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冲规模 负债攀升的荣盛发展还要融资600亿

借力融资回正现金流的荣盛发展,还在谋求更大规模的“输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10日,荣盛发展(002146.SZ)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多项财务指标均录得上涨。急于迅速扩张规模的荣盛发展,在报告中提出了2018年的目标,计划年度销售额880亿元,新增信贷融资600亿元。

报告显示,期内荣盛发展营收约387亿元,较上年增长2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2016年的41.48亿元提升至57.6亿元,涨幅达38.88%,全年销售额679亿元,同比增长32.61%。

虽然各项财务指标均上涨,但受到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其主布局区域环京楼市降温的影响,合同销售额的增幅较去年同期下跌33.16%。

值得一提的是,荣盛发展的现金流状况出现较大突破,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74亿元。这是其现金流量净额持续8年呈现负数后的首次回正。

对于房企而言,现金流重要性不亚于土地储备。如果说土地是房企在市场上搏杀的子弹,现金流就是维持其生命的血液。但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融资成为了“输血”的第一选择。

荣盛发展在年报中表示,期内销售回款612亿元,与签约额的比例超过90%,融资额470余亿元,良好的销售回款和融资,使得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极大改善。

借力融资回正现金流的荣盛发展,还在谋求更大规模的“输血”。

荣盛发展在报告中称,2018 年公司计划新增信贷融资600亿元。但面对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的不断收紧,房企融资变得愈发艰难。

报告显示,荣盛发展2017年度融资470余亿元的来源中,不仅有前期银行开发贷、信托融资、股权融资、ABS(资产支持证券化),还拓展了中期票据、PPN(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两种新的融资渠道。

显然,为了在2018年融到更多资金,在融资渠道上就需要“妙计层出”。

在其2018年的融资计划中,荣盛发展表示将以项目开发贷款融资为主,以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资产证券化及其他新型融资方式为辅。而所谓新型融资方式,很可能是其在2017年就已着手探索的“超短融资券”和“产业供应链融资”。

为了规模狂奔的荣盛发展,不仅扩大“输血”源,还在加速补充“子弹”,增加土地储备。

报告显示,2017年荣盛发展新增地块个数为146块,新增权益建筑面积为1108.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9%。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土地储备达3495.21万平方米,增幅35.98%,布局全国16个省份。

但大举融资也为荣盛发展的资本结构带来了隐忧。

报告显示,荣盛发展的前三大股东均存在股权高质押的情况。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耿建明质押股份共计20.7192亿股,质押比例高达47.65%,逼近股票质押办法所规定的50%“红线”。

此外,其逐年上升的资产负债率于期内达到新高的84.68%,这一水平即便在行业内也处于高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