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太低?十一种高效学习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这十一种方法,很多人试用后,都表示其极具帮助意义且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孩童阶段不断训练学习方法,以适应父母为自己设立的一个又一个高目标,是很自然的事。很多成年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即便知道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却没有意识到学习乃至思考的方式本身也应该随着自身的成长不断改进。一些人在成年后,终其一生只会固执地使用一种学习或思考方法,没有任何提高或调整,这其实极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此前有认知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关于人类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效率,并且总结出了以下十一种方法,在被很多人试用后,都表示其极具帮助意义且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方法一:设立一个小目标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学弹吉他,不要开始就想着成为吉他大师登台表演这一类宏大的目标。你可以试着设定一个更小更容易被实现的目标,比如怎么弹一些简单的和弦,怎么踏上节拍,怎么把这些和弦组合在一起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就像海中细浪最终会把你推上沙滩。

这个方法适用于机械学习和客观性的课程。

方法二:一心一意,提高专注度

大多数人都知道同时学习多种东西不过是一个神话,事实上你的大脑不能同时将精力付诸于两项学习任务,但是却很少有人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学习中。或许人们都太过自信,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可以学习英语的同时又学习日语韩语德语俄语。

除了前面提到的将大任务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小任务进行实现外,你还要在实现这些小任务的时候保持专注。如果你分心于其它事物,再次回过神专注到原来的任务上大概需要耗费25分钟,这又极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一味地进行多任务同时学习的话,长期的结果就是你会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却很难成为某一领域或技能的专家。

方法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烂熟于心,但随着时代的更迭、纸书的退化,以及随着成长我们惰性的增加,很多人都不再选择以书写来记录。但是专家认为,如果你想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转化成为个人的知识,将它写下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加深记忆的方式。

2014年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用纸笔记笔记的学生比用笔记本打字记笔记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测试,他们发现用纸笔来记笔记能够更好地加深记忆和梳理知识点。

研究人员说用纸笔记录的时候,触摸笔的这一行为,能够增强你与书写材料之间的认知联系,而打字这一过程,因太过迅速而使得该种联系很微弱。写的过程会不自觉地强迫你与自己进行思维对抗,这个过程会极大加深你对纸面上信息的记性。

方法四:容错并认真对待错误

有时候,我们可能过分强调完美了。其实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就难免有错,我们要做的是正确面对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在2014年的一项运动学习研究中发现,人类的大脑为错误保留了空间,随后这些记忆可以被调用,让我们在新的尝试中做得更好。

如果父母总是教导孩子不要犯错,或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一味闪躲,反倒可能令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错失许多知识财富。

方法五:学习中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

过分强调负面因素可能会令我们精神陷入困境,对自身充满怀疑和焦虑,这些情绪只会对学习过程产生有害影响。

哈佛商学院教授Alison Wood Brooks曾说:“焦虑使你无法深入探索,无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案和建立健康的思维模式。”

数十年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你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一件事,你就更加能看到这件事切实的改进空间,并能更加成功地把它做成。

我们应当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探索的过程,这样即使这个过程很困难,它也会不断增进我们攻克难关的勇气。

方法六:有趣的东西总是比无聊的东西更有“粘性”

孩童被奇怪有趣的东西吸引几乎是一种本能,所以学东西很快,但随着教育中冰冷的“事实”知识的堆积,这种天生技能有可能会消失。科学家们建议父母尽量让孩子保持这种技能。

美国前记忆冠军兼作家Joshua Foer曾经尝试把每张牌和一幅怪异的图案绑定在一起,不到两分钟就记住了整副牌的顺序。一些有趣诡怪的东西总是能更加吸引我们的注意,也让我们印象更深刻。

所以学习的过程一旦陷入了死记硬背的怪圈,学习效果反而可能一落千丈。尽可能把学习内容和一些有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绝佳的记忆方法。

方法七:速读

这个方法理论基础非常简单:你读的越快,你学的也就越快。阅读速度需要多加训练才能获得提升,可以借助一些阅读软件之类的,当然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多读。

通过训练,你的大脑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会越来越快,就像一个孩子最初尝试阅读的时候只依靠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到后来成句成段,成年人在不断阅读训练中理解能力也是不断增强的。

方法八:练习,练习,练习

职业习惯也会对大脑产生影响。

2004年,发表在《Nature》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杂耍会使大脑产生更多的灰质。当一个杂技表演者不再表演杂技之后,它那些多增长的灰质又会慢慢消失。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大脑的灰质有什么不同,只是不断地重复某一行为导致了这一效果。

神经学家把这一过程命名为“修剪”。不断重复某一行为的方式在我们的大脑里“雕刻”出一个新路径,直到你对该技能达到一个非常精通的程度,这个路径才逐渐靠近终点。

总而言之,技能这个东西,用则有不用则无,想要长久地保持拥有,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练习。

方法九:借已知学未知

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东西时,我们把它和自己已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解记忆,这叫联想学习法。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足球,但可能学习微积分的时候却觉得很困难。这时候如果他能够看到螺旋通道和曲线斜率之间的相似性,他就能更好地理解微积分的抽象概念。

方法十:学会查阅与求助

大多数人可能从小会被教育要勇于挑战,独立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在同一个问题上耗费太多时间只会让问题恶化,这个时候查阅书籍或是求助于网络、师长都是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某个知识点仿佛就在嘴边就是一时想不起来,如果你一直想死扛以挑战自己的记忆技能,那么你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就会被这种“话到嘴边想不起来”的状态替代,你可能就彻底失去这个知识点了。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话到嘴边想不起来”?赶紧google一下。

方法十一:倾囊相授

科学家把这个称作:门徒效应。

什么叫门徒效应呢?当你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并把该知识点转换成你自己的语言转述给别人的时候,你其实在消化提炼这个知识点。你需要在保持主体性的同时,把这个知识点分解成小部分表达给别人,以便他能理解,这是一个消化再吸收的过程。所以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很多情况下哥哥姐姐显得比弟弟妹妹更聪明,归功于他们常常需要给弟弟妹妹传授知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