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要成功 关键在于破解农民与土地关系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指出,如果不能做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合理确权,土地合理的流转,特色小镇很难建设。

5月13日,云南昆明,“2018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哀牢山论坛”上,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在新商业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机会、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

在5月13日的“2018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哀牢山论坛”上,专家指出,特色小镇要成功,关键在于破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表示,特色小镇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农民的产权真正为他们所有、实现权益化,自然而然形成土地要素资本化的发展路径。

“建国以来乃至改革开放40年,我们并没有解决农民和土地该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始终不肯放弃或犹犹豫豫,在农民和土地关系上,进两步退一步。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但都没有解决这个核心和基础问题。”陈淮说。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说,他在四川内江调研时发现,如果不能做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合理确权,土地合理的流转,特色小镇很难建设。只有土地确权落实到户,才能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保障农户的财产权,使他们合理合法地得到土地流转的利益。

否则,“地动不了,特色小镇很难建,”宋晓梧强调。

特色小镇要让原住民受益

2014年10月,在参观杭州云栖小镇时,时任浙江省长李强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这是“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 2015年9月,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一行深入调研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刘鹤表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至今,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公布了两批总共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加上各地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

“特色小镇既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关键点、途径之一,”陈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三农”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2035年的基本现代化就会是低质量的现代化,甚至可能不会实现。而城镇化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出路。

陈淮强调,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让当地老百姓获益。“不单给他创造就业的机会,还要给他以养老的权益、子孙后代稳定的权益,”他说,“让当地老百姓获益,让他们的资产获得长久的收益,不管是过去的新型城镇化还是现在的特色小镇都必须要坚持。”

宋晓梧认为,特色小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具有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和破解“大城市病”的双重功能。

他指出,特色小城镇建设需要劳动力,不仅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并且对去产能过程中的下岗农民工回本乡镇就业有吸引力。“在招聘人才方面,应当注重本地人才和劳动力,”宋晓梧说,“这可能是特色小镇建设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功能。”

避免“千镇一面”

中国的城市建设常常被外界诟病为“千城一面”,在如今特色小镇的开发中,不少项目同样面临着概念“复制+粘贴”的局面。

宋晓梧说,“特色小镇的特色,应当是因地制宜,有当地的自然地理特色、人文历史特色。有些地方作为特色小镇引进如燃料电池或互联网+,这与过去发展工业、搞工业园区并没有太大区别,是否还能将其称为特色小镇值得商榷。”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看来,一个地方若要按照特色小镇发展,一定要卓而不群的地方,事先要做充分的调查,把这个区域的资源禀赋综合起来考虑。

贾康强调,美好生活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特色小镇要有可持续、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建设方案,“一定要定制化,并且一定要是高水平的”。

雅居乐地产集团副总裁兼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阮家声指出,产业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现阶段特色小镇的核心应该是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在他眼中,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处于“产业有特色、人文有情怀、人居和谐”的状态。

专家们还指出,发展特色小镇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主体作用。政府是引导,社会资本是主体。

宋晓梧说,政府应该防止大包大揽,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陈淮表示,不要把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规模、速度,寄托在政府头上。“过去的经验表明,哪个地方做得好,往往不是因为政府做得努力、做得好,而是因为政府管得少了。”他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