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品牌想要“挤掉”马自达,成为日系四强,实力到底够不够?

面对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SUV市场,销量的涨幅都是举步维艰。广汽三菱目前虽然拥有领跑大盘的涨幅,但毕竟靠着欧蓝德在单打独斗。

在广汽乘用车的销量榜单中,广汽三菱可能从体量方面,并没有太突出。相比广汽本田或者广汽丰田4~5万的销量,广汽三菱刚刚破万的销量可能有点寒碜。但是这对于一个才5岁的企业来说,连续8月实现销量破万,同比增长19.55%的成绩,已经跑赢广汽旗下的大部分车企,甚至甩整个“大盘”几条街。

纵向对比完,我们再来看看横向的情况。疆哥统计了日系车企在华第一季度销量,从统计结果来看,相比其他日系品牌,三菱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并不算大,但是亮点在于近乎50%的增长速度。如果三菱品牌在市场继续深耕,同时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那么未来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三菱挤掉马自达成为“日系四强”的新贵。

起了大早,赶个晚集

而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欧蓝德的国产。正是这款第三代欧蓝德,让广汽三菱搭上了快速发展的最后一班列车,成就了如今的销量成绩。但即使这样,疆哥还是想对三菱这个品牌做一句话评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欧蓝德算是国产化较早的SUV车型之一了。早在2004年,欧蓝德第一代,当时叫Airtek,便已经在中国市场亮相了。从第一代三菱Airtek的产品力来看,2.0L和2.4L的发动机,包括后来新添加的2.0T发动机,都是属于中上水平。而配置的四驱系统,也还是能凸显欧蓝德良好的越野能力。除此之外,2625mm的轴距以及402L的后备箱空间,让欧蓝德拥有非常出众内部空间。

但可惜的是,在那个SUV刚刚兴起的年代,三菱Airtek定位为跨界运动SUV,甚至很多人把它称为CUV,这跟市场传统SUV的主流方向是有点“鹤立鸡群”。外加上,第一代三菱Airtrek在国内定价在17万元到22万元之间,却在用料方面相比海外差异很多,因此市场反响一般。

2006年,三菱第二代Airtek开始以进口方式引入中国,可能是因为担心有第一代产品“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次三菱将第二代Airtek改名为欧蓝德。而到2012年,第三代欧蓝德在中国市场上市,此时的欧蓝德还是以进口,售价为22.98万元-34.48万元的方式进入中国消费者。而这样的局面,到了2016年6月才被改变。随着三菱与广汽的合资公司成立,第三代欧蓝德正式国产,这才有了欧蓝德驱动三菱品牌在中国市场复苏的局面。

所以聊到这,大家是否能理解疆哥在一开始所说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当然,对三菱来说可喜的是,第三代欧蓝德还是被中国市场所接受。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产品力的原因,还有产品定位以及售价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首先,定价下探,已经打动消费者。相比原先的进口价格,如今国产的欧蓝德15.98-22.38万元的售价区间,已经可以直击低价韩系车型。而如果需要四驱SUV,欧蓝德也能实现低于20万元买到。正如欧蓝德“2047”的宣传口号一样,“20万以内,你可以买到一款2.4升4驱7座合资车”,这是在红海中迅速找准定位的一个典范。欧蓝德用较低的售价区间,实现了三款2.0L两驱车型和三款2.4L四驱车型的互补,既丰富了中低配的选择空间,有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

而事实上,除了在产品定位方面的突出之外,欧蓝德在车型配置方面也是比较走心的。比如16.98万元的2.0L两驱荣耀版5座车型,就配备了7个气囊,这是这个价位合资车型中较少出现的。特别是膝部气囊,基本都会是四五十万的奔驰E级、宝马5系上才会配备。而如今年轻人关注的多媒体系统,欧蓝德更是全系标配8英寸彩色液晶屏幕,相比那些传统老牌SUV,还是小尺寸黑白屏幕,欧蓝德还是比较实在的。

从“三大件”来看,欧蓝德还是具有非常高的优势的。2.0L和2.4L两款进口的发动机,带有MEVIC气门控制技术,同时匹配CVT变速箱,能拥有非常好的驾驶体验。因为这两款动力疆哥都试驾过,综合来说,全新欧蓝德在换挡平顺性、油门灵敏度和动力响应都是非常突出的,属于合资SUV车型中的上游水平。

单打独斗,走不了多远!

夸了欧蓝德那么多,其实对于广汽三菱,或者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欧蓝德最致命的弱点还是品牌力。虽然在产品力方面,欧蓝德拥有一定的实力媲美目前主流的SUV车型,但是品牌力方面相比日系四强还是有点弱势。而从广汽三菱的市场战略来说,当然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欧蓝德一款车打天下。这不,在北京车展上也展示了全球全球战略车型Eclipse Cross。这款跑车与SUV设计元素的结合,突出了跨界SUV的定位。那么未来这款SUV的推出,其实也是覆盖欧蓝德和劲炫之间的产品真空带,细化了整个SUV产品的阵营,对于三菱来说也是非常重要。

所以说,面对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SUV市场,销量的涨幅都是举步维艰。广汽三菱目前虽然拥有领跑大盘的涨幅,但毕竟靠着欧蓝德在单打独斗。如果未来要有在体量方面有所突破,广汽三菱还得在全新产品方面继续深耕,用产品赢回品牌,才是关键。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