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火了,告诉了影视业4个道理

王菊本身的独特与个性,以及她身上所散发的独立女性光辉都对目标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是对传统审美的一次挑战。

要说最近热度超高的网综,当属腾讯视频推出的女团养成类节目《创造101》,尤其是本不被看好的王菊逆风翻盘更是将这个节目的热度推向高潮。

先来看看,王菊到底有多火?

  • 腾讯选手点赞排名从第五期的55名逆袭至第六期的36名。

  • 50万票差距领先,稳坐英树票数排行榜TOP1。

  • 人气值飙升,位居小红书最受欢迎女孩pick榜第一。

同为内容创作,综艺节目与影视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那么,王菊火了的背后,对影视业又有哪些启发呢?

题材独特:爆品往往出自冷门

纵观全球的明星团体,女团的声量多数情况不及男团。但腾讯视频近期推出的《创造101》网络点击量却节节攀高,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3亿,直逼前不久收官的男团养成综艺《偶像练习生》。不论是《创造101》这个节目,还是王菊这个人,他们的爆红,都印证了一个道理:爆品往往出自冷门。

很多情况下,所谓的“热门”初期虽然话题性高,但是市场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容易引发大众审美疲劳,反而会消耗所谓的“热门”优势,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而放在当下的影视市场就是“什么火拍什么,谁火找谁拍”。

回顾前几年,《甄嬛传》《武媚娘传奇》掀开了一幕接一幕的宫斗戏码,《古剑奇谭》《花千骨》全面点燃IP资源争夺战,但在这些作品之后,大部分的“跟风”之作哑火甚至扑街。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影视剧一定程度是蹭热度做工粗糙的产物,另一方面就是前文提及的大众审美疲劳。

相对的,有些作品尽管题材在当时并不是主流,但是“非主流”的独特性却可以满足大众的求异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对新鲜感的诉求。在这一基础上,如果这些作品还拥有高质量的内容,无疑将大大加分,取得出人意料的轰动效果。例如去年暑期档的《人民的名义》,该剧在古装宫斗、修仙玄幻等高投资、高声量作品的夹缝中一鸣惊人,以反贪反腐的现实主义强势跃进观众视野,成为2017年度的荧屏黑马,这部作品的成功正是一次“冷门的胜利”。

人设吸睛:独立女性人设折射大众心理

节目早期,很多人对王菊的印象更多的是不出众的外貌与恶搞表情包,但随着节目的播出,这个有点招黑的女孩渐渐显露出她不同于其他100个女孩的特质。“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独立排在第一位,王菊认为女生既要经济独立,还要精神独立,这正是当下主流所提倡的“独立女性精神”。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女性的自我表达意识日益强烈,无论是真人秀还是影视剧,女性在荧幕上呈现的形象都在逐渐摆脱单纯对外貌、形体的追求,转而将关注点放在女性的性格修养、文化内涵上。

艺术表达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个时代所折射的社会心理。《创造101》中王菊的大好“菊”势映射了当代女性对精神独立的追求;《我的前半生》中职场女强人唐晶展现了当代女性自立自强、自信优雅的风采;《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莹体现了当代女性敏锐果敢、敢爱敢恨的气魄。影视剧中,很多故事在内容、情节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一部电视剧看到最后,观众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其中的人物,可见独特的人设才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核心。

当代女性都希望可以把握人生的主动权,但现实中,当下社会依旧存在着传统观念束缚女性追求自我发展的现象,这时候,荧幕上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自然就会让她们产生代入感,引发她们的情感共鸣,在人格上得到认同,让观众有继续往下看的冲劲,帮助影视剧更快锁定观众的目光。

圈层突破:定位精准人群,助力圈层文化走向大众

一个节目要想成功还需要精准定位受众。从《创造101》微指数的人群属性上看,关注该节目的人群分布主要在19-24岁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恰恰与当下网络核心用户相重合。此外,性别比例中,女性占比高达80%以上,可以说,《创造101》几乎抓住了网生代中最乐意为偶像文化消费的这批人。而这批人作为节目的支持者,恰恰也是一支宣传节目、推广口碑的生力军。

再聚焦到王菊个人,其粉丝“陶渊明”“小菊豆”为了安利自己的偶像,纷纷化身段子手、PS高手,在他们的360度无死角的安利下,关于王菊的表情包、pick口号等铺天盖地席卷全网,吸引了无数“菊外人”的眼光,将王菊推到了大众的面前,并且安利成功,从小众狂欢发展为全民pick,王菊的人气一骑绝尘。

这一现象是由圈层自大众的成功突破。当下,大众爆款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少,圈层爆款成为新的常态,绝大部分的好内容都是先在某一群体中得到肯定,继而口碑蔓延,让大众口口相传。例如去年的职场剧《外科风云》,从事医护行业的观众更容易关注该剧,并从专业角度讨论其中的情节,逐渐到影响非医护行业的观众;再如网络自制剧《白夜追凶》,高质量的内容得到了很多网剧迷的认可,继而通过安利逐步扩大影响力,甚至改变了不少传统电视观众对网络剧的看法;包括所谓的“大众爆款”《人民的名义》,其剧情对现实生活的刻画让大量年轻观众对“正能量”有了更深的感悟,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观众年龄圈层的突破。

对内容行业而言,圈层概念意味着内容生产者需要对受众精准定位,包括观众的题材喜恶、平台选择、年轻分布等各项定位。在确定内容生产前,影视制作方应该尽可能洞察目标人群的兴趣所在和审美需求,抓住这部分人群的心,让他们去影响大众,这样影视剧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大。

演员观:观众口味改变,挑战传统审美

哲学博士后傅守祥在《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一书中说过:“对于当代人来说,没有普遍的永久的美感原则,审美机制是一种建构并且正在不断建构的过程。”《创造101》中的成员们大部分都是人美声甜的视觉系少女,只有王菊皮肤黝黑、身形壮硕,一度被认为是“最不女团的存在”,但是这样子的她却敢于对着镜头就女团标准的提出质问,那番言论打动了许多观众,也正式对传统审美提出挑战。

事实上,审美本就是主观的,只是艺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光环一定程度上对大众审美产生了影响。当荧幕上的艺人个个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时候,自然也就成为了大部分人眼中的“颜值标准”。

而在今天的时代,国际视野的开拓让国人对于审美有了更多的见解。可以预见,未来,影视内容的制作方对于演员在外貌上的要求将不再局限于所谓的高级脸,而是根据角色的整体人设寻找最合适的演员,可能是崇尚美黑的,也可能是外形偏中性的。这种多样的审美体现,不仅仅是观念多元化的变迁,更是对平等、对美的尊重。此外,大众对于性格等内在审美的诉求也将让内外兼修的演员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

结语

王菊本身的独特与个性,以及她身上所散发的独立女性光辉都对目标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是对传统审美的一次挑战。虽然分属两大领域,但在内容制作上,综艺节目与影视作品之间还是有不少可以彼此借鉴之处。王菊的逆风翻盘的背后道理,同样值得影视行业深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