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推女版《偶像练习生》,“窗口期”的偶像产业往何处去?

所谓的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进偶像成长的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黏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盈利。

作者:单晓语

《明日之子2》正式启动,招商预计超7亿、IP变现预计超10亿,同时有女版《偶像练习生》之称的《创造101》也定档4月21日。

另一边,早已开播的《偶像练习生》火爆网络,播放量单集2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超98亿,人气练习生蔡徐坤、范丞丞、朱正廷等更是频登微博热搜榜,自身粉丝数量暴增。

这种背景下,“偶像元年”、“男团元年”的呼声也越来越明显,国内偶像产业的未来发展自然也就成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日韩模式下,养成偶像为何能频频被复制成功

所谓的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进偶像成长的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黏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盈利。

2005年,日本养成系偶像模式兴起,杰尼斯事务所在国内经济萎靡的形势下推出了百人组合AKB48,“线下专属实体剧场+线上偶像互动”的运营模式给日本带来了高达1500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偶像养成文化和真人秀由此开始风靡。

韩国依据此模式,迅速改进了原本的练习生制度。让练习生在出道前就大量曝光,逐渐累积人气。2006年,韩国三大娱乐公司之一的YGEntertainment推出了练习生选秀综艺《BigBang出道实录》,从旗下六名练习生中选出五人组成BigBang出道。

这种公司内部的选拔生存节目至今在韩国仍很受用,JYP Entertainment制作的《Sixteen》《StrayKids》,以及FNCEntertainment制作的《d.o.b》等,都是这类的代表。

2016年,韩国娱乐公司CJ Mnet(简称Mnet)推出了首个打破经纪公司界限的偶像养成真人秀节目《PRODUCE 101》,让101名来自不同经纪公司的女练习生,进行出道竞赛,最终留下的11名组成女团I.O.I出道,并以Mnet旗下艺人的身份进行活动为期一年的活动。

2017年,YGEntertainment和韩国KBS电视也顺势分别推出了《MIX NINE》与《THE UNIT》,将参赛选手由练习生扩至已经出道却未能大热的偶像。

养成偶像之所在韩国能频频被复制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其具备系统化人才提供的能力、成熟的节目内容制作模式和高效的整合传播营销手段。

韩国成熟的练习生产业链就是这些偶像养成真人秀最大的人才储备库,在这种产业链下,练习生在作曲、编舞、乐器、乐理、舞蹈等方面,都得到了系统的培养,各自也都有所擅长。这就给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数量相当多的高质量练习生,使其能在两三个月的节目录制期间里养成偶像。

偶像养成的过程也是粉丝养成的过程,所以节目如何向观众呈现练习生尤为重要。以《PRODUCE 101》为例,不仅设置了三轮表演评价环节,还将学员们台上表演、台下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细节通过影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这样的内容制作模式,精准定位到特定的人群,提供垂直化的内容从而将目标用户从碎片化的注意力中吸引过来。所以这类节目培养出来的粉丝的忠诚度和用户黏度非常高,并且随时可以激发收视率和点击量,将粉丝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在整合传播营销上,节目的制作方大都将官方网站提供投票通道、视频移动客户端进一步宣传造势、线上联合厂商进行礼物应援、线下实体商店联合出品周边产品等各个独立的营销手段整合成一体,为练习生们构建影响效用最强、最广泛的传播矩阵。

再加上各个制作方在前期的偶像养成、培训、推广、包装,以及后续的音乐、综艺、广告、影视剧等资源投资和话题宣传方面都有详细的企划方案和雄厚的经济与人脉实力,几方作用下,自然使得这些养成偶像在出道后仍能长期拥有一定的人气和话题度,甚至直接大爆。

“无资源、无规划”,“快消”生产下的国产偶像

相比日韩,偶像养成类的节目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超级女生》《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选秀综艺与日韩的偶像养成并不完全相同,他们展示的是一个纯素人到明星的变化,而后者更多是在展示偶像产品被标准化生产和训练的部分,也更加注重选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2015年,安徽卫视的《星动亚洲》、浙江卫视的《蜜蜂少女队》、东方卫视的《加油!美少女》等节目陆续推出,偶像养成类才开始真正的大规模出现在我国。

到2016年,随着网综市场的发展,偶像养成开始由台转网,并逐渐成为视频网站综艺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酷土豆的《国民美少女》、腾讯视频的《最强女团》、爱奇艺的《明星的诞生》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这些节目虽整体模式与日韩差异不大,但收效却天差地别。节目的热度和出道团队的知名度都不起眼,经济效益更是难见油水,大部分出道团队或选手在节目结束后便“猝死”。

