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终于留住你了!华为签下扎根协议,任正非说永远在深圳

深圳的华为焦虑能否因此而暂解?

这一次,任正非明确回应,“我们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不仅如此,华为公司还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一份「扎根深圳,展望未来」的合作协议。深圳的华为焦虑能否因此而暂解?

高规格协议

这场于4日举行的签约仪式,规格相当之高:见证者是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华为总裁任正非;代表签约者是深圳市长陈如桂、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

根据这份「扎根深圳,展望未来」的协议,华为将继续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力度,将新技术、新业务在深圳实现产业化,同时继续强化坂田基地的总部功能,通过改造升级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总部,积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型智慧城市生态圈,积极协助深圳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云计算、公有云、政务云和大数据战略等实施。

深圳市政府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积极为华为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的保障和服务;市政府还将提高华为坂田基地的周边建设规划标准,更好体现深圳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图为知乎上关于华为搬迁传言的高赞回答,指坂田总部的外部配套落后为华引发员工不满。此次的深圳-华为合作协议中提到,要提高华为坂田基地的周边建设规划标准。

在签约仪式后,任正非与在现场的数家媒体进行了交流,谈华为与深圳,直言“华为从来没有外迁,都是谣言。”谈及扎根深圳的原因,任正非说,“我们创业的时候很穷,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去大排档吃碗炒米粉,老百姓早上四五点又起床给我们做早餐,他们说你们北佬挣大钱,我们小不拉嘟的扒一点,广东人宽容,这就是很好的营商环境。现在法治化进步很大,我们很满意。”

任正非说,未来华为将继续扎根深圳,推进深圳总部转型升级,通过华为的国际化发展,向世界讲好深圳企业创新创业故事,进一步扩大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对于深圳的发展任正非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深圳虽然地理空间有限,但思想空间可以无限拓展。加强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入,是面向未来三百年的大计。

永远在深圳

在签约活动结束后,任正非与媒体进行了交流,其中谈及华为总部事宜。

记者:大家对于华为“外迁”一直都很关注,请问您是怎么看的,包括今天签约之后,华为下一步在深圳的发展怎么规划?

任正非:华为“外迁”是不存在的事情,我们从未想过要外迁,都是部分媒体炒作的。我们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

记者:对于华为全球布局,深圳所占的位置?

任正非:深圳总部是华为全球的领导核心。

记者:深圳推行营商环境20条,努力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您怎么看?像华为这样的产业巨头,需要怎么样更好的营商环境?

任正非:深圳的“营商环境”总体已经很好了。

记者:这就是华为扎根深圳的主要原因吧?

任正非:过去我们创业的时候很穷,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去大排档吃碗炒米粉,老百姓早上四五点又起床给我们做早餐,他们说你们北佬挣大钱,我们小不拉嘟的扒一点,广东人宽容,这就是很好的营商环境。现在法治化进步很大,我们很满意。

记者:您对深圳加强基础研究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深圳在投资基础教育上是积极的,开办这么多大学,每年增加投资几十所中小学,迟早基础研究会起来的。小学生多了,中学生就多;中学生多了,大学生自然多;大学生多了,博士自然就多……。虽然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人类社会五千年了,我们几十年都不能等吗?

深圳的焦虑

华为“外迁”的民间传言由来已久,而这种深圳式焦虑则显化于2016年。

彼时,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政府一则“别让华为跑了”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事情的缘由是,华为在毗邻深圳的东莞市松山湖拿了一块地,面积接近其在深圳龙岗区总部的面积。而且,东莞为了吸引华为入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甚至更改生态用地规划,为华为兴建员工宿舍以及配套的医院、学校、商业和服务业。

这引发了深圳关于华为总部搬迁到东莞的焦虑,“哥不能失去华为”,成为深圳地方政府担忧心态的真实写照。为了挽留华为,龙岗区政府喊出了“服务华为,马上就办”的响亮口号。对此,华为正式澄清了总部搬迁的传闻,称华为从未有将总部搬出深圳的计划。但同时也表示,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华为在世界各地设立研发和分支机构,是业务发展的正常需要。

深圳的焦虑自有道理。华为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2017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约为阿里巴巴的4倍、中兴通讯的5倍、小米的6倍),对深圳而言,华为仅贡献的税收就是一个天文数字(2017上半年华为在中国缴税超676亿,纳税额民营企业500强第一,比恒大和万达加起来还要多24.5亿)。此外还有员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以及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开支,以华为接近18万人的巨大规模,这些都是对地方经济的重大贡献。除此以外,作为产业链的龙头,华为还带动了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和发展。如果总部搬迁,这些收入都将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是深圳不可承受的损失。

过去10年间,深圳的明星企业不断涌现,但他们做大了之后,往往会选择异地开花。外迁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确实,深圳聚集了太多的优秀企业,土地也显得更加珍贵,自然不可能像东莞等其他城市提供如此优厚的土地优惠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推高的高房价,正是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有媒体评论认为,深圳的“城市名片”效应已经形成,创新氛围、营商环境、法制环境以及人才效应等等,都是时间赋予深圳沉淀下来的财富,也是其他城市短时间内无法逾越,这是深圳的“壁垒”,是阻挡企业完全离开彻底搬离的秘密“武器”。但这不代表深圳就可以对外迁成潮视同成为习惯,可以视而不见甚至忽略。且从2007年的产业结构,到如今第三产业已占六成比重,说明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确实在下滑。因此,未来城市真正的支撑点在哪里,如何再培养出像华为这种世界级的大企业,是深圳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

不能不说这一评论相当中肯。未知这纸协议是否可以暂缓深圳的焦虑。

本文综合自澎湃、界面、南方都市报、新华社等相关报道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