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十三年后,豆瓣要给音乐人的不止是一个精神角落

未来豆瓣将给音乐人提供流量、商业化、版权管理一条龙服务。

作者:波波夫

他们不该只有远方

「经常吃泡面,吃不起肉,也煮不熟,而且拉萨的菜因为不容易耕种,所以也比我们这边贵很多,最后没有钱了,就每天蘸着盐吃土豆,光着屁股在院子里晒太阳。」

多年后,赵雷提起21岁那年的西南之行,已经可以同媒体谈笑风生了。

光着屁股晒太阳,不是段子,是朋友大冰给他开的偏方:「据说晒一个小时的太阳等同于吃两个鸡蛋,我天天带他去大昭寺吃鸡蛋,半个月后他晒出了高原红,黑得像只松花蛋。」

但如果赵雷没有红,这些段子可能只会是无能的佐证,也是绝大部分独立音乐人真实生活写照。清贫、动荡、理想,是每一个民谣歌手无法撕去的标签,仿佛生活稍一宽裕,灵感就会被蒸发得了无踪影。

但是科技公司们不信邪。从豆瓣到虾米、腾讯到网易,一众音乐平台接二连三宣称要扶持音乐人。今天,豆瓣也宣布了一个大新闻:

「豆瓣音乐和音乐版权管理公司V.Fine 完成合并,新公司将保留双方已有品牌,并延续豆瓣音乐和V.Fine 的品牌定位,在深层次业务上进行融合。新公司目前已经完成近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由挚信领投(豆瓣的投资方)、险峰创投和唯猎资本跟投。」

按照豆瓣官方说法,豆瓣仍为新公司最大股东,合并之后的新豆瓣音乐将保留原豆瓣站内入口,并同步升级移动App(豆瓣FM/豆瓣音乐人),作为新主体的音乐人入口,吸纳、挖掘并推广国内有潜力的原创音乐人。

独立运营意味着,未来豆瓣音乐虽然将延续此前的品牌形象与格调,但战略天平已经倾斜——音乐人将站上这个新平台的中央,和豆瓣音乐的命运绑定。

不可避免的独立

几经起落,目前豆瓣音乐包括线上社区豆瓣音乐人、网络电台服务豆瓣FM、独立音乐厂牌大福唱片及青年文化品牌潮潮音乐节,独立其实也不可避免,答案隐藏在下面这组豆瓣音乐的大事时间轴里:

  • 2005年7月,豆瓣音乐上线,起初主要提供唱片数据服务,是很多乐迷分享与获取音乐信息的重要来源。

  • 2008年,豆瓣音乐人社区上线,为音乐人提供了发布作品和推广交流的渠道。目前已积累超过4万组原创音乐人。

  • 2009年,豆瓣FM上线,凭借精准的音乐推荐算法技术成为中国领先的流媒体网络电台。

  • 2013 年,的豆瓣 FM 在推出付费服务,但反应平平。

  • 2014年,为了更深入与独立的探索业务,豆瓣音乐成为豆瓣旗下全资子公司,并开始更积极的版权积累和独立音乐人运作。

  • 2015 年初,豆瓣音乐人主体业务正式从豆瓣拆分,成立北京偏北音乐文化有限公司,并推出「大福唱片」和以数字版权业务为重点的「大福音乐」,服务独立音乐人。

  • 2018年4月,豆瓣音乐与音乐版权服务平台 VFine 合并重组。

豆瓣音乐独立的最核心原因,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好音乐人,这也是豆瓣的优势,可以实现与同行差异化竞争的制高点:豆瓣音乐人社区上线十年来,有近5万组原创音乐人入驻,累计上传作品50多万首。

豆瓣无疑是独立音乐人名副其实的精神角落。当唱片工业被互联网击溃后,音乐人们开始摆脱传统的「发片、打榜、成名」三部曲,转而直接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自我运作。

早在十年前,豆瓣就看到这一大趋势,找到了打开音乐市场的钥匙——音乐人,推出音乐人社区。应该说,在扶持独立音乐人这件事上,豆瓣是开路先锋,此后才有了虾米、QQ音乐、网易云音乐的相关扶持计划。

