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主动“缩表” 业务结构优化与负债压力并存

中信银行今年预计发债900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7年,中信银行主动“缩表”2534亿元。业务结构优化的同时,客户存款首次出现下降,负债压力明显增强。

3月27日,中信银行(601998.SH)公布2017年报,2017年,中信银行集团实现归属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25.66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营业收入1567.08亿元,同比增长1.86%。截至2017年末,资产总额5.68 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534亿元,同比下降 4.27%。

从资产结构看,中信银行主要对同业资产和应收账款项类投资进行了压降,客户贷款,尤其个人贷款仍有较大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客户贷款增加3190亿元,同比增长11.08%。其中,个人贷款新增 2749.78 亿元,占集团新增贷款的 86.21%,个贷同比增幅达28.8%。相较之下,具有传统优势的对公贷款年内仅增加440亿元。同时,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合计减少 7002 亿元,降幅达 44.3%。

“我们将信贷资源向零售业务倾斜,主动压降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全行大类资产配置更趋合理。我们统筹做好资产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壮大流量,推动资产业务轻型发展。这些举措有效应对了 2017 年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本行营业收入、息差表现、资本消耗和价值创造能力等产生了正面效应。 ”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在行长致辞中表示。

2017年是中信银行 2015—2017 年战略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在“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的发展要求下,作为国内首家主动缩表的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27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缩表是因为三个背景。其中,首先是在市场利率高走,利差缩窄甚至是负利差的情况下,压降了同业资产业务。第二,是因为监管新规迭出,对业务重检;第三,对低效益资产甚至零效益资产的压缩,如果没有总体量的缩表量是不可能的。

但是,今年跟去年相比将有很大不同,“缩表”可能不会继续。他预计,今年本行资产增速可能在8%-10%左右,主要还是投向一般贷款,增加一些债券投资。

盈利方面,此前由于息差收窄和资产质量恶化等因素,上市银行通常选择“以量补价”的方法,通过扩大规模带动利润的增加。有观点认为, “缩表” 可能会导致银行短期内利润下降。

从数据来看,中信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虽然仍保持正增长,但整体盈利表现在已公布年报的三家股份制银行中并不突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2.61%、2.25%。此外,中信银行ROA、ROE继续分别下降0.02和0.91个百分点,至0.74%和11.67%。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强调,这是在进一步加大拨备计提的基础上取得的, 而且ROA、ROE降幅较上年明显收窄。与此同时,业务调整也对盈利结构产生影响。从主营业务来看,“缩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营收占比较低的金融市场业务,特别是金融同业。零售银行业务和包括互联网支付等在内的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则保持较大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中信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0.8 亿元,比上年减少61.72亿元,下降35.78%,税前利润下降42%。零售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43.47亿元,比上年增加115.63亿元,增长27.03%,税前利润增长45%。

“业务的结构调整还是符合我们预期,符合我们当初规划目标的。”李庆萍说。“有投资者问金融市场业务收入为什么在下降,其实把结构打开,主要是金融同业的收入下降,而这符合我们的大势——‘缩表’,也符合金融监管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资产端的主动压降,负债端压力较往年更为明显。其中,除了同业负债有所降低,该行客户存款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及拆入资金较上年末减少约1900亿元;客户存款减少约2317亿元。其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对公存款减少约2071亿元,个人定期存款减少266亿元,只有个人活期存款小幅增加了20亿元。

“去年,自营存款增长,坦率的讲我们还是下降的,对市场化存款依赖提高,推升了我们的成本。”方合英表示。2017年末,中信银行净息差录得1.79%,同比下降21个基点,其中自营存贷款利差贡献了约4个基点。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理财的快速崛起,居民投资多元化趋势加强,银行对存款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在上周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就对此提出担忧,他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问题,防止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

据他介绍,居民储蓄增速近些年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从居民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来看,这一下降趋势更加明显。2010-2017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来自央行的数据也显示,2017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

在主要监管指标方面,中信银行不良实现“单降”,资产质量有所好转,资本充足率则进一步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36.5亿元,同比增长10.4%;不良贷款率1.68%,微降0.01个百分点。全年计提贷款减值损失 501.7 亿元,同比增长 9.75%;拨备覆盖率169.44%,拨贷比2.84%,分别提升 13.94、0.22 个百分点。同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49%、9.34%和11.65%,较上年末均出现小幅下降,但仍高于最低7.5%、8.5%和10.5%的监管值。

方合英透露,今年资本补充计划总体为900亿元,包括减记型二级资本债500亿元,预计在三四季度发行,还有400亿元的可转债,争取在二季度发行。此外,对于近期监管鼓励的五个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方合英认为,其中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可行性和操作空间比较大,该行将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孙德顺还对近期备受关注的北京地区“房抵贷”业务调整一事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这个没停,只是一个产品调整了结构,限制了一定的额度。因为个人经营贷,用固定资产抵押不能没有额度限制,所以就明确额度,并不是停了。”

李庆萍表示,“个贷要判断贷款用在哪儿,比如说按揭贷款我们没有停。跟房地产联系最紧密的是按揭贷款。‘房抵贷’是以房产为抵押,贷款用途是消费或者生产经营,贷的款跟房地产其实没有关系。当时一看到'房抵贷'就和房地产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媒体上可能对这个有点误解。”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