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富士康30岁的生日会上,郭台铭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自信而充满力量的演说中不断重复着一个词——“下一张”。
这三个字响彻整个宴会厅中,与其他发言者不同,他说话语速偏快,干脆利索。不可否认,今天富士康“三十而立,智造未来”的活动,无论形式与内容,都极力彰显着富士康的健硕与蓬勃,也昭示着富士康在商业乾坤上的野心与执念。
新时代商业报道
超级独角兽富士康今天迎来了他三十岁生日。
三十而立,富士康赶在生日前夕,极力登陆A股。5月24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进行线上申购。IPO后,工业富联总股本达197亿,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2712亿,创下近三年来A股最大IPO纪录。
富士康的野心与抱负众所周知。
年近68岁的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工作日程依然满档,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已经成为了这位“老创业者”的日常常态。
之所以称郭台铭为“创业者”,是因为他始终在洗礼与颠覆着我们对于富士康的固有看法与普遍认知。
今天,在富士康30岁的生日会上,郭台铭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自信而充满力量的演说中不断重复着一个词——“下一张”。
这三个字响彻整个宴会厅中,与其他发言者不同,他说话语速偏快,干脆利索。不可否认,今天富士康“三十而立,智造未来”的活动,无论形式与内容,都极力彰显着富士康的健硕与蓬勃,也昭示着富士康在商业乾坤上的野心与执念。
也许正如他所说“一个老虎领导着一群羊,羊也会变成老虎;而一只羊领导着一群老虎,老虎也会变成羊。”
从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身上,新时代商业报道(ID:shangyebd)感受到了富士康不同凡响的开创精神与急于升级的决心与勇气。
智能制造的蝶变
“今天既是一场庆生,也是关于未来的一次蝶变,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将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尽力成为中国先进实体经济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头羊!”郭台铭对于富士康的三十岁定义昭示着未来富士康的发展方向。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之所以以此为发展方向,不仅仅在于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还在于30年来富士康在创新研发与精密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把工业大数据转换为人工智能,为工业互联网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掀开新篇章,富士康一直未懈怠。深耕知识产权,成立工业互联网学院,组建研发团队等等。
30岁之后,富士康深刻认识到深处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转折期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的工业互联网赋能时代,若不乘胜追击,必然落荒而逃。
相比五月份时奔走四方的 “路演”效果,今天郭台铭在会议上的演说让“智能制造蝶变”这一主题变得浅显易懂。
“工业互联网的三大特征是网络效应,工业互联网消费价值是消费互联网平台的100倍。 互联网平台的背景,供给侧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再加上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大学,这就是实体经济+数字经济。需求侧是新手段、新解决方案、新生态。工业互联网平台,从经济视角来看,2025年工业互联网将创造全球8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占全球总经济量的二分之一。”在郭台铭的畅想中,富士康未来蓝图与发展目标宏大有力。
改革发展的典范
前不久,作为今年第一家在证监会“闪电过会”的新经济企业,富士康拉开了中国独角兽企业IPO潮的帷幕,从提交IPO到首发上市,俨然成为了新经济企业登陆A股的典型样板。
作为超级独角兽企业,富士康本次发行价13.77元/股,发行市盈率17.09倍,募资金额271.2亿元,创下A股近三年的募资记录。
富士康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虽然富士康极力挣脱“世界代工厂”的头衔,但作为今天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服务商,富士康无疑有它的骄傲与荣耀。
深圳,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发展历程。富士康作为特区建设的有力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无疑是深圳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
“深圳不仅将成为中国‘硅谷’,还有望成为世界‘硅谷’。”郭台铭对于深圳的预测与喜欢溢于言表。
30年来,富士康扎根深圳、精耕细作,在开放与包容中不断前进。未来还将有更多智能制造、研发中心落户深圳,这无疑对于促进未来深圳发展有益。
“深圳就是未来的硅谷,而富士康龙华园区是未来硅谷的核心。”郭台铭不仅看好深圳未来的创新发展,还对对富士康的转型升级寄予厚望。
“目前,富士康深圳园区是研发、设计总部。”富士康正把深圳园区改造成一个研发平台园区,包含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研发平台,不仅要对自己赋能,还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合作的协力厂商,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富士康不仅是关灯生产那么简单,而是会记录生产的大数据,做一个最大的实验基地,提供给上下游供应商做试验,为众多中小企业开放赋能。”在郭台铭的构想中,深圳富士康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使命与典范意义。
事实上,从智能制造的发展角度来看,富士康早已撕掉代工厂的标签,朝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富士康龙华园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预计到2022年将成为“微硅谷”。
“富士康龙华园区拥有精密机构件、模具、刀具、光学、物理、软件、半导体、设计等中心,云端处理、云计算、雾计算、人脸识别、数据传送、无人商店等等技术和应用,以及成千上万的新材料。”郭台铭说,在这两平方公里的园区,都能找到自己的想要所需的技术。而观澜园区则承载高科技产品、新一代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以及整合生产功能。
很显然,郭台铭并不仅仅是要做好富士康,而是要引领深圳发展甚至是中国的发展。
o 本文由新时代商业报道原创,版权归新时代商业报道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