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世界级的华商巨子李嘉诚退休了。90岁的李嘉诚,工作了78年,创业60余年,堪称华人企业家的精彩与传奇。与无人不识的李嘉诚相比,其已故妻子娘家、同时也是他母亲的娘家——庄氏家族,在商场上则较低调;可若没有庄氏家族,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李嘉诚!
李嘉诚说:“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不断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众所周知,李嘉诚当年发家的塑料花厂,是他的舅父、也是岳父庄静庵出资兴建的,从某种意义而言,庄氏家族是李嘉诚成长的第一块垫脚石,是成功的顶级伯乐!
与李嘉诚一起成长的庄氏兄弟
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中南集团主席庄学山
庄学山,是李嘉诚的表弟,香港“钟表大王” 庄静庵长子。1941年,李嘉诚兄妹随母亲庄碧琴,逃避日军战火来香港与父亲父亲李云经团聚,投靠舅舅庄静庵时,庄李两家人就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谈及表兄李嘉诚,庄学山曾说,从小我们就是一家人,受到的家庭教育几乎相同,“有了李嘉诚先生做榜样,我就学得更好了。”
庄学山之语,多少带有谦虚成分,其实,庄氏家族是一个潮商世家,坐拥百亿工业王国,除起家的钟表生意外,旗下上市港股“港大零售”,在港澳台等地经营100间零售店面,拥有,英国皇室御用的Clarks、Josef Seibel等著名品牌分销权。另外,家族企业“中南创发”, 是一家科技材料领域知名的跨国公司,在美国、瑞士、英国以及内地深圳、广州、苏州、湖北赤壁均设有工厂。
潮汕人有崇尚大家庭传统,重视礼教家规,外甥娶妻,照当地风俗,酒席中母舅要做厅头“大位”,而潮汕人的分家仪式,也是由舅舅主持,所谓“母舅看外甥,个个都一样”,即是此理。
年轻的李嘉诚与小4岁的表妹庄月明
李嘉诚当年与小4岁的表妹庄月明结婚,属于三代血亲内的近亲结婚,遭到舅舅庄静庵反对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过,母舅疼外甥,若没有庄家背后支持与资助,即便也会成功,起步之路肯定是艰难的。
庄静庵,香港中南钟表公司创始人,李嘉诚成功的幕后推手,生于1908年,祖籍潮州潮安,是李嘉诚母亲庄碧琴的胞弟。在家乡念完私塾后,庄静庵到广州谋生,在广州一家银号当学徒,后被晋升为经理。因转做贸易,1935年,庄静庵移居香港,起初在家初家制做表带,上世纪40年代,他创办了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第一代钟表商。
钟表业,成就了不少海外潮商巨子。除“香港钟表大王” 庄静庵外,泰国首富黄子明家族,起家就是泰国首都曼谷唐人街“黄贤记”钟表行。另外,影星杨紫琼前夫的潘迪生家族,也是从钟表业起步的。一个地域的家族企业集中在一个行业发力,较容易成功;彼此可以透过深厚联系和合作,迅速获取并分享优势资源,并带动整体快速发展。
香港钟表大王庄静庵
1950年,庄静庵开始组装瑞士钟表,5年后,拿到瑞士乐都、得其利品牌的经销权,一举在香港手表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伴随中南钟表出口的兴盛,他们又建起11层高的厂房楼宇。1976年,中南公司的石英钟面世,数年后,23层高的中南大厦建成。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庄氏家族开始在内地投资设厂,至今天为止,其在香港的钟表界依旧占有领头地位。
庄静庵热心慈善,事业有成后,爱国爱乡、回报社会,尤其倾心家乡公益事业,对李嘉诚影响极大。潮州市绵德中学,是庄静庵老先生1982年独资捐建的,创办过程颇为曲折。少年时,庄静庵曾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深受其“立学校以育人才”的影响。1945年,当时经济尚不阔绰,他就在家乡捐办绵德小学,后来,该小学曾两次停办,庄静庵又二度复办,并兴建绵德中学、绵德幼儿园。
除兴办义学,1945年,庄静庵在潮州主持“绵德善堂”, 行善积德,为穷者施医赠药、施粥赠衣。庄静庵于1995年在香港逝世后,庄家二代传承父辈的“绵德”精神,一边将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边积极践行父亲倡导的公益慈善。
2009年,庄学山出席绵德中学科技楼、图书馆落成仪式
2008年,庄学山兄弟发起创办的绵德社利有限公司,参照参照英国的社利企业(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建立了一种“商业+公益”模式。“绵德社利”主要运作二大项目:一是在香港屯门创办生产高品质成衣的“绵德服装”,为周边社区为社区低收入家庭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二是由“绵德”联合李嘉诚基金等多个基金,成立“幼吾幼慈善基金”, 扶助弱势社群儿童的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庄氏家族二代庄学海、庄学山、庄学熹三兄弟陆续接手家族事业,其中,中南股份为家族产业旗舰,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港大零售”,是家族踏足资本市场的头炮,从家族旗下零售版图分拆上市。
