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等发力剧版,谁能打通影改市场"任督二脉"?

2018年影改剧市场再次迎来了“大年”,不过相比之前青睐于网文IP的联动开发,这一次市场显然将目光瞄准了”优质影片“,也就是所谓的经过市场检验的高票房、高口碑影片。

影视剧的市场上,影改剧从未缺席,只是带着几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病态。纵观当下市场呈现,惨淡收场者居多,再造经典者寥寥。这种情况下,影改剧还是一门好生意吗?答案并不是问号。

只是市场显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天然的话题库和流量源。日前,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透露,《红海行动》将制作电视剧版,揭秘海军战士们在撤侨行动前的故事;5月6日,剧版《七月与安生》在宁波正式开机,并官宣了首张概念海报和主演阵容;时间线拉回到年初,华谊兄弟也宣布了《集结号》、《私人订制》、《老炮儿》、《芳华》等电影的剧版制作计划。

2018年影改剧市场再次迎来了“大年”,不过相比之前青睐于网文IP的联动开发,这一次市场显然将目光瞄准了”优质影片“,也就是所谓的经过市场检验的高票房、高口碑影片。这一次能否打破市场对于影改剧的固化认知,在剧集市场再造经典呢?值得期待。

影改剧再迎爆发年,重构经典却陷入“题材困境”?

相比近年来局限于热门网文IP的影剧联动式开发,优质影改剧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2005年成龙、金喜善主演的神话爱情影片《神话》轰动一时,斩获1.5亿票房位列当年票房亚军;2010年胡歌、白冰主演的同名电视剧以超高收视刷新央视多项纪录。《神话》也可视为早期影改剧的典范。

之后,《致青春》、《失恋33天》等扎堆来袭,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虽有原著加持,但真正实现口碑爆裂、造成全民影响却是在影片上映之后。《红海行动》、《七月与安生》、《芳华》等多部影片开发模式显然如出一辙,只是市场效应究竟如何呢?恐难以以偏概全。

纵观之前影改剧,题材多集中在青春、神话爱情上,但是今年以来《红海行动》、主打主旋律、《七月与安生》主打青春爱情、《芳华》《老炮儿》主打剧情、《私人订制》喜剧类型,不难发现影改剧正在大步向多种题材进军,而这带来的必然是电影题材能否在电视剧市场焕发新生的考验。

近年来博纳影业向市场交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多部主旋律大片,也逐渐探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媒体将其称之为“把主旋律打造成美国大片质感“,只是这条电影路径在电视剧市场能够走通吗?答案并不容乐观。

主旋律题材影视化本来就是业内难题,曲高和寡和娱乐表达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小荧屏也在去年的《人民的名义》之后再难现主旋律经典。“海军战士们在撤侨行动前的故事”,这一简单的故事简介也代表了《红海行动》的故事走向会弱化大场面视觉冲击、加入故事线。

只是,可以支撑2小时的剧情如何支撑40集电视剧的体量?弱化视觉冲击之后那还是观众想要的“原汁原味”的《红海行动》吗?如果不加入情感线,失去了情感的人物必然是不完整的。显然想要把握多方之间的平衡并不容易。

当然这一困境也体现在其他题材上。主打剧情的《芳华》、《老炮儿》在两个小时下可以激发观众的强烈情感,而作用在长篇幅、间断播出的电视剧市场,如何调动观众的情感呢?《七月与安生》原著为短篇小说,电影版为了呈现时长已经加入了很多原著里没有的细节,电视剧如何用48集的剧集进行描述呢?

不可否认,影改剧走出之前青春片和仙侠奇幻的题材限制,将目光瞄准更多类型的题材改编,依托成功的电影经验激活电视剧市场,是一种进步,只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难题便是大银幕和小荧屏的“先天性不同”。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影改剧历史性难题仍待攻克?

