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南京和杭州,你会选择谁?

杭州的优势在于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满活力。南京产业综合性虽强,但是缺乏领军企业,要建设创新名城,只依靠片面的物质激励“硬通货”,很难说能得以持续。

2017年4月22日,辽宁234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组团赴南京揽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2017年以来,以武汉、南京、西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以住房补贴和户口等来吸引人才在当地就业、创业。一年过去了,这些政策执行效果如何?是否吸引到城市亟需的人才?求职者对这些政策的反应如何?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如何应对人才大战?界面新闻近日走访了一些热点城市,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3月13日,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一则消息: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6.5万人,增幅为近五年来新高。不过,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很快就被冲淡了。

“邻居”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去年新增常住人口28万,在已公布的主要城市中,增量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可能更令南京人郁闷的是,在吸引人才方面,和南京既给房又给钱的政策相比,杭州要“吝啬”得多,仅仅是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2万-3万的生活补贴。换句话说,杭州不怕吸引不来人才。

一直以来,南京和杭州都被拿来比较:同样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中心、同样是江南鱼米之乡的省会城市、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宜居的环境。知乎上一个关于“南京和杭州,我该选哪一个”的提问,吸引了1.6万阅读量、3000多条评论,关注度远高于成都VS重庆、北京VS上海、广州VS深圳。

知乎上对“选择杭州还是南京”的提问中,不少回复者对于南京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惑:对南京城市印象很好,但我能做什么?

即将从上海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小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家在南京的他来说,毕业后是留在上海还是去南京,只有一个标准:看工作机会。

“其实南京不差人才,差的是岗位,差的是能够留住人才的岗位。”小陈记得本科毕业时去南京的人才市场转了一圈,发现招聘单位从安徽、浙江到江苏省内三、四线的城市都有,反而南京本地能提供的岗位较少。

“本地同学就业大多离不开家里‘认识人’,非南京本地同学找工作,如果同样工种,一线城市工资更高,也不一定留在南京。”小陈说,他遇到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南京学长毕业后去北京从事IT行业,5年后年薪达到百万。但考虑到家人要求,他不得不返回南京创业,但薪水却只有北京的20%。

高校资源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方面,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市共有24所本科高校,其中 “985”院校2所、 “211”院校6所(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既是“211”又是“985”,这里不重复统计)。相比之下,杭州在高校资源方面要逊色不少,全市18所本科高校中,仅有浙江大学被列入985、211工程。

据中国江苏网2016年的统计,每年南京高校毕业生约为26万人,毕业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事实上,南京大部分大专以上高校,大一新生入学时便落户学校集体户口,毕业离校后如果第一份工作选择在南京,户口可直接转至南京市人才市场。然而,即便“近水楼台”,南京近年来人口数量也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从796.6万增至946.8万,年均增加15万人。同期,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从758.9万人增至833.5万人,年均增加约7.5万人。

近年来,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放缓的势头更为明显。2012年以后,南京常住人口年增量长期维持在不到5万人的水平,仅在2017年回升至6.5万人。而杭州从2014年开始长期保持10万人的年增量,2017年更是迎来大爆发,年增28万人,是全国人口净流入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杭州净流入人才的比例也呈现较高态势。猎聘网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地区人才净流入率=该地区人才净流入人数/该地区人才流动总人数×100%)排名中,杭州以11.21%的比例位居第一,南京只有2.79%,排名第七。

其实,在营商环境方面,南京和杭州不相上下,甚至前者略胜一筹。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南京和杭州分列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行榜名第六、第七位。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显示,在执行合同的成本占标的额的比例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耗时这一项指标,南京远低于杭州,仅有112天,而杭州为285天。

观察人士认为,杭州的优势在于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满活力。南京产业综合性虽强,但是缺乏领军企业。同时,由于南京集中了大量省级机关、军队、高校、大型国企,体制味浓厚的传统行业长期在当地就业市场占主导地位。

