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曲奖五大看点,林俊杰和张惠妹有望获奖

也许,是时候重新定义金曲奖了。

文 | 新仔

5月16日下午,备受歌迷关注的2018年度第29届金曲奖公布了各项提名名单。林俊杰的专辑《伟大的渺小》和张惠妹的专辑《偷故事的人》分别获得六项提名,成为今年的领跑者。此外,徐佳莹颇受好评的专辑《心里学》和陈奕迅的《C‘mon In~》也各入围了五个奖项。

今年的金曲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给大家总结了五大看点。(除了这五大看点之外,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我只是抛块砖而已了啦~)

第一个看点:林俊杰有没有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林俊杰这次凭借专辑《伟大的渺小》入围六个奖项。

包括:年度专辑、年度歌曲、最佳国语专辑、最佳作曲、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国语男歌手。

这六个奖项份量都很重,而且都跟林俊杰是直接关系,假如林俊杰六发六中,那就真是一战封神了。

当然,林俊杰已经获得不少金曲奖了,“歌王”都拿过两次了,还凭《不为谁而作的歌》获得过最佳作曲人奖,但假如这次能够在“年度专辑”、“年度歌曲”、“最佳国语专辑”和“最佳专辑制作人”上取得突破,对于林俊杰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那样一来,他将不再只是行走的CD,还将成为行走的录音室。

第二个看点:张惠妹会不会独孤求败?

对于《偷故事的人》,评价不一,我个人非常喜欢,至少张惠妹在演唱上的表现真是炉火纯青。

所以张惠妹入围“最佳国语女歌手”可谓实至名归。而且,据评审团主席陈子鸿透露,在评审过程中,张惠妹第一轮评审就入围了,“其余印象有些模糊”,这次张惠妹获奖可能性极大。

在“最佳国语女歌手”获奖次数上,张惠妹和蔡健雅并列第一,都是3次,如果这次能如愿获奖,张惠妹将成为唯一一位四夺“歌后”的女歌手,也将创作歌手奖项的新纪录——目前歌王歌手最多都是3次。

获“最佳国语女歌手”最多的五位女歌手

假如四夺歌后,对于张惠妹来说,真的是独孤求败了。当年殷正洋获得三次金曲歌王后就不再领奖了,张惠妹会不会也做此选择,把更多机会留给后辈?

当然,今年入围女歌手奖项的都很厉害,徐佳莹口碑极佳,彭佳慧也曾拿过金曲歌后,吕蔷虽然名字陌生,但据评审团主席陈子鸿透露,吕蔷票数颇不错

第三个看点:陈奕迅或林俊杰,能不能登顶“王中王”?

上文提到,殷正洋当年三夺歌王之后就不领奖了,所以目前“最佳国语男歌手”的单人最高获奖纪录停留在三项。

陈奕迅和林俊杰都先后获得过两次“歌王”,这次如果两人中的一个再次获奖,将追平纪录。

获“最佳国语男歌手”最多的五位男歌手

陈子鸿透露的信息是,评审过程中,“无争议的是林俊杰”,从这句话看,林俊杰获奖的几率似乎很大.

不过,从过去的奖项看,终审阶段出现变数的可能性仍然会有。

比如第15届金曲奖的歌王投票,陈奕迅初选阶段票数第一,但到终审阶段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所以……还是拭目以待吧。

第四个看点:徐佳莹能不能成为歌后?

如果按参加选秀被大家认知算,徐佳莹今年出道整十年。

过去十年来,从2010年获得金曲奖最佳新人开始,徐佳莹稳扎稳打,每一张专辑都积累了不错的口碑,逐渐获得听众的认可。

而且,作为一位唱作女歌手,徐佳莹的演唱功力,也是获得普遍认可的,她去年发行的专辑《心里学》,无论作品还是演唱,都有口皆碑。

徐佳莹已经具备了冲击歌后的条件。我看到微博上很多朋友都很期待她能成功上位,除了因为六提零中而心疼外,华语乐坛也需要徐佳莹这样的80后中生代力量挑起大梁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入围女歌手奖的歌手正好代表了70、80、90后三代人。张惠妹和彭佳慧是1972年的,飞是1981年的,徐佳莹是1984年,吕蔷则是1994年。

三代女歌手竞赛,我个人对此充满期待。

第五个看点:内地歌手郑兴会不会成为一匹黑马?

虽然是内地歌手,但内地听众可能大多没听说过郑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子鸿还特别介绍他,说是内地在台湾读书的学生,然后在台湾发专辑。

郑兴的作品,跟其他入围者相比,显得非常特别,因为编曲非常简单,以木吉他为主,嗓音也很干净,有点像早年的林一峰。

陈子鸿对于郑兴评价是“创作和音乐风格很不错”,所以,郑兴能入围年度专辑、最佳国语专辑和最佳新人,也并不意外。

而且,从近十年来的情况看,徐佳莹、李荣浩、谢震廷当年获得新人奖的同时,也都有专辑入围最佳国语专辑。以莉·高露和BOXING获得新人奖的同时,也都入围了最佳原住民语专辑。由此看来,今年郑兴获得新人奖的可能性很大。(同样既入围新人奖也入围最佳国语专辑的还有丁世光)

除了郑兴,这次入围金曲奖的内地音乐人还有:李剑青(最佳作曲人)、宋冬野(最佳作词人)、常石磊(最佳编曲人)等。

今年入围金曲奖的内地音乐人相对较少,报名有关系,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金曲奖已经越来越本土化了,大多数奖项都比较台湾本土文化精英趣味,跟内地听众的认知相去甚远——放在整个华语乐坛里看,“金曲奖”已经远不足以说明华语音乐产业的现状。金曲奖近年来也似乎更在意保护本土音乐,而不是放眼大中华市场。

年度歌曲奖提名可见一斑。

内地听众看到这样的提名,可能会一头雾水。但这个趋势并不是今年才开始,早几年就已经有了。而且,金曲奖名单跟内地听众的“隔阂”已经越来越大了。

金曲奖的报名机制,也很难吸引内地音乐人参与。金曲奖唯一的价值在于,它仍然是华语乐坛相对最严谨的音乐奖项,所以它对于内地音乐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镀金价值,但这种价值也正在随着过分本土化而逐渐丧失,

问题是,内地什么时候才能办出一个既严谨又专业且足够令人愿意认真对待的音乐奖呢?随着华语音乐市场重心向内地偏移,金曲奖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内地业内和听众的需要了。

去年创办的唱工委音乐奖是一个“解决方案”。也许未来若干年里,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解决方案”出现。

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有音乐奖项?搞那么多奖有什么用?有个音乐奖项给大家提供谈资,带动音乐的传播,给大家多一点动力,促进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好事——前提是,得专业!

也许,是时候重新定义金曲奖了。

来源:新音乐产业观察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