除家族传统的钟表及电子生意外,集团旗下还有从事新科技材料及精密工程业务的“中南创发”,是苹果、三星电子、科利耳等国际品牌的重要供货商。这家2006年在香港创办的集团企业,其触摸面板、金属注射成型等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庄氏家族的传承智慧
庄静庵太太丘碧云于2002年4月辞世,享年93岁。庄静庵夫妇育有三子四女,李嘉诚之妻庄月明为长女,另有庄月华、庄月霓及庄月清三名女儿。其中,庄月清的夫婿甘庆林,是李嘉诚身边的老臣,也是重臣,可以说是左膀右臂。
庄静庵1995年去世后,家族企业由三个儿子庄学山、庄学海及庄学熹联手接班,是一个典型的“分工不分家”传承模式。
中南创发集团董事长庄学海(图中)
有人说,家族企业最大的敌人是家族自己,因为家族企业中的“家”,受传统观念束缚,也有不讲理的地方。比如重男轻女、论资排辈、“忠孝难二全”等;而企业中有家族成员、高管、员工以及客户,是众人的利益集中地,需要“理性”替代“感性”。因此,当家与企业结合一块,本身就是“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矛盾体,处理起来相当困难,这也是家族企业主面对传承的终极挑战。
李嘉诚起家,的确是靠庄氏家族的资助,否则,“超人”创业可能要多奋斗多少年。不过,在继承上,庄家也是依照传统潮商的方式——子承父业,由二代庄氏三兄弟接手家族生意。呵呵,重男轻女,家也有不讲理的地方。
代际传承中,“分家”虽是常见的现象,可也是一个“忌讳”词,外人通常会以为家族内部不合,或者说企业可能败落,当然,这也是人们的一种偏见,“分家”与企业成长有关系,可并非决定因素。不过,从“富过三代”的海外华商家族企业看,“不分家”占比居多,这也是华商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元素。
庄静庵家族关系图
接手家族企业后,庄学山、庄学海及庄学熹兄弟各有分工。大哥庄学山,对外代表家族形象,出任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国际潮青联合会永远会长等职,经常出现在香港重要商务、侨领、社团等重要活动。而对内,他就像庄氏家族的“大家长”,并同时出任中南股份有限公司主席、中南钟表有限公司主席。
二弟庄学海、三弟庄学熹,则主要负责家族企业具体运作事务。以在国内多地设有工厂的工业王国“中南创发”为例,庄学海为香港中南创发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则由庄学熹执掌。
1996年,庄氏家族以自家商号“鞋文化”,在香港开设首家连锁店后,陆续取得许多服装及鞋类知名品牌的分销权,并在香港、台湾等地开设连锁店。而港大百货注册时间更早,其历史可追溯至1974年。除了庄氏家族三兄弟外,创办成员还有朱兆明等,2013年IPO上市时,他们同为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
2017年,内地商人商赢集团董事长杨军旗下的商赢金融控股,以现金总代价4.67亿港元,向主要股东庄学海等收购股份,自此,庄氏家族正式退出“港大零售”, 庄学海、庄学熹兄弟辞任董事会职务,转而专攻实业。
中南创发董事总经理庄学熹
中南创发集团,目前员工11000多名,旗下拥有“维达力”、“ 昶联金属材料应用制品”、“ 中南机诚精密制品”等多家企业,专注于镁铝合金、陶瓷、玻璃、不锈钢、触摸屏、钛金属材料、高级钟表零件等开发,这也是庄氏家族“实业报国”理念的传承。
自上世纪90年代,庄氏二代接班以来,已20多载,庄学山三兄弟并未分家,而是继承父志,缪力同心,合力化守业为创业,精耕内地,并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不分家”传承模式,作为家族财富传统的继承方式,是“子承父业”的代际传承,实质上就是将企业所有权作为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通过“不分家”,把家族企业绝大部分所有权牢牢控制在家族手中,从而朝着基业长青目标努力。
庄氏三兄弟(持花者)参观绵德中学
我们注意到,历经半个世纪甚至百年的成功华商家族企业,多采用“不分家”的保守传承模式。比如,祖籍厦门的丰隆集团郭令明家族,企业最早成立于1928年,在90载风风雨雨岁月中,依旧采用以“亲缘”为主的不分家模式。另外,台湾的和信集团,历经辜振甫、辜成允、以及家族新生代,已是“富过三代”,可至今仍是“不分家”模式。
当然,“不分家”主要指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及控制权,并不一定限制及企业经营管理权,并不影响职业经理人的参与及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