更需要我们正面面对。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是全球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要与货币自由化和可兑换相对一致,这个进程尽管有风险,但是央行要承担这个责任,这是中国的一个新的挑战。”曹远征说。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经济交流增多,人民币汇率既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关注要点,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经济成本的构成因素之一。但本月美联储加息势在必行,人民币仍有贬值压力。

对此,曹远征认为,人民币的汇率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汇率的变动会不会引起资本外流。如果不会出现资本大幅度外流,威胁国际收支,带来净值的贬值,那么汇率的星星点点波动不重要。

曹远征分析称,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现在仍然维持强劲的态势,短期内资本外流的迹象没有显现,汇率不会出现压力。从未来看,如果说美元之前加息缩表,会引起美元利率的变化,可能引发各国资金向美国移动,那么如果威胁到中国国民收支顺逆差,就要加息提高利率,吸引外资大幅流出,过去一年这个政策是有效的。

“此外,国内实体经济表现不错,目前不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只是金融去杠杆,债券债务关系能不能持续维持的问题。这就需要补充流动性,而货币政策的放松,实际是流动性手段的变化。”曹远征表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