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走进校园 已经开始抢明年甚至后年的毕业生了

摩根大通走进校园做宣介,预热的是2018年实习和校招项目,抢占的是2019和2020毕业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谭楚月是摩根大通中国财务与业务财控培训生,一年多以前她加入这个项目,现在她被一群同学围住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项目招什么人?怎么加入?能获得什么?

这是摩根大通在北京人民大学举办的一场校园活动,同期在上海财经大学也有一场。为了增加在中国校园的招聘力度,摩根大通让员工、尤其像谭楚月一样体验过培训项目的年轻员工去和同学们面对面互动,介绍金融行业、摩根大通、应届生招聘和实习项目。

“我在的这个项目名字有点抽象,具体来讲有三次轮岗经历,范围包括公司财务管理,不同业务部门的业务财控工作以及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一些项目管理工作。可以从多个层面帮我们提高在财务管控上面的能力和理解。”谭楚月说每次轮岗,会有公司给整个亚太的培训生提供集中短期培训,“培训会有关于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课程,去年的培训是在香港。每一个岗位会有一个直接的经理带领指导我们完成轮岗的工作。”起初谭楚月每两周例会要做一次汇报,就连汇报逻辑和演讲技巧都是带她的经理一点点帮她提升的。

2014年摩根大通在内地只有一个面向校园招募的管理培训生计划,四年间增加到七个,涵盖公司运营、财务与业务财控、全球知识网络、销售与交易、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及资金服务等多个业务与职能部门。2018年摩根大通在中国内地整体招聘职位数对比2014年增加了63%,而且这次校园预热活动中,摩根大通不断告诉那些非金融、会计或商科背景的同学参与进来。

多元化一直是跨国公司倡导的理念,摩根大通认为多元化专业背景的人能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服务多元客户。陆玉凤是摩根大通中国校园关系经理,她认为不论什么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在金融机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2017年摩根大通亚太区(不包括印度)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中有39%来自非金融、会计或商科背景。在中国,有28%来自数学、人力资源、公共事务、能源管理、英语语言文学、心理学等专业。

当然,在学校获得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能直接对接职场工作。陆玉凤说:“实际工作中工作方法、思维逻辑甚至看问题的角度都有变化,所以员工加入公司后都会有系统化培训。”这恰恰是毕业生期待的。在领英等关注雇佣市场的平台上,大学生就业选择雇主时十分看重的一点就是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黄莹的研究生课程还有一年才会毕业,眼下正在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暑期实习工作,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外企。对她来说要考虑利用工作落户北京的问题,“或许国企可以帮助落户,但要求你在那工作五年,发现空间可能小很多。虽然外资几乎没有落户机会,但是发展空间很大,甚至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工作。我还是更注重个人发展。”黄莹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四大或外资咨询公司实习,“外企大多有历史,培训机制和晋升路径都很明确。现在很难说毕业后专业非常匹配地对接到一个岗位,所以培训很有必要。”

摩根大通2018年校招会在6月开放网上申请通道,直至10月结束。但其实如今的校园招聘已经不止是当年毕业季开放招聘入口这么简单了。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求职学生也在寻找适合自己兴趣发展的雇主。所以校招行动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这次“走近摩根大通”校园活动更多面向明年毕业甚至后年的在校生,请他们提前以实习的方式体验工作,双向选择、相互磨合,到明年校招时再决定是否参与面试竞争留下来的机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