电影和电视剧有什么不同?或许可以通过2017至今市场表现来窥见一二。电影市场上《战狼2》、《红海行动》先后抢占内地市场冠亚军,同属主旋律,同样是大场面大制作;电视剧市场上《人民的名义》一骑绝尘锁定年度剧王,吸引人的主要是强情节,《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亦是剧情见长,即使是狗血到极致。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视觉冲击是叙事的主要载体;电视剧是故事情节的表达,人物成长才是发展主线。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带来影改剧“先天不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困境”。

当然如果这一层面的改编困境尚停留在业内人士考量范畴,那市场和观众无疑将是“后天”阻碍元素了。经典有多成功,重构经典也必将遭遇多大的风险和压力,电视剧市场“十翻九渣”的翻拍剧就是最好的证明,近日来随着新版《泡沫之夏》的播出,“给大S、黄晓明、何润东道歉”的声音并不少见。

先入为主不是说说而已,这一点显然也作用于影改剧中。影版《七月与安生》大获成功,不仅将周冬雨和马思纯推上了金马影后的宝座,也让七月和安生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同时该作品还以原著漫画、话剧等多种形式面世,这种情况下,剧版再次来袭,并将主人公锁定当红小花沈月、陈都灵出演,舆论效果如何呢?

翻阅豆瓣评论,“电影的确很惊艳,不知道电视剧会不会重现多次反转的结局,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还是演员的选择,电影一半的成功来源于此”、“为什么沈月总要挑战这种经典在人们心中已固定的角色啊?”显然除去粉丝滤镜,质疑声音较多,当然也不乏网友表示“主创团队很好,期待”。

《七月与安生》折射的正是影改剧的普遍困境:电影版珠玉在前,角色塑造深入人心,先入为主的心理下,网友对于人物形象、故事走向都有自我认识,电视剧版便深陷“变与不变”的难题中。

这种先入为主不仅表现在创作初期,更集中爆发于作品面世时。向前追溯,《致青春》剧版上映前粉丝开撕女主角陈瑶“缺少灵性”、《山楂树之恋》影版成就了周冬雨和窦骁,剧版王珞丹、李光洁却被吐槽“中年版”、“剧情狗血”、“注水严重”。

更大方向来看,影剧联动代表作《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和上文提到的影改剧口碑滑落相反两者均是剧集表现更为优秀,但是不难发现,这种看似联动的影剧市场下并没有带来良性共赢,而是成为互相“掣肘”的存在。

市场遇冷却难减热度,影剧联动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观众和粉丝口碑发酵下,市场也往往会迅速作出反应,本该是一场影视剧市场的联动共赢,但是这种口碑分化下也加速了电视剧口碑的跌落,导致市场上影改剧再造经典者寥寥,多数沦为市场快消品。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影改剧,《神话》豆瓣评分6.7略高于影版6.3,《山楂树之恋》豆瓣评分6.8分基本和影版6.7持平,《致青春》5.7分和影版的6.6、《失恋33天》6.1和影版的7.3相差甚远。口碑上参差不齐,影响力上除了《神话》外其他剧集更是难以和影版比拟。

影剧同时开发亦难以避免此类窘状。2017年开年火爆荧屏的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仅让杨幂、迪丽热巴走上新的高度,更是助推嘉行传媒估值超50亿;只是之后刘亦菲、杨洋主演的影版却在上映后惨遭口碑滑落,最终以5亿票房彻底终止了8亿保底的“美梦”。

为何现状严峻,市场却仍然青睐于影改剧呢?2017年至今,“电影质感”频频抢占电视剧头条,开年大剧《和平饭店》以电影叙事尝试国产谍战片,引发追剧狂潮;网剧领域,《河神》、《无证之罪》等被奉之为“美剧质感”,在燃遍国内之后更是火速走上了出海道路。这些剧集的火爆无一不说明了电影质感正在受到电视剧观众的追捧。

除此之外,相比电影市场从春节档的高歌猛进到如今《后来的我们》斩获13亿票房,不断刷新类型新高和激活市场,2018年电视剧市场发展至今仍处于爆款缺位的状态,市场瓶颈期和观众审美疲劳期显然已经到来,这时候如果能够将电影市场的成功经验作用于电视剧市场,或是抢占市场的关键。

只是需要警醒的是,试图收割流量红利却被流量灼伤仍是市场现状,影改剧或者说影剧联动还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成熟的故事模型和流量话题的同时,也带来更严苛的观众考评和市场检验,想要真正产生口碑力作还是有待业内人士继续研究的课题。而《红海行动》等入局显然是一个良好契机。

END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