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小米要上市的传闻就一直在外界流传,外界对小米上市时间和市值的猜测也从未停息,媒体和业内人士对小米市值的估测更是脑洞大开,有人认为800亿美元顶天了,有人认为,2000亿美元不在话下。
而小米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则三缄其口,就是在全国两会期间被记者追问,他也是付之神秘一笑。
然后,转折来的猝不及防,5月2日上午,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上市征程,预计募集至少100亿美元。
常年黑色套头衫或浅蓝色衬衫加蓝色牛仔裤开发布会的雷军,一直以苹果乔布斯为偶像,因此有了雷布斯这个称号,这次小米上市,雷军是否能缔造一个新的乔布斯神话?外界充满好奇。
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小米的模式。
极简主义
小米的模式其实可以提炼成四个字:极简主义。
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前,常年混迹在一个高科技产品社区,这里聚集了一大帮来自全球的高科技产品发烧友,某一天,雷军突然奇想,既然如此钟爱高科技产品,我为什么不自己做一款手机,小米应运而生。
在诞生之初,雷军的口号就是“为发烧而生”。
他想像乔布斯一样,做出最完美的产品,最完美的产品长什么样?就是最简单的产品,简单就是极致,简单就是完美,就像张小龙的微信一样,简单到没有人能超越。
由此,小米的产品线非常的简单,最初小米手机只有一款产品,发展到后来是两款,一款红米,一款旗舰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这和苹果的产品线有异曲同工之妙,苹果手机一年只更新一款,但这一款就是爆款。
对苹果供应链和小米供应链都有较深研究的硅谷供应链专家刘宝红认为,中国的手机厂商中,小米的产品线复杂度控制的是最好的。
此后,当雷军打造小米生态链企业时,每一个领域也只选取最优产品,把每一个都打造成爆款,所以小米商城的页面非常简洁。
既能减轻小米供应链的负担,同时也让消费者免于选择困难。
掌控供应链
1985年,乔布斯被他亲手缔造的苹果扫地出门,外界对这个神话一般的偏执狂充满了同情,但是,如果看了1980之后苹果的业绩,我们也会觉得似乎这事儿理所当然。1980到1985年,苹果的利润和市值都在直线下降,与此同时,纳斯达克大盘却在疯长。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苹果的供应链做的一塌糊涂,乔布斯或许擅长从0到1开辟江山,但1到N持续发展壮大却是他的短板。
乔布斯在出走的12年终于看清了这个真相,1997年回归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康柏挖来了精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克,全面改造苹果的供应链。之后,苹果的市值又像打了鸡血狂升,一度成为全球市值和利润最高的科技公司。
小米同样遭遇过类似的问题,2015年、2016年手机销量大幅缩水。不过雷军比乔布斯更早的意识到问题的根结,短短半年时间就换掉了原来的供应链负责人周光权,自己亲自走马上任。
但小米的供应链和苹果的供应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完全不同!”刘宝红这么评价。
苹果的供应链是轻资产模式,苹果只负责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造、运输等环节全部由供应商来,因此,苹果供应链团队有大半的时间都在路上,协同供应商解决他们的问题。
小米也是轻资产模式,但两者的轻有所不同,清华大学厚德商学院院长张钰认为,“小米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掌控了研发和渠道两端。”
雷军曾概括小米的模式,“我们是铁人三项模式,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是一家电商公司。用互联网改造供应链,把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环节打通。”
毋庸置疑,小米的供应链可能比苹果的供应链成本更低,但在供应链的控制上,小米和苹果差的不是一个量级,雷军的微博显示,2014年、2015年,他花大量时间走访各地供应链厂家,2016年,在供应链断粮后,又曾多次跑到三星总部拜访,但效果甚微。
直到现在,小米手机还经常缺货,说的好听点是饥饿营销,但有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一个供应链专业人士,你当然不相信那是真的‘饥饿营销’。有需求的情况下,能满足的当然就去满足,放着能做的生意不做,只有傻子才玩吊消费者胃口的游戏。”
玩新零售
一开始,雷军是坚决不做线下营销的,他认为线下营销会加大供应链的复杂度,加重运营负担。但当他开始走向海外时,发现很多国家都被华为和OV的实体店占领了。这些国家的电商和物流不像中国这么发达,不做线下就等于死亡。
同时,在国内,人们的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到线下体验,但华为、OV基本上把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线下渠道铺设完毕,对消费者密集地轰炸。
但当时雷军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用手机将所有的智能家居连通起来,即手机就是互联网,万物通过手机互联,他当时还准备联手金地打造“中国首个互联网住宅”项目。
回头看清现实的雷军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转变战略,2016年底,小米宣布将全力推进地面渠道的建设,在3年内开出1000家小米之家。
雷军的小米之家其实有OV所没有的优势。雷军从4年前就开始打造小米生态链,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经孵化了超过210家公司,其中已经有超过4家营收过亿。
丰富的产品组合让小米之家异常受欢迎,雷军曾举例来印证小米之家的火爆程度,“我们在印度开了一家,在班加罗尔一家找了一个位置不好的零售店,结果第一天来了1万人,买了5000多手机。”
在中国,其火爆程度都快赶上大型超市了,“北京的五彩城,开了10个月,我们的销售额占了整个商场接近10%。”
雷军曾自豪地表示:“小米之家的坪效世界第二,第一是苹果。”
但线下渠道对服务供应链的要求更高,这从小米在海外开设小米之家的龟速就可以看出来。华为是中国走出海外最早的移动设备企业,但是海外供应链的复杂性也让其利润率在早期年年滑坡,就是现在也才7.8%,远远低于走出国门之前。
而苹果就不一样了,库克是供应链管理大师,对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得心应手,他将苹果的制造工厂放在亚洲,同时还建立JIT库存系统等。
但这方面,小米是欠缺的,它的代工厂之一是富士康,尽管可以利用富士康全球的生产中心就近生产,但物流、渠道推广仍然是个难题。
不过好在,雷军又抱上了一个大腿,5月3日下午,小米和李嘉诚旗下电讯巨头长江和记达成全球策略联盟。小米将在其全球17700家门店销售小米设备。借助其供应链和渠道追赶OV。
总的来说,雷军或许是下一个乔布斯,但小米渠道和供应链都不够完善,并且营收只有1146亿元,而苹果已经超过1.5万亿元,此时谈缔造下一个乔布斯神话,还为时尚早。
(掌链传媒记者崔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