2017年,杭州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1亿元,占GDP的60.2%,当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6.4%,比2016年提高4.6个百分点。杭州市统计局表示,“近年来,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我市投资增长新亮点,呈现出国有投资向民间投资转移的态势。”相比之下,2017年,南京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376.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9%。南京市统计局未给出民间投资相关数据,但指出“民间投资活力不强”,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从代表一地经济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南京A股上市公司有79家,属国资控股的有30家,占总上市企业数量的38%。杭州A股上市企业达128家,其中属国资控股的仅21家,占比16.4%。

据南京大学对2017届7800多名应届毕业生(含本科、硕士、博士)的就业情况统计,就业形势最好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本届毕业生总量的19.28%)、教育(15.95%)、金融(14.5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13%)。显然,在更市场化的IT、金融行业里,南京和她的邻居——上海和杭州——比起来,并不占优势。

上海已经基本确立了金融中心的地位,从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到新兴的PE、VC、互联网金融,各路资本云集此地。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38万亿元,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537家,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超过17%。相比之下,南京和杭州金融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均在10%上下。

IT方面,近几年杭州信息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的领头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发展。早在2012年,杭州电子商务交易额便已过万亿元,超过上海位列华东第一,而2015年,南京电子商务交易额才达到8715亿元。以阿里系为代表的数万老员工也成为杭州创业第一大系,并和浙大高校系等并称为四大创业系。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对界面新闻表示,南京的历史、文化、科教、人才、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生态、区位等资源长期以来都处于富足状态,市民生活水平较全国而言长期属于较高位置,但这也导致南京人抱以“小富即安”的心态。

“市民性格温吞,逐渐成长为‘资源富足、创新不足’的城市,在这一轮借创新力推进的城市发展“风口”中优势不明显。”他表示。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中关村管委会、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关村银行公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杭州有17家独角兽企业,就数量而言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首都北京(70家)和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36家)。而南京只有2.5家独角兽企业——电子商务行业的汇通达和孩子王,以及由贵阳货车帮和江苏运满满合并而来的满帮。一般认为,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独角兽公司越多,这个城市越具有创新力。

面对这一情况,南京政府近几年开始积极推进高新人才引进,鼓励创新创业。去年,南京市政府下发的《南京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通过科技顶尖专家的引进,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实现人才引进。今年1月,南京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并发布相关文件列举了10项措施,以土地、金融和奖励资金刺激推动发展创新园区、载体、项目和人才。

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在去年推出“人才公寓”的基础上,今年南京又推出了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 每年目标吸纳就业创业20万人以上。计划包括:高层次人才可选择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申购不低于200平方米共有产权房、免费租赁200平方米人才公寓;只要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含留学归国人员),或者取得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又或者取得三级以上(含三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满足上述任一条件,即可直接在南京办理“先落户,再就业”。此外,对外地来南京面试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面试补贴。

3月15日,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南京晨报》采访时透露,新政实施2天便受理落户1300多人,9天受理6300多人,半个月人数近万。本轮办理落户的人群中,本科学历达到84.3%,硕士以上8%,另外还有6.2%的留学归国人员。

今年29岁的小李就是其中之一。他来自江苏淮安,四年前从南京某高校广告传播专业毕业后,前往北京工作。因为在北京落户和买房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南京新推的吸引人才落户计划让他觉得诱惑不小,打算在趁着清明小长假就去办理。他说,户口下来后,先在南京把房子买了。

胡小武指出,创新城市需要创新文化生态,建设创新名城,只依靠片面的物质激励“硬通货”,而不是培育能够可持续的创新文化基因和生态土壤,很难说能得以持续。

“这个城市需要创新大讨论,从意识层面上真正具备创新冲动和意识才能改变在各领域的习性。比如,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建设,提升对文化、审美的熏陶;鼓励各资本建立各形态创投基金,推动创新商业企业的成长环境等。”他说。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的调查也显示,从社会服务环境来看,杭州优势明显,排在全国第7位,南京排名相对落后。其中医疗服务、科技服务、融资服务、教育服务、养老服务等各项指标,杭州均领先于南京。

小李对界面新闻表示,他并没有立刻返回南京工作的打算,还想在北京打拼几年。“回去我能做什么?不如趁年轻在北京多挣几年钱。”他在电话里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