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导演鹏飞:想从蔡明亮的影响中跳出来

王长田、贾樟柯等人推荐的文艺片到底什么样?

《米花之味》

作者 | 郭雅琼 编辑 | 友子

这个竞争不算激烈的周末,一部颇受圈内人士关注的文艺片上映了。

上映前几天,王长田、贾樟柯、王小帅、张译等电影圈知名人士纷纷在微博上大力转发推荐。导演鹏飞在朋友圈集中感谢了圈内一众大佬的支持。

事实上,这部名为《米花之味》的电影仅仅是鹏飞的第二部长片,也是其第一部得以在国内院线上映的作品。

从多年前的处女作《地下香》到如今的《米花之味》,鹏飞的影片中始终有导师蔡明亮的影子。

疏离与靠近、亲密与隔阂、刻板与真实、传统与科技,这个发生在中缅边境傣族村寨的留守儿童的故事,讲得不急不躁、清淡平和,冲突不少,但更多的是平凡琐碎的真实。

不过,相较于前作的压抑,这位旅法归来、与蔡明亮合作近10年的年轻导演,已经开始摸索自己的风格。蓝天白云、黄澄澄的原野、孔雀蓝屋顶、艳丽筒裙,七彩云南极富层次感的自然风光以及时不时的幽默元素,使得《米花之味》呈现出明亮清新的画面质感,在探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不至于沉闷。

这也使得它与《地下香》的境遇有所不同:后者作为鹏飞的处女作,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欧洲影评人最佳影片、芝加哥电影节新导演金雨果奖,但至今依然面临着审查问题迟迟无法登陆院线,而《米花之味》则在亮相了十余个大小电影展之后,于今日(4月20日)上映。不过,影片的首日票房似乎并不如外界预想。

相比几年前带着剧本走创投就走了两年,此次《米花之味》的融资依然不太顺利。“还是挺难的,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具体花了多少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鹏飞告诉数娱梦工厂,“不过以后不管是拍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我的宗旨就是一定要拍有营养的片子。”

作品屡屡获奖,但融资依然很难

蔡明亮的助手,是导演鹏飞崭露头角以来的标签。

1982年出生于京剧世家的鹏飞,曾经旅法学习电影八年,毕业于法国国际影像与声音学院导演系。大学期间进入过洪尚秀《夜与日》的制片组,但并未接触到创作。

2008年大学毕业后,鹏飞机缘巧合下得以成为蔡明亮的助手,并先后担任《脸》助导,《郊游》的编剧和助导。

多年跟随蔡明亮工作的影响,在鹏飞2015年的处女作《地下香》中有着明显痕迹。聚焦于城市底层小人物的孤独命运,于琐碎平凡的细节展示真实生活中的困境,以及稍带魔幻主义的配乐都颇有蔡明亮的风格。

“这是一部深深地受到蔡明亮等导演影响无法跳出的作品。”鹏飞这样形容《地下香》。

而这样一部小众的文艺片,又是在近10年前的市场,融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2009年回国之后,鹏飞创作出《地下香》的剧本,2011年开始带着剧本走创投,这一走就是两年。

这期间,鹏飞去了戛纳、鹿特丹、釜山、圣丹斯等等大小电影节,“最后在都灵拿到了最佳企划案,然后拿到一部分资金,后来再回国,其他资金就相对好谈。”

事实上,《地下香》这部影片至今依然面临着过审难的问题,但鹏飞正在尝试做出修改,争取其登陆大银幕。受蔡明亮影响太大、过于压抑以及节奏慢,是鹏飞猜测其过审难的重要原因。

从蔡明亮的影响中跳出来寻找个人风格

“注意细节,用细节支撑整部戏,人物和环境关系的处理,会习惯用那样一个视角去观察。”谈及蔡明亮对自己的影响,鹏飞向数娱梦工厂表示,比如在一些空间中,镜头是固定的,但是人物或者事物在动。

而留守的孩子们深夜去寺庙蹭WiFi、通宵在网吧打游戏等颠覆留守儿童刻板印象的情节,则是鹏飞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一年中的真实事件。

“这部片子90%的情节都是真实的。”鹏飞多次强调,虽然剧本创作只有3个月左右,但直到拍摄都在创作中,因为不少台词其实是临场发挥的。

而多年来与蔡明亮的合作,也为鹏飞的影片带来了一个个大师级的幕后人物:蔡明亮御用摄影师廖本榕、杨德昌御用剪辑师陈博文、北野武御用配乐师铃木庆一,以及荣获十余次金马奖最佳音效的杜笃之等等都加盟了《米花之味》。

让鹏飞印象深刻的细节不少:近70岁的廖本榕永远都在自己的机器旁边守着,会跟他一起做分镜,而按理这些应该是导演的工作;片尾溶洞里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也被杜笃之保留,本来他的意思是应该只剩下演员的走路声和说话声;而陈博文则会通过一两次他的需求,进而了解他作为导演的个人风格,剪辑出他想要的版本。

虽然与之合作的幕后团队都或多或少与蔡明亮合作过,但鹏飞依然想要探索自己的个人风格。“想拍首先我自己喜欢的电影,如果自己都不喜欢看,也不好意思拿给观众,也是不太尊重,所以我也是在由心出发。”

与前作《地下香》一样,《米花之味》在2017年1月底杀青后,鹏飞带着它先后走了12个国际和国内大小影展,通过获奖提升影片影响力。

《米花之味》过去一年多已经拿到了不少电影节的奖项,包括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特别提及奖、俄罗斯电影节优胜奖、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新生代”单元欢迎影片。这部电影也入选了豆瓣的2017年度华语独立佳作。

尽管有奖项加身,尽管市场对文艺片的包容度也已经大大增加,但鹏飞的亲身经历是,《米花之味》的融资之路还是很难,跟之前没有太大变化。

来源:数娱梦工厂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