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优秀,在相亲角可是会被鄙视的!

为守护阶级而相亲 ,为共享资源而结婚。

刷热点看到一个视频说是外国好友来访,相亲角是他推荐的必去景点。

海归男带好友参观上海相亲角,称这是上海最值得来的地方之一,因为它很魔幻,真正体现了社会上最热点的,人们最本质的焦虑和需求,所以说它是最真实的,跟市场一样,是最好的人类学样本聚集地。

想起不断被曝光的相亲角事件,和越来越多亲测的行为艺术,如今更是变成了必逛景点?

你去过相亲角吗?它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小女贼。犯二的呆萌狗,假正经的文青,半吊子写手,生命不止,折腾不止的假想流浪追求者。微信公众号小女贼的胡言乱语(id:xnz-912)。

 

婚姻大市场

这是交易不是搞笑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34岁未婚美女去相亲角多次,受到百般侮辱”这一视频?”

一个叫meng的知友回的很真相:

“那个相亲角,明显是个高端婚恋会所。清一色国内外重点大学硕博,内环四五套房起步,还有持有美澳加国籍的,关键说了这么多,连人带照片都瞧不着,这是相亲啊?连配种都不像,这是资产千万级乃至上亿企业在并购融资。”

而相亲角到底是什么?有人称这是中产以上的聚集地。

为守护阶级而相亲 ,为共享资源而结婚。

在这里门当户对是铁律,用社会学的概念来说,叫“同类匹配”或者“同质婚”。指夫妻双方教育水平、阶层、种族、种姓或经济地位等相当。

父母日复一日的来这里驻守,和上班一样,搬个板凳霸占着公园深处的一片树荫,只不过售卖的是子女的信息。

有的一占就是好几年,而迟迟没有“成交”的原因,和他们坚守的相亲逻辑(市场逻辑)有很大关联。

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

“我们家儿子不缺房子、不缺车也不缺钱,就是身高比她家要求矮了1厘米,她家就挑这挑那的,她家姑娘就那条件还挑什么,北京的不也才挣几千块钱么,他们家搞不好还是农转非呢,谁看不起谁啊。”凤凰周刊采访,家长诉说。

他们待得越久,准则越严苛:“我们不找外地的”。

外地人的征婚简历都扔树根下。

这里不仅有分区,海外区,房产地域分区,还有售卖一手消息的“情报贩子”,日趋变成更系统和更规范的大市场,供常驻长辈选出那个不能高攀,更不能屈尊的匹配讯息。

在相亲角里的爸妈

是怪物

而相亲角被陆续关注不是这样一个婚姻紧张,长辈需求严苛的张罗,而是那些令人震惊的观念和需求。

征北京户口,轻度残疾也可以:

这样的相亲标准和准则,看着很辛酸和无奈,老一辈的眼中依然把婚姻当成提升阶层的渠道。

你转一圈可以发现,清一色的塑封白色纸张,诉说的无非硬性条件和自身需求,雷同的“性格温柔”、“诚实可靠”让你怀疑有固定模板,而对于真实的TA的经历、兴趣、欲望或恐惧不得而知。

就像从小长辈就会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和谁过不是过?”,这突然就让我想起电影《少女小鱼》里面的婚姻,为了拿到外籍身份而举行的形婚。只不过在国内多了一条,需求达到,也不能离婚。

相亲角“去人格化”的雷同需求,大概才是我们最排斥的地方吧:

明明是想以条件适合为前提寻爱情,却变成了为了适合的条件而将就自己。

只为了守护那所谓的阶层,过大众认可的流水线式生活“读书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艺术家郭盈光称之为“假性亲密关系”的合作,或完成人生清单上的任务,或排解外界压力带来的焦虑,他们协作组成社会的微型组织。

除此以外不断刷新认知的长辈金句频出:

大爷给93年女儿相亲:有学历就有钱,月薪1万是讨饭。

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男人有钱也不会买。

可以轻度残疾,但属羊的绝对不行!

还有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相亲角中,越优秀的女生越不被待见,父亲为女儿找对象8年未成,称后悔将她培养得太优秀。

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一则女孩的征婚信息颇为反常:

“寻不到1米6的、无独立住房的、月入2800以下的、大我一轮的……”

父亲称,女儿29岁,9岁英语过四级,曾赴海外留学,现在高校任职。他称,为孩子找对象已有7、8年,“后悔将她培养得这么优秀”、“不写这些条件的话,没有人要她”。

在这里男生先看年龄,女生先看收入;女性比男性更多;30 岁是一个分界线;户籍最大;女生太优秀最不待见;属羊致命;残疾不可怕......

这里的荒诞感真实的让我们想哭又想笑。

所有的荒诞

都是无奈

父母看重物质基础我一直很理解,但是看到这样明确的、带着迷信的甚至有些固执的需求还是很震惊。

两会提案:开放三胎,提议婚龄18。落实已久的新婚姻法,普遍的婚前财产公证,和如今的高离婚率。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算过交易婚姻背后的幸福可能。

我一直在想,那为了身高仅差1cm就拒绝别人的长辈,拒绝的到底是差不多的条件还是这场无意义的交易方式。

或者他们也像子女一样苦苦挣扎又无计可施,帮不了孩子,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衡,间歇性的希望孩子通过婚姻少吃苦,又想放权让孩子寻求自己的幸福。

他们到底怎么想,和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透明人》做过一期采访。姜思达来到相亲角,亲自“摆了摊”。

他说:“这里的大爷大妈不愿意被拍,这里的长辈比我们以为的想的开。”

没为儿子准备婚房的母亲表示被拒绝的理解。“我有女儿没房子的女婿我也不会要。”

也有长辈表示相亲角应该被取缔,条件在比较中磕的特别死,相亲角变成了炫子女大会已经违背了初衷。

更有开明的父母表示,相亲角的操心都是长辈在追溯自己的圆满,但长辈渴望的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相亲角里,有长辈和我们一样世俗,又有长辈和我们一样浪漫。

他们不过是普通子女的普通爸妈。

用最后的力量和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帮我们,奇葩观念虽多,要怪只能怪社会变化太快,他们老的也快,已经适应不来。

想想相亲角真是个社会的缩影,有子女和父母的冲突矛盾;有当下社会最看重的需求;有各类人的交流套路;有各种阶层不同的焦虑。

而对于它未来的发展,是更全面还是被取缔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相亲寻求的婚姻关系彻底变了,结婚不再是伴侣相处的唯一模式,荷兰就有三种形式:

伴侣、注册伴侣、结婚。

婚姻的流量迟早会被分散,通过制度化而非道德化手段,像荷兰人那样。他们调整了传统婚姻制度的外部结构,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设立了不同的缓冲地带。

王小波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传统社会婚姻制度的单一霸权限制了太多,多元化才会创造更多幸福的可能。

或许不久的将来相亲角的群体变了,父母多,年轻人更多,而随处可见的需求板子上不再是年纪房产,而是喜好和梦想,征询的另一半不再是结婚的伴侣,而是同行之人。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小女贼。犯二的呆萌狗,假正经的文青,半吊子写手,生命不止,折腾不止的假想流浪追求者。微信公众号小女贼的胡言乱语(id:xnz-912)。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文章图片来自影视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来源:LinkedIn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