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星球被撞是常态?天体撞击是 “福” 还是 “祸”?

行星撞击并不是不常见。

出品:“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

制作:中国科普博览

监制:中国科学院部工作局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月亮。但其实我们看到的,一直都只是月球的正面。世界上从没有没有人见过月球背面的样子,甚至几亿年前的恐龙也没有见过。很神奇的是,不论是月球的正面还是背面,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甚至有的是大坑套小坑。据嫦娥一号发回的数据资料统计,在月球上仅大于一公里直径的这个坑就有有33000多个。说明月球一直被撞击地很厉害。随后人们发现,不仅是月球,水星,火星,木星上也星罗棋布地分布的大小不一的撞击坑。

撞击坑是太阳系固态天体的表面特征。那么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员,何时会遭遇行星撞击?通过精密测量近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便可获得其撞击地球的时间。例如早在2012年,距离地球700万公里的Toutatis小行星,便与我国的嫦娥二号近距离相见。通过精确的轨道控制,嫦娥二号拍下该小行星的全景图,为预测行星撞击地球获得了宝贵数据。

行星撞击并不是不常见。早在1994年便有彗星撞击木星的事件,人们也用望远镜清晰地记录下全过程,并且木星上的撞击坑清晰可见。小天体撞击太阳,小行星撞击地球,化为陨石,流星闪现等,都是天体撞击的表现。科学家们研究预测,假如一颗直径大约一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它一定会使全地球产生气候环境的灾变,而且引起生物的灭绝。那么,小天体的撞击除了引起生物的灭绝,还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科学家们仍旧在探讨当中。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精彩内容关注“科学与中国”官方网站(cs.kepu.cn)。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为网站委托单位,中国科普博览为网络传播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