豆瓣音乐人社区上线不久,在很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大量国内独立音乐人。花粥是最早一批开设豆瓣音乐人小站的音乐人,不久,她的每一首新歌几乎都会在豆瓣的排行榜上出现,很快走红网络。

有时候,过于超前的思维,也会带来遗憾。

由于当时整个市场对于正版音乐的认识还不到位,在移动支付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包括靠正版起家的豆瓣FM推出付费服务时也一度遇冷,因此,音乐人社区的原创红利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

眼下,时机已经成熟,音乐消费市场飞速扩张的同时,商业化也一日千里。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网络音乐用户已经高达5.03亿,占中国网民总数量的68%。听音乐差不多已经是中国网民的刚需。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称,2016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总规模达到157亿美元,其中中国数字音乐产值(含音乐直播和词曲授权等收益,不含彩铃功能费)达14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6%。

为了给音乐人创造更好的流量价值和商业变现价值,豆瓣音乐势必需要更多独立运作的空间,而不仅仅委身于母站的导航栏。当正版化成为行业共识后,豆瓣音乐与V.Fine也是顺势而为。

成立于2015年的V.Fine,着重面向B端的音乐版权管理, 运营管理超过15万首的原创背景音乐曲库,搭建了音乐售卖线上平台,并和多家知名互联网平台公司有直接的音乐版权合作,也拥有为商业品牌及项目定制音乐的能力,同时,V.Fine 还拥有独立研发的版权监测、识别和加密技术。

这意味着,未来豆瓣将给音乐人提供流量、商业化、版权管理一条龙服务。

新豆瓣音乐会给用户带来什么?

其实,算法也罢、大数据也罢,作为一个十三年的老用户,这些我都不关注,我更在意的是,新的豆瓣音乐能不能带来更多好听的歌。

就绝对曲库规模而言,豆瓣音乐目前拥有的版权歌曲大概在数十万首,与QQ音乐、网易云音乐并不在同一个层级,但是在「二八法则」的规律下,豆瓣最应该强化的是播放频率最高的热门歌曲,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扩充热门歌曲的版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购买,但在财大气粗方面,豆瓣显然和腾讯、网易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扶持原创音乐人,在这方面,豆瓣倒是有着不错的基础。

豆瓣音乐人社区如今上线已经十年,汇聚了五万多名原创音乐人, 既包括万晓利、低苦艾乐队、小河这样的知名创作人,同样也孵化出了诶姆、西皮士这样的新人,豆瓣拥有的这五万多名原创音乐人的五十多万首作品版权,绝大数为独家所有。

扶持原创音乐人不仅是沙盘推演的结果,同样也是新豆瓣音乐「扬长避短」的最佳选择,而豆瓣音乐独立之后能否超越当年豆瓣FM的巅峰状态,最关键的地方也在这里了。

但是,过去的豆瓣音乐人小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音乐人的新曲上线并不频繁,因此如何让页面看上去不那么静态,以免给人停更的错觉?过去,豆瓣音乐人广播其实是和友邻广播在一起显示的,很容易被淹没,未来音乐人和用户之间有没有更好的互动方式——这些都是需要去提升的地方。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豆瓣音乐如何界定音乐人,它扶持音乐人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音乐人可以得到流量和算法的倾斜——需要签约大厂牌的才算?还是海纳百川地可以吸收抖音、快手达人?

这背后需要厘清是新豆瓣音乐将会选择哪条路,是走「人人都是音乐人」的产品经理之路?还是走「把好的音乐介绍给大家」的艺术之路?不同道路的选择将直接塑造豆瓣音乐的未来。

中国音乐财经网曾经在一篇报道中写到,「如果说未来有一个独立音乐行业成就奖,那么兼具了文艺、情怀与先锋气质的豆瓣音乐将会是最有竞争优势和号召力的互联网平台之一。」

作为2005年注册的豆瓣用户,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