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是南京北大门,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大布局下,六合充分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今年一月,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六合要把抓创新作为第一位的事情,高度统一思想,想明白六合为什么要搞创新,弄清楚怎么去抓创新,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主城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六合辖区内缺乏相应的高校资源,六合高新区也是刚刚成立不久。在这样的背景下,六合区以“创聚六合”为抓手,在载体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引进、项目落地、政策引导五个方面采用充分集聚、重点发力的策略,围绕高质量打造高新产业园区、高质量抓好“两落地、一融合”、 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培育创新型企业、高质量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等“五个高质量”精准发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零突破,“腾笼换凤”“筑巢引凤”
留交会六合专场集中签约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科技创新载体是培育创新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去年底,六合整合优质资源,设立六合高新区,启动六合科创中心、六合科创园和中南智谷产业园三大载体项目。
南京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六合高新区的设立可谓是“从零开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各个区都有自己的高新区,而六合高新区成立时间最短,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加快进度。”
整合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六合核心地段为创新腾出发展空间。记者了解到,六合科创中心大楼是在原雨庭广场的基础上,通过“腾笼换凤”,吸引科创企业入驻。
六合科创园
新建设的六合科创园规划用地300多亩,位于地铁S8号线六合开发区站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未来将建成集科技孵化、研发办公和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孵化器、加速器,一期明年6月建成。
中南智谷产业园由中国500强企业中南控股集团投资建设。中南智谷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南智谷将打造成智能制造、新材料、创新类企业的产业综合体,业态包括总部基地、科研孵化、商务配套等。首期项目将于2020年建成。”
随着三大载体项目的建设,六合区将实现科创载体的“零突破”,对支撑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走出去,“借鸡下蛋”“买鸡下蛋”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蓝深集团
“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要求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在中国,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大依托就是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而六合区相对缺乏这方面的资源,那就要靠“借鸡下蛋”或者是“买鸡下蛋”。
六合区持续加大与本地高校的合作,成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六合技术转移分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六合技术转移分中心,加强与高校的对接,新建校企联盟2个,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今年3月和4月,六合区分别到西北和东北招商,并走访了多所当地知名高校,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工大等,洽谈了一批项目。
今年4月,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带队赴西安,走进大院大所,在中科院西光所和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朱书记介绍了南京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南京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宣传市委1号文件精神。
在“借鸡下蛋”方面,六合区也有创新举措。今年2月12日,六合区与秦淮区举行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通过合作,秦淮把符合六合产业定位的科技人才项目送到六合高新区来产业化;六合依托秦淮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增加招才引智筹码,同时也可做强主导产业,引入经济“活水”。
和秦淮的签约只是第一步,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要求六合区要与主城区的重点科创载体合作,把好的项目引进来产业化。为此,六合区专门成立产业推进“1办6组”,已经与主城区120余家科技孵化器进行了对接。“目前,我们与其他区的合作都在谈,他们也介绍了一些科创企业到六合落地,未来,在此合作的基础上,六合还希望从主城区引进高校资源,目前已有规划安排。”六合高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
引进来,“人才播种”“项目开花”
建设创新名城、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人才无疑是基础,六合区也把引进人才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今年年初,按照全市“对标找差”的要求,六合区在市里规定2018-2020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把各项指标放大分解,争先进位。
对于人才项目的引进,六合区要求必须像抓重大产业项目一样的力度去抓。去年年底,六合区产业推进“1办5组”又增加了1组,抽调区人才办、科技局和人社局的骨干成立科创组,专门负责科技人才项目的推进。另外,六合区还建立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制度,区主要领导主动带头联系专家人才。
六合区“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六合聚焦高精尖缺人才精准施策,其中对于两院院士、诺奖得主等高端人才,只要在六合落户产业项目,就给政策扶持,不需要像过去还要评选。”此外,六合区还重点关注本土人才,制定了“515乡土人才行动计划”,培育乡土人才带动地方发展,即:建立500人的乡土人才数据库,重点培育100名, 2018年实现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50人。
通过不懈努力,六合区今年已落户和运营的科技人才项目有30多个,有意向落户的还有80多个。工作人员介绍:“根据2017年全市对各区人才工作考核数据,在人才项目成活率上,六合区排名全市第一,优质孵化率排全市第三。”
优环境,“开渠饮水”“筑池蓄水”
在创新举措上,六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批重大项目要来
六合区持续加大与本地高校的合作,成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六合技术转移分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六合技术转移分中心,加强与高校的对接,新建校企联盟2个,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
中南智谷项目效果图
今年3月和4月,六合区分别到西北和东北招商,并走访了多所当地知名高校,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工大等,洽谈了一批项目。
今年4月,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带队赴西安,走进大院大所,在中科院西光所和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朱书记介绍了南京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南京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宣传市委1号文件精神。
把好的项目引进来产业化
在“借鸡下蛋”方面,六合区也有创新举措。今年2月12日,六合区与秦淮区举行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通过合作,秦淮把符合六合产业定位的科技人才项目送到六合高新区来产业化;六合依托秦淮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增加招才引智筹码,同时也可做强主导产业,引入经济“活水”。
和秦淮的签约只是第一步,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要求六合区要与主城区的重点科创载体合作,把好的项目引进来产业化。为此,六合区专门成立产业推进“1办6组”,已经与主城区120余家科技孵化器进行了对接。“
目前,我们与其他区的合作都在谈,他们也介绍了一些科创企业到六合落地,未来,在此合作的基础上,六合还希望从主城区引进高校资源,目前已有规划安排。”六合高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