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千禧一代” 凯迪拉克发布史上最强中国战略

这个美国豪华汽车品牌想把中国变成最大市场,为此它将要在华投资140亿美元,建5座工厂,而且,它还想要回归自己原本的年轻个性,让年轻人买账。

图片来源:CFP

通用汽车全球总裁丹·阿曼(Dan Ammann)、凯迪拉克总裁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上周五空降上海,督战凯迪拉克全面发力中国市场——这在凯迪拉克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丹·阿曼宣布了一项史上最强的中国扩张计划:“未来6年内,通用汽车将在华投资140亿美元,并在2018年建成5座新工厂,使在中国销售的凯迪拉克产品中有95%以上实现本地生产。另外,凯迪拉克还将为中国市场带来9款全新车型,而通用汽车则将在中国推出60款全新或改款车型。”

通用在中国的销量仅次于大众汽车,不过在豪华车市场上,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2013年上海通用以157万辆蝉联销售冠军,但凯迪拉克品牌的销量仅5万辆,与其目标竞争对手奥迪、宝马、奔驰相差悬殊。通用试图在豪华车领域复制家用车的成功,与竞争对手展开正面竞争。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钱惠康(Matt Tsien)表示,“2014年前11个月,通用汽车旗下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在华销量达64,359辆,同比增长50.7%,中国已成为凯迪拉克品牌全球第二大市场。接下来,凯迪拉克也会扩大在华规模及投资,用以建立新工厂、健全经销商网络,使中国成为这个豪华汽车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

约翰·德·尼琛则是实现凯迪拉克中国战略的灵魂人物。这位上任不久的新总裁曾经服务于宝马南非公司、奥迪美国公司和英菲尼迪。在他手上,奥迪和英菲尼迪都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

现在,他计划将历史重新复制到凯迪拉克身上,用10年的时间使凯迪拉克进入“豪华品牌的顶尖水平”。这位54岁的美国人上任4个月来,几乎每个月都会秘密造访中国,而这一次他决定曝光在镁光灯下。

约翰·德·尼琛透露,在未来的几年中,“凯迪拉克将开展重大的区域拓展计划,所涉范围包括中国、东欧等新兴市场以及中东市场,而中国则将成为其中关键的战略重心。”

凯迪拉克保持“一定独立性”是他一再坚持的战略,这有点类似大众与奥迪的品牌关系——既可以在全球采购中降低成本,又能最大限度的与母品牌区别开来。凯迪拉克甚至准备在2017年独立发布财务报告,并想要届时实现10%的利润率和50万辆的全球年销量。而此前凯迪拉克就已宣布独立运营。

其实早在两周前,凯迪拉克品牌战略主管麦乐迪·李(Melody Lee)在位于纽约Soho区的新总部接受采访时就隐隐流露出该品牌有意将工作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当时,她对《财富》杂志的记者说:“凯迪拉克希望成为一个‘恰好卖车’的奢侈品品牌,而不是一个汽车品牌。”

此言一出,《纽约时报》汽车专栏作者杰瑞·戈瑞特(Jerry Garrett)立即断言,凯迪拉克即将在新兴市场发力。在他看来,凯迪拉克选择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机强调“奢侈品”的品牌属性,具有清晰的战略意图。因为相较消费理念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更容易被“奢侈品”的概念所触动,后者希望从这样一种消费行为中获得较高的身份认同。

在约翰·德·尼琛的蓝图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在品牌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引入“社会学”的概念,将消费群体转向更年轻的一代。

凯迪拉克的目标客户群将在2020年以前完成从“X世代”(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末)向“千禧世代”(出生于2000年后的一代人)的转换。为此,凯迪拉克将在小型豪华轿车市场推出受年轻人欢迎的全新车型。

“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凯迪拉克细分市场覆盖不全面的问题。”约翰·德·尼琛补充道。目前,凯迪拉克在小型、紧凑型SUV及小型、大型豪华轿车的细分市场中存在一定缺失,未来几年内,这一情况也将得到改善。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与“新生代市场”的交集时,约翰·德·尼琛充满了信心:“相较于中国新生代的父母而言,这些年轻人可能拥有更高的收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对高性能的豪华汽车也会产生更多的需求,这也是促使我们进行战略调整的一大原因。”

就在正式公布上述战略的前一天,凯迪拉克宣布将广告代理公司从合作了一年多的灵狮广告公司(Lowe & Partners)更换成阳狮环球(Publicis Worldwide)。虽然灵狮和阳狮都不愿就此事置评,但业界认为这是凯迪拉克实现品牌改变的重要一步。

普华永道今年6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望于2016年超越美国、2020年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汽车消费市场。这可能是凯迪拉克最后的机会。这个美国豪华汽车品牌曾经是年轻个性的代名词,在黑色是汽车界绝对主旋律的1960年代,凯迪拉克首次提供了500多种色彩供消费者挑选,并聘请设计师而不是工程师设计汽车。如今,这一品牌特性正在回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