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幻元年”迟迟不来 他却说中国电影走出去靠科幻

跨文化创作的核心是找寻人类普遍的情感共鸣,本质是构建一个更大的想象共同体。

“我有两个亲生的儿子,还有一个继子。有一天我的继子突然发现我不是他的亲生父亲,非常的沮丧。他跟我说, ‘爸爸,我能不能接着假装你是我的亲生父亲。’” 这是大卫·S·高耶的亲身经历,他也把这段经历和情感直接融入了《超人:钢铁之躯》的剧本创作中。

大卫·S·高耶(David S. Goyer)是好莱坞知名编剧、制片人,他曾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兄弟合作编剧了《蝙蝠侠》三部曲,也是《超人:钢铁之躯》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两部电影的编剧,在《神奇女侠》创作之前,他在DC电影创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22日举行的主题为“向爱而生”的UP2018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高耶(David S. Goyer) 受邀以“文创大师”的身份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经历,并接受了媒体采访。

“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是高耶的创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在影迷和外界心中,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对超级英雄大片最大的启发意义就是对超级英雄的人性塑造,高耶认为把握情感共鸣对于创作者,尤其是要进行跨文化创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他说,“大家如何能够和一个超级英雄产生共鸣,或者和来着另外一个星球、另外一个世界出生的人产生共鸣?答案是不断问自己——你的角色需要什么?需要爱、需要尊重,希望有报酬。他们有他们的优劣,但也有他们的恐惧。” 高耶说:“《超人》其实是一个移民者的故事啊。”

对“超级英雄”进行“反超级英雄”的创作,挖掘他们的人性的部分,包括人性中黑暗一面的部分是DC电影一直以来和漫威作品呈现出风格差异的一个关键。高耶甚至自己都说他创作黑暗系超级英雄有点“太多了”。“并不是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是那么黑暗的。不同的超级英雄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高耶已经表示不会再做超级英雄影片,原因是他做完蝙蝠侠之后,很多项目找来,希望他能把自己的角色做成黑暗风格的,“甚至给孩子看的《忍者神龟》也要做成黑暗的角色”,高耶说,“这不过是一些乌龟罢了啊。” 所以现在他更希望挑战自我,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中国市场就是他新的“哥谭”。在采访中高耶透露,他已经和腾讯签约合作一部电影,同时高耶也对中国的影视市场非常感兴趣。从采访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中国市场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他已经开始熟练运用“IP”这个词汇,但实际上在北美并没有这个说法。

高耶说:“我正在选择中国,看中国这些大的IP,想从中挑出一些可以跨越文化差异的普世主题。因为我们必须认同亚洲与美国文化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高耶表示,由于美国电影的发展比中国成熟,“而且全世界大部分的观影者看到第一批的电影都是来自欧美的电影,所以确实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影响。对于全球的观影者而言他们更加熟悉的是西方风格的电影。”现状就是, 欧美的观影者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接受亚洲或者是中国风格的电影。

但高耶对于中国的科幻电影寄予厚望,尽管业内讨论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迟迟未到,但在高耶告诉媒体:“任何一个人都有父母家庭,爱恨情愁和尴尬的时刻,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超越国别的主题。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已经有很多的国家,比如欧洲、美国,中国、把自己的宇航员送上了外太空,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个跨国合作。从逻辑来说,如果遇到了外星人,外星人就遇到了不同国家的一些宇航员(但都是地球人)。所以我认为东方的电影走向西方,科幻应该是首个走出去的主题。”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