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东:为什么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能单纯借鉴日韩经验

中国也应当适当借鉴美国,学习美国利用民间资本优势、发挥底层创新活力的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高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成为最近舆论讨论的一个热点,短时间内涌现了大量反思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思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特别是日本、韩国经验的文章。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跟日本媒体人交流过,他们认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基本走的就是当年日本由政府主导产业方向、从保护到逐步开放这条路。如果粗略划分的话,可以说整个东亚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上基本都倾向于日本模式。在学习日本模式方面最典型而且也是最成功的是韩国,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上不仅能够紧跟日本的脚步,而且还能不时来一次逆袭,反超日本。

我们借鉴日韩的思路和经验发展多年,高科技产业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造成了一些难以弥补的损失。例如有些人在一些领域想学习日韩“跟随美国,逐步开放,以市场换技术”,可最终的结果是,“市场没了,技术也没换来”。类似的问题使我们反思,令我们警醒。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就出在由于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各方面情况与他们有很多不同,我们没有把别人的经验与我们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出现简单化照搬或结合不好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弄清楚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他们有何不同,这样才能做好“结合”的大文章。

认真研究日韩产业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日韩从国际环境、经济结构到劳动力制度,都跟中国大相径庭。

第一、日韩跟美国是同盟关系,美国能够不设障碍地给日韩提供技术。从半导体、互联网到人工智能(AI),美国一直是世界科技创新的源泉,而美国创新成果在亚洲的技术扩散,基本都流向与其有很深信任关系的日本和韩国;与之相对应的,日韩高科技产业基本的发展思路是:先引进,然后消化吸收,之后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反观中国,美国已经在多份官方文件中把中国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想学习这种模式恐怕有些困难。

第二,主导日本和韩国高科技产业创新的基本都是国家鼎力扶持的大企业,而中国正好相反。以日本为例,东芝、NEC、日立等大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开始发展自主创新技术,并且持续受到政府支持,无论是资金规模、技术积累,还是产能、市场经验都具有相当的实力;而推动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公司,不管是半导体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基本都是1990年代之后才兴起的公司,不管是在商业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进一步磨练。

第三,中国与日韩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差异巨大。日本依靠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这“三大神器”,成就了高速成长,韩国也追随日本形成了终身雇佣的劳动力制度。而中国现在的劳动力制度是体制内外双轨制,终身雇佣制在以大型民企和初创公司为主的创新产业部门没有土壤。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人所提倡的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技术和前辈后辈之间的技术传承在中国就很难落地了。

日韩的路子和经验值得学习,但只有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科学扬弃,才能使我们更加认清道路,更好发展。同时,在日韩不能更好地提供经验的方向上,还可以考虑借鉴别国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从这个意义上,适当借鉴美国经验也是可以考虑的。具体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创新环境不输美国。中国创新环境相比日韩更加宽松。中国政府对高科技创新的态度相当宽容,例如共享单车、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乃至无人驾驶汽车等等,在最初野蛮生长时,政府都能以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后出台规管措施时也仅限于规范其经营的行为和范围,很少使用一刀切禁止的方式。

第二,创新主体与美国相似。由于体制内大企业缺乏转型创新的动力,并且市场机制难以对其发挥作用,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是以华为和BAT等为代表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众多初创公司,这也与美国非常相似。

第三,美国也存在政府主导的产业规划。与日韩相似,美国政府也主导产业规划,而且非常成功,这给中国人习惯的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提供了发挥空间。尽管美国标榜自己信奉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在美国也并不存在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美国政府对产业的扶持政策为美国高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助力,这与中国以往的经验一致。例如,1987年美国政府牵头组织14家半导体公司成立了SEMATECH联盟。这个联盟推动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向模块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发展,帮助美国重新夺回半导体产业世界第一的宝座,是政府主导技术开发最成功的案例。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离不开政府创造的、适合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更加离不开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现有的高科技产业布局下,中国可以在消化吸收好日韩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好美国利用民间资本优势、发挥底层创新活力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自主创新发展新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