尽管如此,国内对偶像养成真人秀的开发依然前仆后继。2017年《天生是优我》《次星元计划》《超次元偶像》《明日之子》《美少年学社》等节目被陆续推出,今年除了现今正在热播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明日之子2》等也都蓄势待发。

虽然市场上一片火热,但实际上国内的养成型偶像粉丝经济产业仍处于萌芽期,相对于成熟的日韩而言,各方问题也比较突出。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开始,捆绑打包就成为了选秀节目普遍的签约方式,以此将出道选手的商业价值最大程度地握在自己手中。2015年参加《燃烧吧少年》录制的16位选手,早在节目开播前就已经是天娱训练营的签约练习生。同样地,2017年的大热综艺《明日之子》的出品方哇唧唧哇也将节目终极战中的12名选手签约到自己的旗下。

但是这样大批的签约,不仅使这些经纪公司内部的明星选手同质化严重,也使经纪公司的资源供给不足。再大的公司能对接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连续签下十几位选手,想要平均分到每个人的头上根本不可能。再加每个人的商业价值高低不同,资源更加无法分布均匀。

另一方面,国内在对选手节目结束后的规划也存在问题,经纪公司大都走“快消”模式,抱着赚一波快钱的想法。再加上打包选手过多,即使心有力,也很难全部兼顾。本来资源就不足,整体的发展规划再跟不上,想要出头,就更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谋出路,不少选手会选择解约。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必须面对高昂的解约费用。张杰为参加《快乐男声》向上腾娱乐赔付了102万违约金。陈楚生解约时,经纪公司天娱要求赔偿2600万元。近日因《偶像练习生》大火的蔡徐坤也同样身陷解约风波,按照合同违约赔偿金高达三亿两千万。

但现今这种情况已经开始被各大经纪公司重视,并在逐步改善。X玖少年团九名队员原都是《燃烧吧少年》的录制选手,2016年正式出道至今,虽知名度有限,但定制剧、综艺较多,再加上专辑、单曲发布较频繁,至今热度依然保持,2017年4月还举办了演唱会。

《偶像练习生》虽还未收官,但制作方爱奇艺对9人出道组后续的一系列开发和运营的准备却早已开始。已力邀有“综艺之母”之称的金牌综艺制作人、经纪人之称的葛鸿福(挖掘了金城武、林志玲等艺人,以及F4、飞轮海等偶像组合)共同创办新公司,专门服务于9人男团未来的训练、音乐制作以及演出。并将采用韩国模式,与原经纪公司共享期间收益。

国产偶像迎来发展窗口期,人才储备成关键

现今,国内的养成型偶像粉丝经济产业仍处于萌芽期,上下游产业仍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虽然带火了一批选手,但其生产的影响力仍旧未打破原来的文化圈层,也就是说,看似已经被挖掘的偶像市场,也只不过是被撬开了一个小洞,背后蕴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仍旧未被触及。

以日韩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1万美元左右时,偶像产业才会迎来迅速发展时期。我国现今的人均GDP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但到2020年前后,却极有可能实现。这样看来,目前至今后几年便是我国偶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期。

国产偶像产业未来发展如何,这个时期至关重要。对于各个经纪公司和节目制作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态度,注重选秀之后的培养,明确偶像养成的目的不是在竞争机制下选出优胜者,而是在陪伴式成长中发展粉丝经济。充分利用网络具备的长消费时间和消费界面的优势,加强多方位、多平台的传播互动和整合营销,拉近粉丝和偶像的距离,提高粉丝的参与感,培养高忠诚度和用户黏度的粉丝群。

其次要解决的就是前期人才累积和输送的问题,这也是国内偶像产业想要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偶像练习生》的节目总制作人姜滨曾表示,明年第二季再想找这么多练习生不容易。而现今参赛的练习生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整体实力分段明显。昨日,2015年成立的女子组合3unshine因服化问题发微博手撕101节目组,网友才知道其去参加了《创造101》。这个组合出道至今并无大热代表作品,整体实力同样并不突出,但现在全员参加,让网友纷纷表示震惊,不敢相信。

究其根本,还是国内缺乏专门培养偶像的经纪公司,现存的也缺失成熟的选拔和培训机制。

另一方面,偶像产业说到底靠的是粉丝的消费支撑,所以发展时必须考虑粉丝的需求层次,不能一味地为了经济效益而故意制造话题、赤裸圈钱,削弱粉丝参与互动的能力。否则只会使节目彻底丧失了偶像养成的品牌和公信力,最终也缩短了偶像养成产业模式的发展周期。

明星偶像所具有的产业链价值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但“下一个偶像的类型”永远在观众心中。所以掌握观众的口味,建立适应市场和观众消费能力的追星模式以及偶像培养模式,是在这场“偶像之争”中取胜的关键,也是国内偶像产业发展的关键。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